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挂的人生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2020-03-24 08:47俞佳铖
现代家长 2020年2期
关键词:浙大番茄爸妈

俞佳铖

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好奇宝宝”

1994年6月16日,邱涵出生在浙江丽水一个普通家庭,自小性格活泼,对什么都好奇。“爸爸,小蚂蚁的家在哪里?”“妈妈,狗狗喜不喜欢吃糖?”每当女儿提出这些问题,爸爸妈妈都会鼓励她亲自去寻找答案。

爸妈培养了邱涵爱动脑筋的习惯,进入学校后,她的学习几乎不需要爸妈操心,她放学后自觉完成作业,考试也总能拿出令人满意的成绩。2012年,邱涵考入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选择这个专业,邱涵是考虑到自己比较感性,希望能用法学的理性弥补自己的不足。爸妈对女儿的选择很赞同。爸爸说:“法学很适合女孩子,对就业也有帮助。”妈妈希望能说会道的女儿以后能当一名律师或者法官。

一向很有主见的邱涵,趁暑假毛遂自荐到上海一个检察院实习,像模像样地听了好几堂民事和刑事案的开庭。之后,她又通过老师介绍,到北京跟着一个律师实习。

通过多次的实践体验,邱涵确定,自己并不是很喜欢法律专业。

大二时,邱涵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优异表现,考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简称ITP)。这个班级,浙大每年只招收40名学生。邱涵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经济学、管理学的知识,获得了管理学辅修学位,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ITP的竺院保研资格,可以选择浙大任意一个学院读研。

2016年6月,邱涵本科拿到法学学位和ITP管理学辅修学位后,选择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读研。

邱涵的选择让很多师生大跌眼镜,有法学院的教授甚至以为她填错了专业。因为在邱涵之前,从没有一个浙大本科生选择保研马克思主义学院,更何况是一个非相关专业的学霸。

“我一直在寻找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上通识课时,我认识了学识渊博、令我仰慕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張应杭老师。老师的思维见解和对世界与生活的解读,吸引了我,让我非常想了解他的学科领域。在和老师交谈之后,我就明确了自己进入马院攻读硕士的志向。”邱涵说,“现在有些人没有读过马克思的原著,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有一些误解。”

后来,张应杭教授成了邱涵的研究生导师。邱涵很感激这位恩师,她说张应杭教授是她人生的“启明星”,为她指明了人生的方向。

邱涵在这个专业钻研苦读,收获颇多,还成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博会主席。

美女厨神最爱“家”的味道

除了“学霸”的光环,邱涵在校园里还有一个知名度极高的称号——“厨神”。这缘于她大二时参加了一场校园厨神比赛,以精湛的厨艺勇夺冠军。很多同学都很难把肤白貌美的邱涵和烟熏火燎的厨房联系在一起,但邱涵笑着说出一个惊人的事实:“我从高一开始就会做饭了,好吃着呢。”

原来,邱涵从小就对烹饪有强烈的兴趣,妈妈做饭时,她就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还会问这问那。妈妈回忆起邱涵小时候,说:“邱涵还没灶台高的时候,就爱往厨房钻。我开始以为她嘴馋,后来发现,她是对烹饪比较感兴趣。”邱涵的肠胃天生很敏感,爸爸妈妈很少带她去饭店吃饭,也从不给她吃油炸、辛辣和不健康的零食。邱涵吃的东西向来要经过挑选,也正因为这种饮食方式,让她拥有了敏锐的味觉。

高一那年,邱涵离开家乡丽水,到浙江省有着百年名校称号的金华第一中学读书。学校食堂的饭菜比较单一,邱涵萌生了自己动手做菜的念头。她第一次做菜,是在高中同学琳琳的家中做的一盘家常菜——番茄炒蛋。

“番茄炒蛋,看着还行,不知道味道怎么样?”琳琳拿起筷子,吃了一口就再也停不下来。

“怎么样?好不好吃啊?”邱涵在一边焦急地问。琳琳把一盘番茄炒蛋吃了个底朝天才停下,模仿周星驰电影《食神》里如花的模样,感叹道:“这真是初恋的味道……”

一盘番茄炒蛋,邱涵有8种做法:家常快手番茄炒蛋,沪式番茄炒蛋(甜口),松软番茄炒蛋(美式),港式番茄炒蛋,传统番茄炒蛋,多汁番茄炒蛋,健康番茄炒蛋(低糖少油)和拌饭专用番茄炒蛋。

