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支持政策研究
——基于国内外比较的视角

2020-03-24 06:57娟,李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融资文化

胡 娟,李 慧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222)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其产业规模和经济影响力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传统行业相比较而言,文化产业的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经营特点使融资难、成本高等融资瓶颈问题凸显,成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1]。特别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健全,国内理论和实务界关于文化和金融之间产业融合相关研究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对于文化产业融资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也达成了基本共识。

国内学术界和产业界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和融资问题的研究相对较为深入,但多侧重于从文化体制改革、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国有文化产业等角度,论证文化产业创新和金融资本的结合问题。现有文献缺乏系统性的产业问题研究视角:一方面,缺少对于国外文化产业发展融资问题的经验介绍和借鉴;另一方面,未能从政府政策、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多维角度研究文化产业融资的具体问题,这两方面使得文化产业融资问题未能获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金融支持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研究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及融资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及融资的政策建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融资的现状出发,阐述目前文化产业融资的主要问题,分析美国、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并提出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

1 我国文化产业融资现状分析

1.1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党的十八大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纳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党的十九大也提出“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方向,文件明确将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关于加强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设计、长期规划和顶层设计,以及各级宏观、微观管理部门针对影响文化发展的机制障碍提出的改革措施和意见,对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2]。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统计口径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将近6 万家,累计实现了营业收入89 257 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8.2%。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也逐年增加,文化资产总量不断壮大且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2012—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如表1 所示。

表1 2012—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

从表1 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产业在2012—2017年期间的产业增加值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金额从18 071 亿元增长到34 772 亿元,实现了年均13.99%的高速增长,且增长率比同期GDP 高出约5%,是近5年来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产业支持。数据同时显示,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国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速趋缓,文化企业的规模逐步扩大且连续保持2 位数的同比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 的比重也从3.48%上升到4.29%,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成为了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优化调整中的增长点,为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现代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新技术、新消费等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行业整体的转型,不断衍生的新业态也是文化产业变革转型的重要发展机遇[3]。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文化产业的融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如何有效实现现代金融与文化产业的有效衔接,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个重要课题[4]。

1.2 文化产业融资现状

随着国民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文化产业投资绝对数也相应增加。2012—2017年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如表2 所示。由表2 可见,2012—2017年期间全国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上升,总体趋势保持了逐年的稳步上涨。

表2 2012—2017年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主要的融资渠道包括债权类、股权类和风险管理类金融市场,具体的融资方式包括银行信贷、发行债券、发行股票、投资基金和抵押融资等。在金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虽然近年来国家制定了诸如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全面推行普惠金融等一系列促进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政策,但银行信贷依然是实体经济的主要融资来源[5]。由于文化产业的资产结构以无形资产为主,轻资产运营特征十分明显,与传统制造行业相比,融资缺少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且文化产业自身的高风险使得外部资本的介入意愿不强,因而使得文化产业融资占整体市场规模比例偏低[6]。

总体而言,不成熟的投融资机制和方式,已无法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资金需求,它面临着推动资本经营、加快融资创新和丰富文化产业融资模式等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若这些问题解决不到位,文化产业战略性发展目标的实现将困难重重。

2 我国文化产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取决于政府对其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在直接财政投入方面,我国文化产业方面的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低,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无法有效拉动行业的需求增长[7]。

政府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除了直接的财政投入外,在制度环境建设、产业培育等方面的间接支持也十分重要。我国文化产业缺乏系统性的产业鼓励政策和文化产业融资方面的配套法律法规,目前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尚难于保障文化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

2.2 融资结构不合理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本来源中,社会资本占比不高。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文化产业自身经营的风险特征使得外部资本的投入不多;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对民间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激励不足。相比制造业而言,文化产业资本回收慢、经营风险大等特点,使文化产业的投资者门槛要求比制造业高[8]。

在具体融资方式上,文化企业更多还是依靠传统的资金投入,而运用资本市场手段筹集资金较少,这和相关政策法规和资本市场发达程度有关。同时,由于文化投资产品种类少、资本准入等配套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大量闲置的社会资本无法与文化企业融资需求有效对接,影响了文化企业的融资。

2.3 融资方式单一

中小企业占据了我国文化企业中的绝大多数,这部分企业主要通过自有资金出资,少数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融资,只有极少数规模大的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在资本市场融资。

从政府、行业到企业,缺乏完善的服务于文化企业的多元化资本市场手段支持,融资手段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企业的发展。以文化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的问题为例,一是监管层和资本市场参与者对于文化产业的实体经济属性存在疑义,使文化企业通过上市实现融资的并不多;二是已上市的文化企业,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资产质量和盈利情况都存在较大的压力,对外兼并重组或配套融资难获得审批,中小文化企业显然更加困难;三是未上市的文化企业,经营规模、利润等指标难达到标准,且上市周期长和审核流程繁琐,直接阻拦了很多资质好的文化企业[9]。

