王改静
经过一个多月的抗“疫”,疫情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疫情虽然逐渐被控制住了,但对制造业引发的深层次风险和潜在影响值得重视。
虽说国家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各地也积极制定实施方案推动企业安全有序的复工复产,但疫情给环环相扣、紧密协作的中国制造产业链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传统制造业的产能恢复仍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如何让产业链迅速地协同起来?在这个特殊时期,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始“大显身手”,为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近日,赛迪顾问副总裁董凯和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杨春立接受了《通信产业报》和“工业互联网世界”记者的采访。
企業如何自救?
疫情爆发后,受影响较大的当属传统的制造企业。由于工人无法顺利到岗,制造设备很难运转起来,同时还要承担诸如厂房租金、借贷利息、工人薪酬等各种支出,许多企业因此面临重大生存危机……这些问题时刻都在驱动着企业思考自救之策。
杨春立表示,从目前看,疫情给制造业带来的影响大致可以划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2月中旬之前,大部分企业开始复工复产,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和产业链环节长的制造企业受影响较大。企业主要面临复工人数不足、物流渠道受限、原材料供应难、库存积压增多、资金链承压较重等问题,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营销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关键环节主要活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客户和订单流失,有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断裂。
第二阶段,2月中旬至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也积极制定实施方案,大批企业复工复产强劲启动。特别是很多企业建立线上线下协同办公体系,开展远程异地办公、无人生产、智能化运营、在线服务,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思路和方法,加快恢复生产和服务能力。
由于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大部分业务未迁移到云上,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化生产方式等尚未应用,既缺乏保障业务运行的工具,也缺乏保障员工疫情防控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复工比例较低,内部关键岗位开工不足,上下游供应链断链无力应对等问题。
“疫情被逐步控制,制造业企业如何稳步有序地恢复生产成为了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董凯对记者表示,在劳动力缺失、防护装备短缺、人群对于人员密集型生产产生恐慌情绪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传统制造业的产能恢复仍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情况,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才是传统制造业企业自救的良药。
授鱼不如授渔
在这次疫情中工业互联网的领军企业纷纷发挥自身平台特色,利用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在医疗设施建设、医疗物资对接、药物研发、疫情信息管理、复产复工等方面交出了自己的答卷,让社会各界对工业互联网的价值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但疫情过后,从工业互联网的角度来讲,应该如何提升企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董凯认为,工业互联网企业一是需要持续创新服务模式,在平台共性化服务的基础上,围绕行业及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做深做优产品与服务。二是需要下沉到产生工业数据的生产一线,以边缘计算为主要方向助力工业数据的智能化流动,以云边协同的形式更加精准地服务工业企业。三是在供应链协同上进一步发挥普惠赋能的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内外联通、供应链联动,实现融通发展。
针对下一步工业互联网如何有效的在制造业中推广,但董凯则表示有四条不成熟的建议。
一是工业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的最大门槛就是话语体系的不同。我们常讲的推动IT与OT的融合,最重要的融合点就是机理模型,即将工业企业的工程技术、工艺机理模型化、代码化。建议能够针对一些产业链条长、有辐射价值的传统制造业,如汽车、电子、钢铁、石化等,开展行业机理模型研发工程,建立行业机理模型创新中心。推动由龙头制造企业牵头与工业互联网技术型企业共同开发机理模型库,并将一些共性场景及流程工艺的模型库开源出来。
二是建议深入推动高耗能流程行业设备、通用动力设备、新能源设备以及智能化设备上云。围绕关键设备做文章,开展基于设备数据智能分析的预测性运维、关键工艺参数优化、融资租赁和财产保险等多维度的创新。
三是建议由第三方研究机构牵头,联合制造业龙头企业及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共同总结现有面向特定行业或特定场景的解决方案,评估解决方案的推广价值,研究行业推广应用的路径和政策保障措施。
四是建议推动工业互联网企业通过股权融资等方式,引入传统制造业领军企业作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绑定利益共享资源,共同推动工业互联网的深化应用。
但是他也表示,由于制造业的特殊性,目前没有看到可以普适性应用的双跨或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要想探索出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需要深刻理解传统制造业生产运行规律,瞄准企业的痛点拿出定制化、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单纯的上云上平台的打法和思路对工业互联网的推广和应用的价值不大。
董凯认为,在市场经济时代,衡量工业互联网推广发展的两个重要指标,一是客户获得什么好处,不管是从效率提升上,还是成本降低上,二是工业互联网企业自身获得了怎样的收益,是否形成了良性循环、可复制的商业模式。现在对平台本身的技术和潜力谈论的比较多,但在上述这两个点上,实际能讲的东西比较少,大部分都是基于某一个企业或者某一个特定场景的“点”的案例,缺少面上落地的东西。
催化平台能力提升
“这场疫情让更多企业感受到工业互联网、信息化手段所带来的便捷,有望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用和推广进程。”杨春立表示,此次疫情不仅对于制造业影响很大,对工业互联网行业来讲将进一步催化平台的完善成熟。她表示,此次疫情将对工业互联网行业产生四方面影响。
一是凝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共识。疫情发生以来,各平台企业凭借自身优势,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工业互联网平台就像连接器,将资源快速整合聚集,把供需精准对接的多方主体协同联动合作,让数据流转、业务运营,以信息流带动物资流、技术流、资金流,为缓解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各类难题提供了可行解决方案。此外,我们看到,越是信息化水平高的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早的企业,其复工复产速度也越快,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强。从这一层面上看,疫情防控将倒逼越来越多的企业加速数字转型进程,加速应用先进信息技术的速度,下大力气提升数字化基础能力。
二是激发平台快速迭代升级。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平台企业纷纷研发、上线适合远程、在线协同的软件产品和服务,但是应用场景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亟需尽快升级完善功能。
三是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战数决”能力。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本质是构建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的制造体系,一套科学高效的数据采(数据采集存储)、算(算法)、管(数据安全和数据质量保障)、用(各种应用场景)的策略尤为重要和紧迫。实际上,拥有足够丰富的数据量,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成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数据驾驶舱”。
四是加快开展工业互联网测试测评。测试测评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迭代优化、实践应用推广的关键路径,是加快提升技术成熟度、商业模式成熟度、产业生态体系成熟度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通过“以测促建、以测带用”的方式,连续2年支持了一批企业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环境。如,跨行业跨领域平台的试验测试重点是平台功能完整性、兼容适配性、安全可靠性、动态重构性等;特定行业平台的试验测试重点是平台核心能力、行业解决方案、供应链协同服务能力;特定区域平台试验测试的重点是基于平台的异构设备接入、软件工具共享、业务在线协同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最新统计显示,随着一个个堵点被打通,中国制造的产业链正在迅速恢复,为中国经济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