上了大学,学业再忙,邱涵也没放弃对烹饪的热爱,有时回家也会给爸妈做上一桌好菜。邱涵喜欢和妈妈探讨烹饪心得。她说:“越平常的菜肴,要想做得好吃,就越困难。”妈妈告诉她:“每个人心中最爱和最思念的,都是家的味道。用心做出来的菜,才最可口。”

2013年夏天的一个夜晚,邱涵和好友蒙蒙在学校宿舍楼顶聊天。蒙蒙是个吃货,尝过邱涵做的很多菜。两人聊着聊着,突然萌生出开餐厅的想法。凭着一股干劲,两人连夜写好策划书。

“光靠我们两人的力量肯定不够,要不请学长王度风也参与?”蒙蒙的提议得到邱涵的认可。王度风是工业设计系的,能够在餐厅的装修设计上发挥特长。

为了把王度风拉上“船”,邱涵精心烹饪了一盘咖喱大虾。王度风秋风扫落叶般吃完大虾,二话不说就加入了这个团队。

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坐落在浙大紫金港校区月牙楼旁校友林的小木屋餐厅,终于装修完毕。餐厅于2013年12月5日开始试营业。开业第二天,当时正在浙大读金融学实验班的大二男生张含韬,主动找上门,加入了邱涵的团队。

晚上,餐厅里烛火摇曳,温馨浪漫,顾客络绎不绝。每逢周末,餐厅里还会放映幕布电影,校园吉他手也会来友情演奏。餐厅一开张,预约的客人就排起了长队。

不久,学校明令禁止在树林间使用明火烹饪,于是,邱涵把餐厅改成了粥店,卖起了她最拿手的排骨粥,同时还做起了甜品。

在邱涵和同伴的精心经营下,餐厅的规模渐渐扩大,有了20多名员工。那段时间,邱涵很忙碌,她要在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上法学专业课,又要在紫金港校区上竺可桢学院的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的课程,每天睡觉时间很少。2014年冬天,邱涵实在忙不过来,不得不关了餐厅。

在四个不相关的专业间自由转换

“餐厅关了,你可别难过。”那段时间,爸爸妈妈担心女儿,常从丽水赶来杭州看她。邱涵反过来安慰爸妈:“我很坚强的,你们别担心。餐厅虽然关了,但它在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

爸妈知道女儿从小就有主见,2015年女儿读大四了,他们和女儿商量:“你毕业后想去哪个城市?你去哪里我们就把家安在哪里。”

对于未来,邱涵从进入大学就有所规划。她觉得,就像选择美食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也要先“尝尝味道”。大学的寒暑假,她走遍了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大城市,在每个城市都住上一段日子。

邱涵把自己的感受告诉爸妈:“现在一些大学毕业生,会选择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这几个城市,每个我都体验过,我发现路上的行人都是步履匆匆,说明生活节奏很快。而杭州的人走路算慢的。我喜欢杭州,风景秀丽,发展前景也很好。”

2015年房价低谷时,邱涵和爸妈一起决定,在杭州市拱墅区买了一套商品房,一家人在杭州安了家。

邱涵在完成硕士学业后,取得学校的硕转博资格,于是她选择了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休闲美学专业。

对于女儿选择的专业,爸妈很惊讶,他们觉得,休闲美学虚无缥缈,不容易就业,且女儿频繁跨专业,可能影响毕业。

邱涵说,休闲美学是中国近年来的新兴学科,是休闲学与美学的交叉,它探究的是休闲与人类生活间的审美关系以及生活的本质。

邱涵选择休闲美学,并不是一时冲动。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邱涵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什么是美什么是生活,产生了疑问。在了解马克思的自由时间理论后,她发现“休闲”是人类社会中重要却又被长期忽视的一部分。

经过一个多月的软磨硬泡,邱涵终于说服了爸妈。2017年10月,她递交了博士转专业申请,并于2017年11月28日通过了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面试。

为了庆祝读博成功,2017年12月初,邱涵带着爸爸妈妈和外婆,前往海南三亚度假。“我现在就开始体验休闲美学,打造品质生活。”邱涵对爸爸妈妈和外婆说,她也想通过这次旅行,让自己的家人学会享受生活。

外婆笑着说:“我们辛苦了一辈子,现在日子好过了,是该懂得什么叫休闲、什么叫美了,就让我的小外孙女来教教我们。”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浙大番茄爸妈
浙大,你是我永恒的南极星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小熊当当和爸妈爸妈玩
HOME家系列
我爱爸妈
编辑部故事
爱挑剔的番茄
听爸妈的话
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