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翠鸟园遗迹公园初探

2020-03-24 11:32王炜万小珍
大众考古 2020年9期
关键词:展示台石器展示区

王炜 万小珍

日本是世界范围内较早开展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遗址公园,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吉野里遗址历史公园、平城宫迹历史公园等,在国内已有相当数量的介绍和研究。我们在2018年考察的翠鸟园遗迹公园,虽然规模不大,在国内知名度也不高,但在陈列内容、展示手段、细节设计等方面颇有值得称道之处,对我国中小型遗址公园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翠鸟园遗址

翠鸟园遗址位于大阪府羽曳野市中心,在当地进行住宅开发时偶然发现,于1992年正式发掘。遗址分布在略高于四周的岗地之上,在约3400平方米的发掘范围内,共发现30余处制作石器的地点(日语“アトリエ”,英语“Atelier”,直译为“工作室”),出土近2万件用赞岐岩(Sanukite)等石料制作的石器及相关制品,其中包括300多件刀形石器以及石核、石片、石器半成品、残(废)石片等。

遗址附近原有石川河流经,在石川河上游、遗址东南约7公里处即是日本近畿地区(包括京都府、大阪府、滋贺县、奈良县、三重县、和歌山县、兵库县等2府5县)最大的赞岐岩产出地——二上山。目前在二上山的西坡、北坡,山脚的石川河及其支流飞鸟川附近已经发现了超过60处旧石器时代遗址,翠鸟园遗址是其中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遗址上普遍覆盖着河流带来的砂石层,之上还覆盖有厚约60厘米的黄灰色淤泥层,它们共同构成了遗址的“保护壳”,使旧石器时代人类制作和使用石器的“现场”穿越2万多年的时光直抵今人面前。

翠鸟园遗迹公园

1998年,翠鸟园遗址由羽曳野市教育委员会主持修建为考古遗址公园,主要采用露天展示,佐以原状陈列、沙盘模型、电子显示屏等辅助展示手段,再现了旧石器时代先民制作和使用石器的场景。根据展示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公园大致划分为入口区、室内陈列区、露天展示区和附属设施区等四块区域。

入口区

入口区位于公园西侧,由混凝土矮墙、蛋形纪念碑(日语“卵型モニュメント”)和长方形综合展示台等组成。

混凝土矮墙设置在公园边缘,将园区与周边道路、住宅区等做了一定程度的区隔。矮墙上安装一块银灰色金属铭牌,上书公园名称“翠鸟园遗迹公园”,与名称平列的一行写着法语“Jardin des paléolithuques”,意为“旧石器时代公园”。铭牌之下还写有“旧石器人のアトリエ”,直译为“旧石器人的工作室”。

混凝土墙后,在公园的入口处耸立着标志性建筑——蛋形纪念碑,其外形可以理解为原石被分割成五块石片,代表了先民用赞岐岩制作石器的过程。纪念碑内部设有通道,从侧面看就变成了一道道拱门,在正中间拱门内壁上镶嵌着说明牌,简要介绍了公园的基本情况,地面上镶嵌着呈九宫格状的玻璃盒,里面陈列着遗址中出土的石器标本。

纪念碑后方是一个窄长的平台,在这里可以浏览公园的全貌,平台一侧设有长方形的综合展示台,由15块图版、1个沙盘和1块石料等组成。展示台正中的沙盘精确展示了遗址的地形地貌、遗迹分布等内容,便于观众对比考古发掘状况与公园展示现状,可以較为便捷地掌握遗址的整体情况。沙盘两侧的图版图文并茂,介绍了遗址的形成过程、发掘经过、遗迹遗物等内容,并且特意镶嵌了一块制作石器的原料——赞岐岩的原石。赞岐岩大约产生于距今1500万—1200万年间,为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在地表附近急速凝固而形成的乌黑岩石,质地坚硬细腻,是制作石器的优良原料。遗址附近的二上山在西坡、北坡有大量赞岐岩出露,可能经由河流搬运、人工开采等途径集中到遗址之中,并被大规模利用。

室内展示区

室内展示区位于公园西北部,规模较小,主体部分是一座一面墙体、三面开敞的长方形建筑。建筑主要由钢框架结构加轻质材料搭建而成,便于组装和拆解。

室内在墙体上镶嵌一个较大的展示柜,展示主题是“石器制作遗址的剖析”,内容围绕遗址中出土数量最多也最有代表性的石器——国府型刀形石器(日语“國府型ナイフ形石器”,因发现于大阪府国府遗址得名,刀形石器是日本旧石器时代晚期最具特点的石器之一)展开。国府型刀形石器通常选取赞岐岩作为原料,使用以横向鸟翼状剥片为特征的濑户内技法(因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地区而得名)打制而成,整体形状呈半月形,刃部锋利,头部略尖。除石器成品外,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的相关制品,因为分布集中且保存完好,为研究石器打制工艺及流程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展柜中,上方的图版主要展示了考古发掘出土的石制品以及拼合分析、模拟打制等相关研究,据此复原的石制品打制流程展示在下方的图版中,以文字、图画和标本相结合的方式加以具体、直观的解说。

室内一角还配备一台多媒体展示设备,可以看到相应的石器打制步骤,与展板内容互相呼应。

露天展示区

露天展示区是遗迹公园的主体部分,约占公园总面积的65 %,主要包括石川故道展示、石器打制地点展示、草坪等。

石川是与遗址关系密切的一条河流,旧石器时代先民获取石料和加工石器都依赖于此。所以,公园的设计者特意展示了一段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的石川故道。故道用水泥抹砌,略低于周围的地面,在公园中逶迤穿行,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遗址2万年前的景观,使公园的展示内容更加完整;并与大面积的草坪形成了反差,丰富了公园的景观。此外,故道还成为西侧的入口区、室内展示区和东侧的露天展示区、附属设施区的分界线,越过故道就进入了密集展示石器打制地点的区域。

