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贤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10
交通运输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现代交通追求效率,追求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成本,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手段实现其重要价值,桥梁、道路作为交通命脉推动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在工程实践中,桩基础作为最常见的基础形式,拥有高承载力,强抗震力、高稳定性等优点,在高层建筑和软土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桥梁工程桩基基础中预制桩的应用正在逐步推广,但由于工期、地质、技术经济条件、施工工艺等诸多方面的具体要求,需综合考虑其应用范围[1-3]。
本文结合哈萨克斯坦扎姆希河桥项目,对预制群桩基础的应用进行论证,对群桩基础的桩长、桩间距及群桩侧阻力进行群桩模拟分析,以验证沉入桩参数选择的正确性。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级公路“Astana-Karaganda-Balkash-Almaty”改造段是M-36“俄国边界(叶卡捷琳堡)-阿拉木图”公路的一部分,起讫桩号为KM1713—KM1740,设计里程为27 km,主要工程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等。
该项目为双向4车道1-6级(哈萨克斯坦规范标准)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120 km/h,路基宽度为25.5 m,包括扎姆希河跨河桥,长99.68 m,桩号为NK258+36.43—NK259+36.11;钢筋混凝土管道28道,总长为912.86 m。主体路基土石方为170 万m3,附加层13.03 万m3,下基层59.6 万m3,基层57.6 万m3,沥青面层51.9 万m3。该标段工期为34个月,2019年6月开工。
该项目区域为极强的大陆性气候,气温波动范围极大,空气干燥、降水较少。年平均气温为5.4 ℃,1月份最冷,平均温度为-14.7 ℃;7月份最热,平均温度为24.0 ℃,年均降雨量为137 mm,其中冬季平均降雨量为61 mm,春夏季平均降雨量为76 mm,冬季土壤冻结标准深度约为158~234 cm。项目所处地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冬歇期,冬季周期较长,有效施工时间为4~10月,施工时间短。
线路建设区域地质构造包括石炭系沉积层、多克劳花岗岩块粗粒花岗岩、冲积、坡积-洪积和残积第四系沉积层。该桥所处沉积层有坡积-洪积亚黏土、亚砂土、碎石土和角砾土、冲积砂砾土。线路旁地带主要是轻质砂质亚黏土、亚砂土、含亚砂土填料的碎石土。土壤主要是天然土、过湿土,天然土可用作路基建设基础,过湿土进行特殊处理后方可用于路基施工。该区域还包括盐碱地、风化、沼泽化、底部侵蚀等不利地段。该桥梁桩基础为群桩基础,桩基部分如图1所示。
a)正视图 b)俯视图图1 扎姆希河跨河桥桩基示意图
受施工工期和当地气候条件的限制,为进一步优化工期,合理安排施工组织,大部分构件均采用预制构件,其中跨河桥的桩基础为预制群桩基础。
预制桩经济效益好,施工方便,能有效缩短工期。然而,在选择群桩时需根据地质水文条件,在受力相同时,对桩长、桩径、桩间距以及桩的侧摩阻力等方面进行对比,并结合施工的难易程度选择最优方案。群桩施工时受群桩自身的几何特征、受力变化、桩侧及桩端的土性等因素综合影响,群桩承载力与各单桩承载力计算不同,为简化群桩基础,方便受力分析和计算,假设群桩承载力等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4-6]。扎姆希河跨河预制桩基础的打桩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研究表明,群桩承载力及沉降主要受桩周围土质、桩中心距、桩体刚度、桩长、桩径等因素影响[7-8]。
该桥的群桩主要为端承桩,在桩端具有足够承载力的前提下,土的摩擦系数较小时,土对桩身的摩擦力不予考虑。当土的摩擦系数较大时,通过桩身与土体间的摩擦力,可以抵抗较大的上部荷载,更好地控制沉降[9-13]。
图2 预制桩施工工艺流程
通过深度小于14.0 m的地质钻井勘查跨线桥施工区的土壤。距顶部1.5~2.0 m深度处发现地下水,7.0 m深度处发现亚砂土填料的水饱和砂砾土,7.0~8.5 m深度处发现夹杂碎石的塑性亚砂土,14.0 m深度处发现夹杂碎石的塑性亚砂土层。跨线桥所有支承基层的天然承重基础采用夹杂碎石的塑性亚砂土层,通过计算确定其具有足够承载力。
桩端土的压塑性较小,端承桩承受竖向荷载时,桩身相对于土体的位移有限,侧阻力占总受力的比例较小,大部分外加载荷传递到桩端,相邻桩的桩侧和桩端应力之间彼此影响小。桩端变形较小,桩顶下沉也较小,承台对底部土体的影响忽略不计。每根端承桩的工作机理和单桩相似,群桩的承载力相当于单桩承载力的叠加,其它影响忽略不计。即端承桩的桩端承载力可以近似为各单桩的承载力之和[14-17]。计算时,群桩效应系数[18]
