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涵 李智
【摘 要】摄影和绘画作为两种传统的艺術媒介,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自身是有局限性的,当代艺术中,一种媒介有时候不能表达出艺术家想要表达的艺术思想以及呈现给观者的真实感受,新技术的发展也给艺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当代艺术作品中很多艺术家把绘画和摄影两种传统媒介进行实验和结合,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和新的救赎。随着时代各个领域的发展进步,艺术需要不断的创新,艺术所呈现出的视觉是短暂,更多的是艺术带给观者内心上的共鸣。传统单一的媒介慢慢变得不能满足这一需求。摄影,绘画,雕塑等其它传统媒介需要新的思考。艺术家们在努力寻求新的可能,新的变化,创造新的媒介去承载自己的创意。本文通过采访了国内“人工照片修补”和“人工照片着色”的大师庄乾滨,对他整个修复老照片的过程进行观察实验探讨,思考这种修复给艺术带来的新的可能性,是对照片的修补,还是艺术的再创造呢?是新的艺术表达形式,还是单纯的绘画?
【关键词】摄影,绘画,传统媒介结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每个人都离不开手机,我们用手机记录我们的生活日常,摄影不再局限于单反相机,手机也可以照出美丽的照片。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好的,它让艺术更加贴近生活,但同时让我们遗忘一些什么。照片可以作为一个人一段时期的特定影像记录,它有着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特点。就算发展到今天照片影像依然重要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过去的时光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用相机记录下来瞬间的时刻,变成照片让他不要流逝,特别是老照片有着它特殊的记忆。但是老照片都是纸质的,氧化受潮会渐渐地破坏着老照片且不能阻止,就算保存的再好也不过百年。就像文物修补,名画修补,老照片也是可以修补的。
泛黄的照片可以修补,就像失去的记忆一样。当人们收到修补后的照片,脸上泛起的喜悦重新找回的记忆这都是老照片变得不那么普通,它更像是一幅艺术作品,泛起人内心的涟漪久久不能平复。所以为了了解老照片修补这一手艺及他修补的方式,我对黑白老照片的修复与上色进行了田野调查,采访了国内“人工照片修补”和“人工照片着色”的大师庄乾滨,他是一直坚守着自己的这份工作。来到了他的工作室,是一间小小的屋子,里面放满了各式各样的老物件以及它修复过的照片,老爷爷给我们看了照片修复前的样子,有的甚至都看不清原来的样子,我们好奇他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修补这些老照片的,修补后的照片更像是一幅幅经过艺术创作的摄影作品,每个人物都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及个人心境。这位老匠人说这是一项传统的工艺,老照片的修复,主要是修底片,一般将仅几厘米大的底片放大到A4纸大小,再放大的照片上进行填充,运用各种各样的油画笔、水彩笔、裹着棉花细竹签进行绘画式的修补。与其说是修复,不如说再创造?他更多的是运用自己创造的工具把残缺的部分重新绘画出来,像是一种新的创作,这需要修补人有很强的绘画基础。并不是单纯的摄影技巧和科学手段。这更像是传统媒介摄影与绘画的结合。一笔一笔的修复,是修补师根据对照片的感受产生的创作,每一张的修补都带着不一样的情感,这区别机械式的修补,更像是艺术的创作。