翠鸟园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的30余处石器打制地点,绝大多数都被纳入了公园的保护范围。内涵较丰富的地点,垒砌了高出地面的圆形或椭圆形展示台,台上不仅安置了带有地点编号的瓷柱,还以图版或模型展示了这些地点的发掘收获,如12、15、17、22、23、32等地点。

12号地点展示台的内容最为丰富,略呈椭圆形的台面上安置着大块图版,以原始尺寸展现了3000余件石制品的出土状况;图版中部有一个方形的玻璃展柜,里面保存着套箱提取的石制品等,使观众可以管窥考古发掘的真实现场;玻璃展柜旁还有一个略高一点的展台,上面有绘出双手位置的石核和石锤模型。上述内容揭示了考古学者如何通过分析遗迹与遗物,再现旧石器时代人类打制石器的场景(通过石制品的散落方向可以判断出打制者的位置,通过石制品的分布状态和数量可以了解打制者的人数、工作流程及持续时间等等)。这处展示台为普通观众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经由“考古人的工作室”,通往“旧石器人的工作室”。

15、32号等地点的展示台用模型1:1复原了石制品的出土状况。观众在相关文字说明的辅助下,运用在12号地点学习到的知识,就可以大致推测出石器打制的场景。

22、23号地点位置相邻,十余块石料在这里被打制成了多件刀形石器。与石器成品被带走使用的通常情况不同,23号地点发现了3件摆放整齐的刀形石器。所以,展示台的图版中特意加入了刀形石器出土状态的特写照片,观众可以迅速把握这个地点的特别之处。

内涵较简单的地点,一般只在展台上标明地点编号,并与种植低矮的灌木配合展示,如11、13、20、21、24、25号等地点。

此外,为了便于观众休息,露天展示区内还设置了多处长凳。

附属设施区

附属设施区位于公园的东南部,主要包括公共洗手间、自行车停放处、告示牌等。公共洗手间设有无障碍卫生间,为老人、病人以及残障人士提供了便利;屋顶专门模仿了二上山山脊的形状,并铺上了草皮。告示牌中,有一块详细标注了遗迹公园附近的几十处古迹,包括古坟(如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应神天皇陵古坟等)、神社、寺庙等,便于观众后续参观。

小结

翠鸟园遗迹公园总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规模在日本、中国乃至其他各国的考古遗址公园中都不算大,空间略显逼仄;遗址主体属于旧石器时代,与现代生活相距久远、差异巨大,在展示内容、方式等方面面临挑战;此外,公园在经费投入等方面也受到较多限制。面对这些不利条件,这处遗迹公园总体上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其中比较值得夸赞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简约实用的设计风格

囿于上文列举的种种限制,翠鸟园遗迹公园在设计中追求的是“简约实用”。基础设施方面,公园内只布置了数量和规模都非常有限的建筑物,如入口区的矮墙、蛋形纪念碑、露天展示区的展台等,且大都采用混凝土浇铸,成本低廉又易于维护,在经历风吹日晒之后还颇具沧桑感;室内展示区的房屋为“半開放”式,连同洗手间等都是用钢框架结构加轻质材料搭建,在保证功能完备的前提下节省了投资。展示手段方面,公园以图版为主,结合标本、模型、沙盘等,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地介绍了考古发现及相关知识。除室内展示区的一台多媒体展示设备外,公园内缺乏高科技设备,也未使用声光电等特效,处处显露着简约与实用,体现了“少即是多”的实用主义风格。

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

翠鸟园遗迹公园不仅是考古遗址公园,还是一座露天公园、绿化公园,所以设计中一直贯穿着生态环保的理念。首先,公园的绿化覆盖率高达80%,除地面以外,连室内展示区的建筑和洗手间的顶部也铺设了草皮,不仅营造出绿色、宜居的环境,而且体现了日本城市规划中的“绿地思想”,有利于满足《都市计画法》中对城市绿地面积的要求。其次,公园的绿色景观颇具层次,大部分地面种植草坪,其间点缀着一丛丛灌木——用来标明各个石器打制地点,将绿植与展陈很自然地融为一体;公园周边种植着一些杉树,避免了用封闭的围墙强行将公园与四周分隔,营造了与周边环境和谐交融的整体氛围。

服务社区的设计目标

翠鸟园遗迹公园还是一座街心公园、社区公园。如何将公园更好地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应是设计者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公园不设门禁,不建高墙,是真正的“无墙博物馆”,不仅为周边社区的居民提供了放松休憩的场所,也为居民进行交流及其他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公园的基础设施在设计时也充分考虑了附近居民的实际需求,比如蛋形纪念碑很适合小朋友捉迷藏,综合展示台可以举行小型的聚会或文艺表演,水泥抹砌的石川故道可以成为练习轮滑的场地,功能完备的洗手间和随处可见的长椅等方便了周边居民,使公园真正发挥出服务社区的作用。

总而言之,翠鸟园遗迹公园在规划和建设中,比较成功地应对了规模局促、内容冷僻、投入有限等挑战,不仅凸显了遗址鲜明的特色,而且体现出生态上的和谐自然;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作最大程度的简洁,既保证了经济效益,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在开放的空间中,既实现了古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又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地。这种“小而精”的设计特点,对我国考古遗址公园的设计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炜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副教授;万小珍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硕士研究生 )

猜你喜欢
展示台石器展示区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等待亮相
才艺展示台
楼盘展示区的场景拆分与重组
浅析居住小区展示区的室外景观设计
石器部落
石器部落
才艺展示台
才艺展示台
才艺展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