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妇产科收治的子宫平滑肌瘤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02.06±23.34) min,对照组手术时间(99.83±30.52)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0.06±10.47) ml,住院时间(6.8±1.4)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低于對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子宫肌瘤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189-01
子宫肌瘤是在妇产科极为常见,患者往往表现为月经出血量较多、腹部可及肿块、疼痛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手术仍然是其目前治疗最常见、有效方法,既往开腹手术导致对患者的损伤过度并且术中出血多、并发症发生率高、复发率高等缺点。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在妇科子宫肌瘤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术中易发生残腔出血或缝合困难,最终治疗效果不理想,探讨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提高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其手术进行研究,具体操作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住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资料,年龄32~56岁,平均年龄(40.2±6.1)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两组间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取膀胱取石位,全麻后建立气腹,单极电刀切开子宫肌瘤突出部,直至累及子宫肌瘤表面,并沿假包膜剥离子宫肌瘤,及时进行缝合瘤体残端腔隙,然后进行“8”字缝合宫体,粉碎并取出肌瘤。观察组患者行膀胱取石,全麻后建立气腹,维持气腹压力,之前手术操作各项步骤与对照组相同,之后于子宫峡部两侧阔韧带前叶进行剪开,游离子宫动脉上行支使其完全暴露。然后在腹腔镜下用双极电凝法烧灼这段血管,阻断血流。腹腔镜下可发现子宫体颜色由鲜红色变为紫红色,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之后手术各项操作过程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情况(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使用SPSS 20.0进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资料采用t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102.06±23.34) min,对照组手术时间(99.83±30.52)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0.06±10.47) ml,住院时间(6_8±1.4)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子宫肌瘤是在妇产科极为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白带增多、下腹胀大、继发性贫血、排尿困难等。随着腔镜技术不断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子宫肌瘤手术基本上不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因为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腹部粘连、瘢痕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然而,腔镜手术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术中出血控制过程中相对要复杂,手术分离残腔缝合困难,术后容易出现瘤体的复发,这是因为手术过程中不能直接触摸子宫,容易造成小肌瘤残留,随着临床医生对手术不断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子宫肌瘤剔除术也应运而生。通过阻断两条子宫主要供血动脉,可以阻断子宫肌瘤的供血,解决术中出血止血相对困难和术后瘤体复发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优,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效果目前,能够有效的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疾病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