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俊 汪睿晔 许超 王超 唐宇 夏艳峰 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
近年来,南京公安机关以智慧警务总体技术设计白皮书为依据,不断深化“一网一中心三平台”建设的总体战略,认真学习并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南京公安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为基层警务工作提质增效,为智慧警务建设提供数据源支撑。该平台以"网格+警格共融"为基本思路,有效整合了社会治理资源、公共服务资源,实现网格与警格要素的双向流动,为警务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范例,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进行了有益探索。
1. 基于基础网格的功能聚合
基于南京市网格化社会治理的现有基础,主动将社区警务工作融入网格化社会治理,探索可实现社区治理中部门联动、资源整合、数据共享等技术体系,助力全面采集社区治理信息和社会数据,改善以往社区工作基本按条线、分业务地开展、人手与资源紧缺等网格工作沉不下去的问题,面向决策、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提供数据智能服务,提高社会治理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2. 依托标准地址的无缝融合
以标准地址为数据根,人员、房屋、单位等各类基础数据均与地址相关联,网格及警格(警务责任区)的边界确定也通过地址及地址所包含的实有人口数量进行划分,以促进了网格、警格的无缝融合。
依托全市数百万量级的标准地址,串联警格、网格对应地址的人、事、物信息,打通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南京“一标多实”系统,实现数据全面对接,一体化运行操作,构建“警格+网格”工作的双向推送、采核联动的闭环式工作流程。3. 打破信息壁垒的外联内合
依托智慧南京和公安数据信息库,将社区治理的人、事、物连接入网,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满足网格、社区、街道、区、市多级应用需求,从而实现基础信息一体化采集、数据资源一张网共享、智能运用一站式服务。如将公安机关居住证、社区可视化、二维码门牌等平台与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全面对接,以实现一体化平台与综治、民政、人社、司法等各部门条线信息数据库对接交换,实现数据同步、业务流转、共享融合。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1. 用户接入层
用户接入层主要提供平台数据的信息展示、应用服务等功能,用户通过“我的南京”APP等入口访问系统。接入用户包括:综合网格员、社区警务人员。
2. 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主要包括网格业务应用和警格业务应用。网格业务应用提供信息采集、网格巡查、社区服务、党建工作、任务活动等功能。警格业务应用除提供网格业务应用功能之外,还提供审批服务和行动处置等功能。3. 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位于数据层与业务应用层之间,为应用系统提供运行和开发环境。支撑层搭建了数据资源发布、用户行为日志、业务注入及智能发布等机制。构建综合门户,使社区平台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可实现各种不同的适配策略,帮助用户灵活、高效地开发和集成复杂的应用。支撑层搭建了包括数据审计、数据目录、数据质量、数据资源监测和数据权限等各类数据管理系统,对社区基层使用的敏感数据及组织机构调整提供基础支撑保障。应用支撑层不仅是业务应用系统的支撑,还是实现应用系统之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通道。
4. 数据层
数据层以建设社会治理数据中心为核心,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的要求,综合各部门数据的特性,以标准地址库和实有人口库为基础,实现对数据生命周期的维护管理,包括运行日志库、数据权限日志库、数据交换日志库、组织架构等,实现数据质量管理,确保基础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相关性和精确性。基于标准地址库、实有人口库为基础,进行转换成为社会治理资源池所能使用的业务数据。
5. 数据汇聚层
依托政务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将公安、司法、民宗、房产、应急等专业系统、区系统中的数据汇聚整合到社区数据服务平台,并最终实现数据共享利用。
根据一体化平台的应用目标,将其划分为网格化社会治理数据交换中心、网格化社会治理应用支撑平台和网格化社会治理业务应用系统三部分。
数据交换中心由社会治理数据资源中心和社会治理数据服务平台两部分组成。社会治理数据资源中心建设在公安专网,由南京市公安局基于现有资源提供,包括服务器、网络、存储、数据库等软硬件资源。结合公安现有的实有人口、标准地址等数据,实现对社会治理数据规范整合,集中存储和管理社会治理数据资源。
社会治理数据资源中心将平台日常产生的准实时社会治理数据,按照《江苏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采集数据资源目录》上报要求,准实时上报给省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形成全省社会治理数据资源中心。
社会治理数据资源池将平台日常产生的准实时社会治理数据,按照省政法委数据上报要求,定时上报省政法委,其功能主要包括社会治理数据清洗转换服务、数据分级存储、数据智能推送、数据资源管理、数据资源接口和数据共享监控等。
网格化社会治理应用支撑平台主要包括网格管理、网格员管理、绩效评估子系统、监督考核子系统、审核审批子系统、系统管理等。
1. 网格管理
基于标准地址划分网格,将所有的实有人员、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监控、发生的事件、公共部件等纳入网格管理。根据实际需要和相关标准,能够动态地对网格进行新增、查询和维护等操作。网格管理主要包括设量网格名称、所属部门、申报类型、申报时间、网格编码规则等内容。
