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
摘 要 近年来,财政部印发了多项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政策文件,其中明确要求各单位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强化内控约束促进单位的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公立医院作为承担社会公共医疗服务事业的单位主体,其内控效果对于推动当前我国医疗事业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公立医院内控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希望能为公立医院相关财务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公立医院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一、公立医院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公立医院财务内控建设进程缓慢,其关键在于医院领导者财务内控意识不强,财务人员本身职权有限,无法有力推动财务内控工作的开展。[1]医院当前的财务内控组织结构不健全、制度体系不完善,导致许多内控措施落实不到位。部分医院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足,主要依靠主观经验判断,无法有效地防控风险。医院财务人员在开展业务活动时,方法不科学,流程不规范,导致财务内控效果大打折扣。加上缺乏完善的财务内控监管机制,存在较多的监管真空环节,给不法分子以权谋私创造了有利条件,无法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导致许多内控措施流于形式。医院内控又不具备畅通的内控与交流渠道,各部门科室之间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阻碍了医院财务内控体系的健全。
二、公立医院财务内控改进和优化策略
(一)改善财务内控环境
公立医院领导者要积极推动财务内控体系的建立健全,适当下放部分管理权力,完善财务内部治理体系,[2]鼓励财务人员更多地参与经营预测、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工作,强化财务管理内控职能。医院要完善财务内控组织结构,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避免内部不法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徇私。为了弥补财务人员人手不足的问题,医院可在各个科室部门设置财务助理岗位,由经过简单的财务知识培训后的业务人员担任,主要负责协调和配合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工作,传达财务部门下达的业务内控指标,并反馈业务部门的内控执行情况,同时引导和规范双方的内控工作行为,促进各方的联动管控,形成相互制衡的内控组织结构。医院可建立“院领导-各科室部门负责人-财务内控执行人员”三级内控体系,结合该体系自上而下分解财务内控目标,将目标责任落实到各科室部门及岗位个人。医院要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会计内控制度、岗位责任分工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等,制度要全面覆盖医院财务相关的所有经营业务环节及岗位人员,切实指导和约束财务内控人员的工作行为。
(二)健全财务风险内控机制
医院要健全财务风险内控机制,通过对自身财务相关业务环节的全面梳理,找出关键风险环节及重要风险岗位,研究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风险识别与评价指标,将指标量化,设置风险预警额度,一旦指标数据超出该风险额度,立即响应风险预警机制,限制系统有关人员操作权限,提醒内控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范风险。考虑到当前许多医院越来越依靠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来开展财务工作,如通过HIS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的对接,促进医院财务数据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但这也加大了医院财务信息泄露和被篡改的风险,并且包括一卡通、支付宝、微信等先进的支付手段、电子病例、电子处方、电子票据等电子化信息处理手段也同时加大了医院的信息化风险隐患。因此,医院要结合自身的信息化业务流程,制定相应的财务内控管理办法,有效防范和控制财务信息化管理风险。一方面,医院要在其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嵌入相应的内控程序,合理赋予不同岗位人员相应的操作权限,自动记录和跟踪系统操作行为。同时加强对系統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其风险防控意识,规范其业务操作行为,对违规操作人员要加大惩处力度,强化财务信息化内控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医院要在系统中安装安全防护软件,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实时动态监测系统风险异常情况以及各项财务数据指标变化,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
(三)规范财务内控行为
结合有关部门发布的最新内控制度规范性文件,将公立医院的财务内控业务划分为预算业务、收支业务、资产业务、政府集中采购业务、基建业务以及合同业务六项主要业务内容。[3]医院要针对各项业务内容制定规范的业务内控标准,确保财务内控活动高效开展。以预算业务、政府集中采购业务为例进行展开说明。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颁布后,对公立医院预算业务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突出强调了预算对医院财务经营管理的控制约束作用。医院在开展预算管理活动时,首先要结合医院的业务特点在传统固定预算、增量预算的基础上,增加零基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预算编制方法,在全面收集预算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医院经营实际编制预算计划,以减少后期预算执行偏差。其次,在执行预算计划时,要建立预算执行分析、跟踪监管与过程控制机制,定期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召开预算纠偏会议,组织各科室部门主要负责人员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汇报,研究制定预算纠偏方案,确保实现预算目标。最后,要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考评,针对各部门科室及岗位人员的预算工作内容设计相应的预算绩效考评指标,将指标考评结果同科室部门下一年度预算额度、奖金、主要负责人员绩效薪资、职位升迁调动等相挂钩,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医院员工参与预算管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预算管控工作效果。
医院要分离采购申请、审批、付款、监管等岗位,严禁一人负责采购全程的现象。在采购药品及医用耗材时,要由各门诊科室结合自身的业务开展需求向医院的物资科提出采购申请,物资科在进行详细核查后,基于总量控制的基本原则编制采购计划,并交由医院上级有关部门审批,由医院的采购部门根据审批通过后的采购计划在政府集中采购平台上完成采购工作。在验收阶段,要组织医院多科室部门共同参与验收工作,确保验收全程的公开性、透明性,同时财务部门要认真核查相关的票据凭证,坚决拒绝支付问题票据款项。要根据医院的用药需求合理确定经济订购批量和订购批次,避免占用过多的流动资金,同时对药品及耗材使用期限进行核查,优先安排使用日期靠前的药品耗材,避免超过使用日期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损失。
(四)加强财务内控监管
医院要加强财务内控监管,改变传统的事后型的财务核算型监管模式,将监管重心前移,构建事前的风险防范监管、预算编审监管,事中的流程审批监管、分析控制监管,事后的财务核算监管以及评价反馈监管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机制,树立财务内控的监督管理权威,确保各项财务内控行为的合规性。医院要建立常态化的财务内控监管机制,在保证审计监管独立性的基础上,针对医院的财务内控工作行为开展日常审计和专项审计活动,并建立相应的内控有效性评价体系,对医院的财务内控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医院财务内控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五)畅通财务内控沟通与交流渠道
医院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加强内控交流与沟通,横向促进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协作配合,通过搭建业财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对接,通过统一数据口径促进内控信息的传递交流与共享,提升内控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质量。财务部门可组织各科室部门定期召开内控交流与分析会议,让各科室部门人员清晰地了解彼此的内控工作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配合工作。纵向设计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压缩直线管理层级,减少中间交流环节,尽可能避免中间环节信息传递的失真和不完整现象。另外,医院还可借助内控信息化沟通平台强化对医院整体的内控行为监管,进一步强化内部管控约束,增强内控效果。
三、结语
公立医院一定要结合最新的政策法规要求及医疗改革背景加快构建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通过改善财务内控环境、加强风险防控、规范财务内控行为等一系列措施手段增强医院的内控效果,促进公立医院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目标。
(作者单位为桂林市口腔医院)
参考文献
[1] 张敏.论当前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必要性和迫切性[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2):47-48.
[2] 程燕玲,吴继萍.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重构[J].会计之友,2017(20).
[3] 王迎中.基于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问题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