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文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俄语言意识对比研究及联想数据库建设》(18BYY234)阶段性成果;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基于语言意识研究的汉语联想统计软件设计》(HSDSSCX2019-67)阶段性成果。
摘 要: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出版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这一百年间语言学流派不断更迭,从结构语言学、形式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到今天的认知语言学,各派的语言理论各有特色。但是,对于索绪尔语言观的核心——语言系统观,以上四个学派对该观点都持肯定态度,索绪尔语言观的框架仍被完好的继承下来,其语言观在今天的语言学研究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索绪尔语言观;语言学流派;普通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5--02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一书于1916年出版,随即在语言学界内引起了轰动,他所提出的语言学说被后人认为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后世把索绪尔视为现代语言学的奠人。索绪尔通过语言和言语的划分,首先区分出语言语言学和言语语言学,从而集中研究具有普遍性、规律性、潜在性等特点的语言;通过历时与共时的划分,区分出历时语言学与共时语言学,集中关注消除时间维度以后的、共时断面上的语言;通过能指与所指的划分,以差异为基础,建构其符号学理论,确立语言是多层级符号系统的思想;通过符号间句段关系(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聚合关系)的划分, 提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核心观点——结构概念的内涵(结构即语言单位和语言单位间关系的加合);通过对语言单位价值范畴的探讨,向人们昭示语言的功能特性(赵艳 2007:64)。他的语言观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可以说,现代语言学流派中的各个流派都受到了索绪尔语言观的影响。索绪尔的语言观从提出至今已有百余年,这百年间世界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哲学观念几经转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然而对索绪尔语言观的研究却经久不衰。本文通过研究语言学中的四大流派:结构语言学、形式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对索绪尔语言观的继承性,思考索绪尔语言观对当今语言学研究的意义。
1.索绪尔与结构语言学
索绪尔在语言学上被视为结构主义语言学(也称结构语言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语言学》也直接催生了欧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大流派:以特鲁别茨柯依和雅克布逊等为代表的布拉格学派、以叶姆斯列夫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以布龙菲尔德等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布拉格学派以音位研究著称。他们的音位学研究十分重视历时性,认为历时也可以构成系统,并最早提出了“语言联盟理论”。此外,布拉格学派还强调了“共时”研究的重要性,这一思想实则是由索绪尔语言观过分重视“历时”研究所催生出的,对“共时性”研究的探索既是对索緒尔提出的共时关系与历时关系的深入思考,又是对索绪尔该理论的补充。强调“共时”研究的思想又与其注重语言交际功能的观点相辅相成,因为只有在“共时”对比中才能充分体会到某一语言现象的全部含义与交际作用,而通过语言的交际功能进一步判断语言成分的价值,也就是说布拉格学派认为在共时层面上每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存在某种系统。布拉格学派接受了索绪尔的价值体系观,同时又提出功能体系这一概念,他们在1929年提出的纲论中强调要把语言看作一种功能体系,主张评价任何语言现象时都要从它所在的功能、它所达到的目标着眼,这一概念也直接影响到法兰西功能语言学的诞生。对于索绪尔“语言是绝对的封闭系统”这一观点的质疑在雅克布逊时期就已初见端倪,到了50年代后“新布拉格学派”则明确的反对这一观点,他们认为语言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这一观点可以看做是该学派在重视交际功能的视域下不断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哥本哈根学派又称为语符学派,他们以语言研究结合数理逻辑研究著称。他们不仅继承了索绪尔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的观点,并且以数理逻辑的方法把这种观点发展到极致,形成了一个偏重纯理论的学派,他们的理论虽可以自圆其说,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很难发挥作用。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又称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他们以描写和分析语言著称。他们受到索绪尔系统观和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双重影响,注重收集真实语言材料进行语言结构形式分析,回避意义问题,把意义的研究排除在语言学研究之外,注重共时研究。他们创造了四种语言分析手段,其中分布分析法是该学派的精髓。
2.索绪尔与形式语言学
形式语言学是19世纪60年代诞生的语言学流派,该流派以期代表人乔姆斯基以及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而著称。如果说索绪尔《普通语言学》的出版引发了语言学上一次“哥白尼”似的革命,那么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则引起了语言学上一次新的革命。结构语言学与形式语言学的根本分歧在于他们基于不同的哲学理论,结构语言学理论基础基于经验主义和行为主义,而形式语言学则基于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心智主义,虽然两派哲学基础不同,但形式语言学对索绪尔的语言观亦有继承。
索绪尔语言观对乔姆斯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乔姆斯基的导师哈勒是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核心人物,而乔姆斯基在哈佛大学是雅克布逊又是他的老师。此外,当时的《普通语言学》红极一时,“‘……因为他们周围到处都是《教程》所体现的思想,这些思想氛围浓厚得叫人无法回避。”(王凡 2017:64)