2. 网格员管理
对社工和网格员的基本信息及考勤情况统一管理,便于对社工和网格员的个人情况和工作情况随时掌握。
3. 绩效评估子系统
对网格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和排名;考核内容包括日常考勤、工作质量检查、工作成效、发现问题、居民意见、民主评议等方面。系统能够按照区、街道进行复核、采集、审核、巡查等操作,评估结果以图形和报表形式展现。
4. 监督考核子系统
对问题解决及事后处理情况作进行监督和跟踪,按照区、街道、社区、网格分辖区、分类别的监督,对网格工作质效进行展示,对采集、巡查、处理、上报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对未上门采集的、未核实情况进行及时的预警和跟踪。
5. 审核审批子系统
通过对数据和业务的审核,确保一体化平台中数据和业务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而为各个业务部门所使用。实现了“下到网格一把抓,回到社区再分家”,更加准确地将问题反馈给相关业务部门。
6. 系统管理
为各个应用子系统提供统一的部门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字典管理、日志维护等功能,同时提供各个系统常见问题汇总功能和系统留言功能。
网格化社会治理业务应用系统是政府各部门面向基层社区的诸多业务,包括“信息采集、网格巡查、党建工作、任务活动、网格工作清单、网格化多元治理应用”六大类业务模块。用户通过社区综合门户实名认证授权,实现基础数据采集、隐患巡查发现、数据精准推送、联动处理、反馈评估等功能。1. 基础信息采集
基于现有的政务数据库进行,包括对已有数据的核实和对新数据的采集。权威部门已有的数据可直接利用,例如公安部门的户籍信息、人社局的参保信息等,再由社工上门核实。
2. 网格巡查
对网格内的人、事、物定期巡查和走访,掌握其发展动态。网格员通过扫描二维码和拍照留证的方式,定位地址和记录问题。根据相应的处置规则,对巡查发现的问题时实现端到端智能派单、精准推送、联动处理、反馈评估,完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动、闭环管理。
3. 党建工作
服务于辖区内的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将党员力量组织起来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中,记录群团活动、社情民意、党员义工等内容。
4. 任务活动
对网格员组织的社区活动进行评价,包括社情民意采集、重点专项工作、政策法规宣传和工作考核评估,目的是提升社区内各项任务活动的开展成效。
5. 网格工作清单
主要包括网格工作质效和网格工作清单两大子系统。网格工作质效子系统根据需要,可以按照市、区、街(镇)、社区、网格五级架构,分别展现各级及辖区范围内的网格达标的总体情况和各个具体网格的达标情况。网格工作清单子系统是网格员查看自己所在网格的具体网格达标情况,根据网格达标要求展开工作。
6. 网格多元化治理应用
依托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打造集政务服务、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网格服务平台,以社会治理大数据助推网格治理现代化,以“互联网+服务”为抓手,面向政府提供精细化的网格治理,面向居民提供全面的网格服务能力,打造“舒适、便捷、安全、幸福”的现代化社区。
一体化平台的关键技术包括警格、网格相融合技术和基于大数据、智能化的分析技术。
1. 多格融合技术
一体化平台采用网格+警格的工作模式,将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与南京“一标多实”系统打通,实现数据全面对接,一体化运行操作,形成同频共振的效果。网格员将采集的信息和发现的问题上报到平台中,民警能够及时对数据和事件核查和审核,并将核查结果反馈到一体化平台,并能被网格员知晓。平台构建了“警格+网格”工作的双向推送、采核联动、考核驱动的闭环式工作流程。
2.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分析技术
平台充分汇聚各类数据,利用大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图像处理等技术,分析研判事件,将涉及网格治理信息精准向网格员滴灌,提升网格综合治理水平;优化平台情报上报功能,提升网格员平台应用能力,推进“警格+网格”联动融合质态提升。
通常情况下,社区民警力量较为单薄,对于社区信息的掌握存在不全面、不及时的现象,特别是当出租房屋的人员出现变化时,并不能及时知晓。将南京公安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应用在社区的日常工作中,网格员作为社区楼栋和房屋的信息更新及采集的第一线人员,能够及时采集社区内房屋、人口变化的信息,有利于民警及时掌握最新的社区人员、房屋状况,根据对信息的审核情况,民警可以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南京公安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构建网格员在日常网格巡查、信息变更、信息反馈、网格化多元治理的新体系,补充民警信息采集渠道,助力民警工作开展,实现警格与网格融合治理。
在南京公安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的支撑下,“网格+警格”双向赋能、同频共振的社会治理模式正在南京落地生根,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网格与警格的业务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较好地解决了社区警务工作中的信息对称、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等问题。得益于基础网格功能在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矛盾化解等方面的支撑,各类非警务类警情数量下降了45%,社区警务的总体发案量明显减少、发案率显著下降,网格内的治安秩序保持长期向好状态。与此同时,平台通过细化各类信息的源头采集、多元汇聚、智能分析、精准分流推送等,助力警务相关业务的高度协同、事项的实时交办和矛盾纠纷的及时处理,网格内处置办结率达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