式中:pu为群桩的极限承载力,Qu为单桩极限承载力,n为桩的根数。
扎姆希河跨河桥采用预制桩基,可通过提高混凝土等级来提高桩身刚度,施工采用柴油锤桩机,需对桩头做好防护措施。 在对预制桩进行施打时,一般情况下应按照从中间向四周、间隔跳打的方式,桩长不同时先深后浅,桩径不同时先大后小,以避免应力过于集中。桩间距小时群桩虽会产生挤土效应,但在不饱和土中,土体受力收缩,可以抵消产生的挤压应力,同时增强土体强度,并可以充分利用桩间的挤土加强桩身与土之间的摩擦力,以提高桩的承载力。扎姆希河跨河桥的桩基主要为端承桩,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标高控制为辅[19-24]。由于桩间距较小,所以也需要同时考虑侧向摩擦力的影响。
群桩的控制重点是对沉降的控制。在设计阶段需根据地质状况,综合考虑桩长L、桩间距和桩端阻力等对沉降的影响。本文通过不同的试验,绘制相关曲线,对扎姆希河跨河桥的群桩预制基础设计方案进行分析。
不同桩长L时,桩基承载力p对沉降s的影响如图3所示。
图3 不同桩长下群桩p-s曲线
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都表明:p不会随着L的增加而持续增加。在一定长度内,p随L的增加而提高,但L达到一定值时,桩顶的荷载可以全部由桩侧摩阻力[19]平衡。如果继续增加桩顶荷载,桩会因为超过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而受到破坏[13],此时的桩顶荷载称为临界荷载,L称为临界长度或者临界深度。桩的长径比R主要影响p的传递,R>100 时,桩顶的荷载几乎全部由侧阻力来承担,端阻力可忽略不计,此时的桩一般为摩擦桩。此桥的桩基为端承桩,所以R不宜太大。即在桩径不变的条件下,桩长越小越有利于端承桩作用的发挥。
由图3可看出:L分别取7.5、10.0、12.5、15.0、17.5 m,p随L的增大而增大。当p一定且受力小于600 kPa时,s随L增大而减少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此桥的桩为方形,等效为相等周长的圆柱,则长径比
R=L/D=πL/4a≈20,
式中:D为桩直径,a为方形桩的边长。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桩端阻力得到最大发挥,扎姆希河跨河桥的长径比R≈20,在一定程度上为最优方案。
桩距S不同时,群桩的p-s曲线如图4所示。
图4 不同桩距下群桩p-s曲线
由图4可知:同等竖向荷载作用下,s随桩间距S的增大而增大。桩间距分别为5D(D为桩径)、6D,承载力p>400 kPa时,s随着p的增大而增大,且此时p的增大对沉降影响更大,此种情况不利于控制沉降。桩间距为3D、4D时,s随着p的增大而增大,但趋势变缓。因此,当3D
扎姆希河跨河桥群桩基础8桩的桩间距S=L/(7a)=3.4(由图1b)得出),即该桥的桩间距S=3.4D,考虑到不同桩距对沉降的影响,则S=3.4D为优选方案。
图5 不同桩长下桩端阻力与p关系曲线
桩长为10、15、20 m时,桩端阻力[17]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桩端阻力随着p的增加而增大,当p增加到一定值时,桩端阻力曲线出现拐点,桩端阻力随着p的增加而减小。由于桩端阻力与桩侧摩阻力存在互补关系,说明此时已不能忽略侧摩阻力对桩的影响。在图5中,L为15、20m时,必须考虑侧摩阻力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随着桩长的增长,侧摩阻力的影响将增加,端阻力的发挥将受到影响。因此,在该土质条件下,L=10 m时端阻力随着p的增大一直增加,说明桩侧摩阻力最小。扎姆希河跨河桥的桩长为9 m,此时桩端阻力接近于最大状态,有利于发挥端承桩作用。
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级公路“Astana-Karaganda-Balkash-Almaty”改造段M-36“俄国边界(叶卡捷琳堡)-阿拉木图”公路项目为依托,在当地气候、地质条件下,结合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探究扎姆希河桥项目群桩基础的特性。群桩效应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各因素对群桩的作用非常复杂,而且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叠加现象。对群桩的土层分布情况、桩身几何特性、端承桩的工作机理、沉降控制方面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桩长、桩间距和桩端阻力对沉降的影响曲线,验证沉入桩参数选择的正确性。
在不同地质条件及不同类别的工程中,沉入群桩的数据仍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未来预制群桩基础在桩基领域中将会得到更充分的应用,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高但施工参数较复杂等特点,预制群桩基础的研究将为提高施工效率提供必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