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反的词,然而反义词除了在意义上进行相反,在音节数量上,意义范畴,色彩意义和构词方式上基本达成一致性,反义词之间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正所谓“反中有同,同中有反”。
关键词:音节数量;意义范畴;色彩意义;构词方式;反中有同
作者简介:陈瑶(1985-),女,汉族,广西南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H1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5--01
一、引言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反的词,如“好”和“坏”、“成功”和“失败”等[1]。对于反义词的定义依然有许多研究者进行探讨。如由胡裕树教授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定义的反义词是语言中词汇相互矛盾、对立的词[2],石毓智教授认为反义词是比较域为整个概念范围、词义之间是相对相离(反对)或相接(矛盾)关系的词叫反义词[3],江榕培教授认为反义词是词类相同而意义相对立的词[4]。从这些研究者给出反义词的定义中得知反义词表示彼此对立的词,但是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是在相同点的基础上进行意义相反,可以称之为“反中有同,同中有反”。
二、反义词的“反中有同,同中有反”之同论
(一)反义词之一同:音节数目对称
反义词经常用于对比,进而产生鲜明的对照作用,能让人脑中产生强烈的印象,这就要求反义词在形式上尽量是对称的,人们也总是习惯上将音节数量上相同的词构成一组反义词。如一个音节构成的反义:多-少,大-小,强-弱;两个音节构成的反义,如:安全-危险,干净-肮脏,明亮-黑暗;三个音节构成的反义,如:亮堂堂-黑乎乎,暖洋洋-冷冰冰,喜洋洋-气冲冲;又如四个音节构成的反义:整整齐齐-歪歪扭扭,清清楚楚-迷迷糊糊,马马虎虎-认认真真。反过来再看,“贵”和“便宜”,“夜”和“白天”,“丑”和“漂亮”等等,即使有相反的对立的意义,却由于在音节数目上的不对称不相等,在实际的语言的很难构成反义词组。由此可见,反义词之存在共同点之一有音节数目上对称。
(二)反义词之二同:意义范畴相同
基列耶夫,来自苏联的语言学家,就说过“反义词在意识里很容易联想到是配置在一条锁链两端的两个环节。”可见,互为反义词是基于同一条锁链上。例如,好-坏为质量评价,爱-恨表情感的对立,高-低为高度的对立,长-短为长度的对立,等等。如果这些词不属于同一个意义范畴的,很难构成反义词组,如好与恨,坏与爱,又如长与低。又比如盟军与敌军,别人与自己等都是属于人范畴;精装房对毛坯房,都是属于房子范畴;高龄对低龄都属于年龄范畴。包括新时期新生反义词中,基本也是建立在同一范畴上进行新生反义词,不管是在经济生产类中,内需-外需,升幅-降幅等,还是股票证券类中,开盘-收盘,牛市-熊市等,又或者是文化教育类中,如主场-客场,扩招-减招等。
(三)反义词之三同:色彩意义相同
反义词之间的在表达色彩意义上基本是保持一致的。如在表达感情色彩方面,“谦虚”与“骄傲”,“善”与“恶”,“爱”与“很”,“欢欢喜喜”与“悲悲戚戚”都是具有感情色彩的;而“多”對“少”,“长”对“短”,“大”与“小”,这些反义词双方都是属于中性词。反义词之间是保持在感情色彩上的一致性。
(四)反义词之四同:构词方式相同
从构词方式上来看,反义词之间也有一致性。例如:反义双方为主谓式:年轻-年老,胆壮-心虚,国盛—国衰;反义双方为述宾式:关心-忽视,用功-偷懒,留神-麻痹;反义双方为偏正式:轻视-重视,相爱-相恨,飞快-缓慢;反义双方为联合式:美丽-丑陋,冷静-冲动,弱小-强大;反义双方为动宾式:增肥-减肥,降温-升温,有面子-没面子。蔣昭愚教授在对构成反义词的条件提出两个,一个基本条件是同一语义范畴,另外一个是语用条件,这是构成反义词的重要条件。那么反义词之间符合一致的语用条件,才是严格的反义词。所以在构词方式上,反义词之间如能达成一致,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反义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反义词总是互为前提,它们之间存在共同性,是意义相反上的“同类词”,无论是从音节数量上和意义范畴,还是从色彩意义和构词方式上,都是趋于一致,正所谓“反中有同,同中有反。”
由于本人学识疏浅,对于反义词之间的相同点认识仅限于皮毛。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1996.
[2]现代汉语[M].上海教育出版社,胡裕树著,2011.
[3]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区别和联系[J].石毓智.汉语学习 ,1992 (01).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英语词汇学研究给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启示[J].汪榕培.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02):7-13+18.
[5]现代汉语反义词的特点[J].谢文庆.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02).
[6]论新时期新生反义词[J].杨振兰.山东社会科学,2009(05).
[7]现代汉语反义词探讨[J].张弓.
[8]现代汉语反义词的关系[J].谢文庆.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02).
[9]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几个问题[J].蔣绍愚.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