“形式语言学在承认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的同时,认为语言的第一性是生物的。形式派的典型代表生成语言学从他产生发展到今天一直把自己的研究目标规定为人脑的语言系统,人类的语言能力或人类赖以获得语言能力的‘语言习得机制和反映语言生物遗传属性的‘普遍语法”。(宁春岩 2000:202)由此可见,形式语言学继承了索绪尔语言观最重要的系统观思想,认可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划分,并基于此做出“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这样的划分。在“句法自治性”问题上,该学派认为除语义和语用外还存在一个独立与他们的句法系统,可见形式语言学对层级划分和语言自治性观点也有继承。
3.索绪尔与功能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是一个组成较为复杂的学派,因其成员的复杂性故不同学者对功能语言学产生的世间都有不同的看法,追溯功能语言的渊源有些学者把布拉格学派也划分到功能语言学这一派。在欧洲部分,功能语言学起先以提出“语言功能观”的马尔丁内为代表,随后以弗斯、韩礼德为首的伦敦学派占据功能语言学的主导地位,与其同时代的荷兰学派的迪克也享有很高的声誉。20世纪70年代,在美洲大陆也出现了功能语言学,并且产生了众多功能语言学家,但他们的理论也各不相同。
在国内,对功能语言学比较普遍的看法——功能语言学派主要研究语言的交际意义和交际功能。美国学者纽迈尔对形式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进行了对比。“按照他的说法,所谓形式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最主要差别表现在三个‘自治性问题上,即:自治性、语言知识能力自治性和语法自治性。”(宁春岩 2000:202)按照克罗夫特的观点,以功能主义对句法自主的看法划分,从完全接受句法自主观点到完全不接分为四类:自主派功能主义、混合功能主义、 类型学功能主义和极端功能主义。从他们对语法自主性的看法来划分,克罗夫特和纽迈尔把既承认语法任意性和系统性又承认语法自足性的功能主义称为外部功能主义,把只承认语法任意性和系统性而不承认语法自足性的功能主义称为一体化功能主义。经过划分功能语言学对索绪尔语言观的继承性也变得十分明晰,功能语言学对索绪尔语言观的接纳呈现折中的现象,整体看功能语言学依旧秉承索绪尔的语言观在进行研究。
4.索绪尔与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诞生、现今仍在不断发展地新兴语言学流派,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莱考夫、约翰逊、兰盖克、泰勒等。认知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又经历了一次转向,认知语言学与形式语言学虽然都把“心智主义”作为其哲学基础有一定的同源性,但是由于前者强调纯心智主义并融合了笛卡尔的天赋论,后者强调心智的体验性及认知的无意识性,故此两者的理论在众多方面存在根本对立。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这同时也是他们的特点。认知语言学家强调认知的“体验性”和认知主体的“主观性”,反对语言天赋说,将语言视为人类整个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认知语言学的热点问题:范畴化、隐喻认知、意向图示和语言符号象似性都透出对索绪尔语言观的驳斥——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同时对共时性、历时性的二元划分也提出异议,认为意义是与人与客观世界不断相互作用才确定下来的。尤其是语言符号象似性理论,不仅反驳了语言的自足性,还对索绪尔语言观“能指”和“所指”的任意性做出反驳。
认知语言学基于完全不同于索绪尔时代的哲学观对索绪尔的语言观做出反驳,但是在一些问题上对索绪尔的语言观也有继承,并且这种继承是很深层次的。认知语言学仍然在索绪尔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虽然不承认语言的自足性,但认可语言的系统性;虽然不认可索绪尔的价值观念,但仍然注重系统间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5.结语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出版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这一百年间语言学流派不断更迭,从结构语言学、形式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到今天的认知语言学,各派的语言理论各有特色,哲学基础各有不同,索绪尔的语言观确实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对于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功能语言学家对此持反对意见的呼声最高;对于语言是否是一个自足的系统,从结构语言学后各个流派对此一直有不同见解;对于共识性历时性绝对二元的区分,在布拉格学派中就受到了挑战,功能语言学家对这一区分各派各执己见,而绝大多数认知语言学家则不接受这一观点;对于能指与所指的任意性,认知语言学也持反对态度。但是,对于索绪尔语言观的核心——语言系统观,以上四个学派对该观点都持肯定态度。可以说时至今日,索绪尔语言观的框架仍被完好的继承下来,各个语言学流派只是对其语言观的内容进行发展和完善,索绪尔语言观在今天的语言学研究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不能够也不可能被舍弃的。
参考文献:
[1]陈仲琳.索绪尔语言观在当代语言学发展中的影响[J].中国民族博览,2018(05):113-114.
[2]褚楠. 布龙菲尔德对索绪尔语言理论的继承和发展[D].大连理工大学,2017.
[3]戴卫平,许林林.简述形式语言学及其问题[J].广西社会科学,2006(04):142-144.
[4]韩玉国.认知语言学与形式语言学的哲学冲突[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148-151.
[5]季小民.布拉格学派与哥本哈根学派的比较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09):69-71.
[6]刘利民.由世界进 从语言出——布龙菲尔德、蒯因、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之争及其对中国语言学学派建设的启示[J].外语学刊,2013(01):90-97.
[7]宁春岩.形式语言学的純科学精神[J].现代外语,2000(02):203-209+202.
[8]宋晓英.谈索绪尔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6(01):54-57.
[9]王凡.略论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当代影响[J].语文建设,2017(33):64-65.
[10]王铭玉,于鑫.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继承与批判[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5(03):363-373+480.
[11]王寅.中国后语哲与体验人本观——十一论语言学研究新增长点[J].外语学刊,2012(04):3-8.
[12]赵艳.结构主义语言学:诠释与批判[J].外语学刊,2007(04):64-66.
[13]周坤,曾龙华.浅议形式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0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