可见,对于文化企业而言,最直接的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手段尚且如此繁琐,其他融资方式则更加困难。资金的支持对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需要针对不同规模、不同阶段文化企业的融资特征和需求,搭建多元化融资渠道与实现方式,以满足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2.4 银行信贷渠道不畅

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传统的银行信贷融资偏好于有形资产,文化企业“轻资产”的结构特点不容易受到银行等外部金融机构的青睐[10]。一方面,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在评估作价、抵押登记、资产流转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现实障碍,银行信贷出于风险角度考虑难给予支持;另一方面,文化产业项目的投资产出存在显著的不匹配性和不确定性,可获取的市场效益或资产贬值风险难可靠估量。此外,商业银行在进行放贷时主要考虑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一些资金需求较大、建成后具有较大社会效益的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其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因此也难以获取银行的贷款。

3 国外文化产业融资发展借鉴

3.1 美国文化产业融资特点

美国文化产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发达程度较高。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美国文化产业占国家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近25%,这一比例在全球文化产业市场则更高,达到了43%。其文化产业发展与融资发展可归纳有如下特点。

第一,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美国文化产业在税收、投融资方面均有很强的政府引导和支持。税收优惠政策上,美国已有27 个州建立了减免部分文化产业税收的法律,税收减免不仅直接降低了文化企业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成为了吸引投资主体和获得融资的有效手段。产业投融资政策上,政府重视对产业发展的市场导向,利用设立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等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投入文化产业,间接拓宽市场的融资空间,并以此引导其他资金共同投入,建立了完善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发展体系[11]。

第二,政策法律环境完善。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政策法律环境。美国政府早在1965年便制定“人文艺术法令”,美国国家基金会依据法令成立并开展商业投资行为,通过资金、技术上的投资支持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美国制定的符合其市场情况的《合同法》《版权法》等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法律条文,都为文化产业稳健发展提供了保障机制。美国法律政策制定部门结合产业环境的发展阶段,逐步修正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奠定了其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基础。

第三,融资渠道多元化。经济效益是产业融资的重要参考依据,文化产业的商业价值高则需要的资金投入也大,也能更多地带动文化产业链的影响力。美国在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上持宽松自由的市场化态度,文化产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广,除了银行这一最大的融资渠道外,还有很多融资渠道可供选择。首先是国家设立的基金会,基金会兼顾传统文化保护和商业价值创造的责任,是政府层面间接为文化产业提供资金的渠道。其次是美国的各大民间财团,这些财团资金雄厚,融资机制完备,对于有发展潜力、回报高的文化产业项目,则从商业项目运作角度给予专业性的资金和管理支持,消除了文化产业无实体抵押物的后顾之忧。最后是美国支持本国文化市场国际资金的引入,来自于国外的风险和股权投资资金等也为其文化市场的繁荣提供了较强的资金保障。

3.2 韩国文化产业融资特点

韩国文化产业在近20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相关统计显示,2008—2015年期间,韩国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年均增长达39.43%,同期该国GDP 增长率则仅2.60%,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该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行业。从其文化产业发展和融资角度研究,归纳韩国文化产业有如下主要特征。

第一,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20 世纪末以来,韩国将“文化立国”作为其发展战略方针,先后出台多个文化发展政策,调整文化产业的经济结构和完善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环境保障。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文化政策也是国家有效宏观调控的基础方式,产业发展与政策支持密不可分。

第二,成熟的产业运作模式。在具体产业运作模式上,政府、产业和社会相互协作是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其中,政府部门负责制定相关宏观政策形成战略性方针,成立相关管理机构,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行业企业自发组织形成自律性协会,具体指导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和实施;文化产业企业基于政策引导和发展定位,主动进行产品的开发、生产和国内外市场营销,保障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机构和非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文化企业和韩国国民之间,相互协作、相互推动,共同推动文化企业发展不断向前,形成了完善的运作模式[12]。

第三,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韩国文化产业市场是一个公开、公正、透明并合理有序的自由竞争市场,不会限制进入市场的主体的身份。在维护文化市场良好秩序的基础上,韩国逐步放宽文化市场的准入机制,确保社会资本可以直接投资文化产业并参与文化市场竞争,充分的竞争环境可以促进高效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的形成。

第四,对外文化交流开放程度高。韩国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文化产业发展中尤其注重对外交流。在过去十几年间,韩国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融合,深化互利合作,促进产业发展的效果显著。同时,韩国政府积极推进大型文化企业实施战略性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对外交流过程中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力。

第五,广泛的融资渠道。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初期大多以创意项目为主,而大多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将这些具有价值的创意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产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韩国在国家层面设立了公益性组织机构为文化企业或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出台免税政策或优惠贷款贴息等鼓励性政策,极大缓解了中小文化企业在经营发展中融资难的问题。