照片修补区别于名画古董的修补,他是在摄影的基础上进行绘画,是摄影于绘画的结合。这种传统媒介结合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是一种新的尝试。摄影一词来源于希腊光线和绘画,放在一起的意思就是”用光线绘制图像”。摄影是指使用专业的摄影器材进行影视图像记录的过程,比如我们使用的照相机或者单反相机等等。我们现在用手机进行记录也叫做摄影。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瞬间事物定格永恒的视觉图像。绘画是以一定的承载面,在上面用画笔或其它艺术媒介进行图形的绘画。这些表面可以是纸张或布面,也可以是石头墙壁等等。绘画的工具可以是刷子铅笔海绵等。也可以在电脑上用手绘板进行绘画。艺术绘画是艺术家通过构图配色等一些美学方法用画笔在其承载媒介上进行创作,来表达自己内心对世界对自然的看法,引起观者的共鸣。绘画这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从人类最早开始画画就有,摄影是工业时代的来临创造出来的的产物。利用光线进行艺术创做。绘画这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是具有很大的包容性的,传统的绘画艺术家通过手里的画笔进行不断的尝试使自己的艺术表达区别于其他人,运用视觉上的线条,点,面等等,但终究只是表面的改变。很难有更好的创新。艺术家开始进行尝试创作实验,改变创作的工具,媒介,以及承载面,把两种传统媒介相结合延伸其更多的可能性,即可满足创作需求又可使观者产生更高的视觉体验。
摄影与绘画的结合在国外有很多艺术家很早就在实验和应用。海内肯(他自己不拍照)而是挪用报纸、杂志、电视等大众媒介中已有的图像,然后在暗房中对它们进行加工,或作为绘画、拼贴、雕塑甚至装置的素材。海内肯喜欢研究大众流行文化。美国人对性、暴力、战争、电视、消费主义、机械复制的沉迷是其作品的主要议题。其作品面目诸多,时而混乱、时而有趣、时而哲思,但始终不变的是对你既有认知的挑衅。他曾把《时代》《时尚》等流行刊物中的图片剪去,贴上色情图像,然后再摆上商店卖给偶遇的顾客,以挑衅大众,塑造的现代文明。这种拼贴和摄影的结合更能带给观者强烈的心理感受,比单一的传统媒介更能引起人性思考和视觉冲击。
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罗莎琳德·克劳斯曾在199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刊物《批评探究》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再造媒介》的文章中提出“后媒介”的概念。她认为,当代艺术采用混合媒介的形式已摆脱现代艺术具体的媒介分类(如雕塑、绘画、摄影等等),而进入到“后媒介”状况。她进一步指出“后媒介”是传统媒介和单一媒介不能去满足艺术家的需要时,因为艺术总是在不断创新的。在这种状况中“新技术的各种不同层面的机制”能为艺术家提供“技术援助”来取代传统的媒介,传统的媒介艺术表现会变的单一,艺术家会对这些传统媒介进行实验结合或者淘汰,这是利用其表达手段的能力发现其救赎的可能性。
摄影除了与绘画的结合,加拿大摄影师Amy Friend对老照片进行修改和再想象,来探索记忆与无常的主题。艺术家一人遐想的的微光刻入创作对象的轮廓之中;附加的光的唤醒了图片富于它新的生命,消失的人好像重新获得了生机。“通过对微光的再利用”,使照片的记忆重新复苏,在原有的基础上让照片有了新的意义新的希望。Amy Friend通过各种渠道寻找那种泛黄的老照片。有时候从线上购买,有时候从本地的古董市场淘得。有些照片是知道这一主题创作陌生人朋友赠与他的,对于他的这个创作是不使用自己的照片的,其中的创作重点就是相片的匿名性带给人莫名的感动。每一张照片都有它带有暗示地点与时间的小小的标记,这种细节的存在也是艺术家创作的重要部分。每件作品的标题都是通过这种细节而来的是对作品的另外的解释。比如有些标题来自照片上的文字,摄影是我们与这些图像互动的媒介与手段,而微光唤起我们新的希望,使照片有了新的生命。
在这个“后媒介”时代,传统媒介的摄影与绘画彼此融合。在未来的艺术中无法确定摄影或是绘画以后的样子,艺术家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也许会找到更多的可能去重新定义它们。是摄影和绘画的结合产生新的艺术形式,还是单一的升华都是可能的。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的实验的过程,实验中会产生意外的美,在这个新媒介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多去尝试这种传统媒介的结合和转化,让艺术跨学科,跨媒介。
作者简介:
刘雨涵(1994.4.18),女,汉族,辽宁鞍山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当代视觉语言。
通讯作者:
李智,大连工业大学教授,泰国吞武里大学博士生导师。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