3.3 借鉴与启示

(1)政府的产业支持至关重要。美国与韩国的融资机制分别代表了两类融资机制,美国是典型的商业主导型,而韩国则是政府主导型成分更重,但是这两种机制都是依据本国国情而发展起来的,美国的金融制度较为自由,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运作更多以市场化角度实施;而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虽然相对较慢,但依托于政府的全方位支持也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因而在模式上两者都形成了政府直接或间接的大力支持、产业积极推动和企业自主发展的融资发展特点。

(2)符合国情和发展阶段的融资体系非常关键。文化产业存在一定的的地域性差异特征,美国和韩国两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融资模式特点虽然对我国文化产业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但也要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因地制宜地建立符合产业发展阶段的融资体系,这样才能有效满足文化产业的融资发展需求。需从政府扶持、政策制定、机制完善和自主创新四个维度出发,建立起文化产业和金融资本的连接,创新适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型融资模式。

4 完善我国文化产业融资的对策建议

4.1 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府支持力度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直接的财政支持或间接的政策引导,政府应从产业激励、体系建设和产业保护的角度出发,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的支持性政策。

(1)制定和施行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需出台有针对性的文化产业发展财税激励政策,降低文化产业总体税负和经营成本,以税收手段促进文化产业的内生性增长;另一方面,要对文化产业的融资项目定向给予财政扶持或税收减免、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债权、股权或风险类的投资,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有利的融资环境。

(2)逐步规范文化产业的资产评估、抵押、登记等标准。文化产业资产结构中无特定实物形态的特征,是其融资活动中的主要制约因素。缺乏明确的文化资产评估体系和标准,使得金融机构无法科学合理地进行文化产业的资产定价评估、信用担保和融资支持[13]。因此,政府应逐步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评估政策、标准和中介体系,全方位做好文化产业融资的基础环境建设。

(3)应加强文化产业的保护。知识产权作为核心要素,稳定的产权保护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政府应出台有针对性的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稳定文化产业对于创新保护和经济收益的预期,这样也能进一步间接改善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4.2 建设多元化的文化产业融资渠道

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伴随着融资需求的增加,需要配套多元的文化产业融资机制。应借助证券融资、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等多层次的资金来源渠道,实现文化产业和金融手段的配合[14]。

(1)积极鼓励文化产业采用证券融资方式。我国的股权和债权市场发展成效显著,文化企业的资产证券化也是未来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因此,对于运作规范的大型文化企业,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其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股权或债权融资;对于中小型文化企业,则要积极给予专项政策引导、激励,帮助其快速获得资金来源,从而支持企业的发展。

(2)支持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近年我国部分省市分别以艺术园区建设、文旅资产投资和文化产业专项投资基金的方式,建立起资本与企业之间经济利益共享、投资风险共担的投融资制度,有效弥补了直接股权融资等高风险融资的不足,这种市场化的基金模式也是文化产业企业获取融资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15]。

(3)全面引导社会资本的产业投入。应合理引导民间各类社会资本的产业投资,可由政府出台积极的融资优惠措施吸引民间投资与外资,增加文化产业投融资回报率和吸引度,共同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4)打造文化产业融资发展平台。随着文化产业和金融科技新兴业态的不断发展,社会网络化的特征日益明显。在具体应用上,股权众筹、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等普惠型金融方式层出不穷,如何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创新发展文化产业网络融资平台,实现文化产业融资创新变革,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资金来源和渠道支持[16]是未来的重要课题。

4.3 提升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动力

政府扶持和多元化的资产融资渠道建设固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文化产业的内生性发展潜力和经济效益回报,才是使其获得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1)应建设和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企业应鼓励创新,积极研究开发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在行业范围内推动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形成优势产品或服务,并据此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应强化文化企业的规范管理。只有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在对内对外经营上规范管理,才能获得外部金融资本对文化企业的信赖,最终实现金融手段和文化产业发展在合作上的共赢。

(3)积极推行“走出去”经营战略。文化产业更大的影响力和更高的经济价值的实现,要通过不断扩大自身经营规模,在经营和管理上“走出去”。吸引更多的国内、国际资本的关注,才能获得更大的国际市场影响和更广泛的融资渠道。

5 结 语

不同国家文化差异和金融发达程度不一,使得文化产业的融资发展需求不同,不同国家在文化和金融合作上,相互借鉴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差异性的要求。与美国和韩国不同,我国文化产业政策更多地受国家的政策引导和调控,金融发展上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正在逐步建立,从融资角度研究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实践课题。

文化产业近年发展虽然迅速,但距2020年实现占GDP 比重5%的支柱性产业发展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金融要实现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必须以直接或间接的多元化融资模式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服务于实体经济,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共同推动和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融资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融资
融资
谁远谁近?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5月重要融资事件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