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
2020年1月14日中午,记者见到王俊超时,他正在车里休息。事后才得知他是怕在床上休息时间过长耽误工作,才在车上打个盹。
2017年11月8日,作为河南省自然资源厅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的王俊超,再度踏上固始县陈淋子镇红花村这片土地。此次“履新”是王俊超“主动”争取的。因已有两年的扶贫工作经历,这次本不在厅党组派驻扶贫人员之列,可他想:“红花村扶贫点,自己已经干了两年,有了一定基础,开展精准脱贫,自己理应勇当先锋。”
经过多次悉心走访、精心调研和细心思考,王俊超发现红花村任务艰巨,2018年年底要脱贫摘帽,2017年年底贫困发生率还有4.7%,距离低于2%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与此同时,是与任务不匹配的现状:人才短缺;规章制度尚需完善和健全;群众满意度不高;基础设施存在短板;产业发展“不上规模、不上档次、效益不佳、带动不力、方向不明”;集体经济薄弱。更为严重的是,还存在“思想贫困”问题,一部分村民争当贫困户,天天想着“坐、等、靠、要”。
对于王俊超来说,这是没有退路的硬任务。
建强支部带路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支部会上,王俊超开宗明义,要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先要把支部建强。
从引进人才入手,在全村选拔有知识、有梦想的青年进入村“两委”班子,在外创业的党员李杰和大专毕业生李婷婷响应号召返回红花村,经镇党委考核,他们成为村“两委”成员,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针对规则不清、群众疑问多的情况,王俊超会同村党支部同志制定了村党支部会议规则、村“两委”联席会议规则,严格会议程序和研究事项,以民主规范促进公平公正。每个村民组确定一处专门的公示栏,常态化公示全村贫困户、低保户、公益岗位的进入退出等情况,让群众监督,有效改善了党支部形象。带领村干部外出学习取经,提高能力素质。实行共产党员亮身份,悬挂“共产党员之家”牌子,制定村党员“十带头十积极”标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逐渐成为党员的自觉行动。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落实扶贫政策,动态调整7户贫困户,帮助贫困群众增收160万元,落实医疗报销总费用135万元,帮助60名贫困学生落实教育补贴,帮助69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群众对村党支部的信任度和认可度大幅提升。
夯实基础打底子
“夏天空调不启动、电风扇不转动、冰箱不上冻,老头老奶奶热得不能动。”这“四不动”生动地反映了村民的用电难题。曾几何时,电力不足问题严重影响了红花村的民生问题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大计。初步核算,红花村的电力线路改造所需资金超过600万元,这对红花村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经过王俊超多方沟通协调,电力公司施工队成功进驻红花村,红花村的老老少少都感动得眼圈湿润。大家夸赞道:“别看王俊超这个‘学生书记年纪轻,办事能力大着呢,真是俺红花村乡亲们的福气啊!”几个月后,红花村新增6台变压器,更换高压线路4.9千米,低压线路28.07千米。
看着各种家电正常工作,红花村的群众由衷地说,红花村的电是从“四不动”到“一动”,那就是群众感动!
“以前愁的是庄稼没水喝,现在愁的是人畜没水喝。”在一次探访贫困户时,王俊超听到群众叫苦不迭。多年来,红花村群众饮水条件差,大部分群众得打机井,还有少数群众竟饮用池塘水。饮水卫生问题,不仅关系到红花村的生态环境和文明建设,还严重影响了村民的身体健康。在王俊超的积极努力下,红花村顺利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2018年10月20日,紅花村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村民们喜笑颜开地说,“俺村人老几代都没想到会用上自来水”。
红花村群众居住分散,通村道路虽然硬化了,可通往群众家中的小路仍然泥泞不堪,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再次拨付项目资金600万元,为红花村修建水泥路18千米,95%以上的农户实现了水泥路户户通,大部分机耕道路得以硬化。
这些事,为红花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强村富民“金点子”
红花村境内的富金山如何变成一座真正的富山?王俊超说,得有“金点子”“点金术”。
红花村有不少荒废宅基地,随着农村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这些荒废的土地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对此,王俊超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的重要指示精神中找到了“灵感”,找准红花村与国家政策的结合点,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创新转化机制,将“废弃地”转化为扶贫资金,化“荒土地”为“聚宝盆”,巧妙地实现了“点土成金”。
在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的大力支持和组织协调下,对废弃宅基地和符合条件的荒地实施综合整治,新增58亩耕地,开展补充耕地指标省内交易,将58亩耕地指标交易到郑州市,村集体得到资金600万元,成功改写了红花村长期依赖外部资助的历史;通过综合整治,散落、闲置、低效的土地建成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实现了“集体得收入、群众得耕地、粮食得增加、环境得改善”的多赢模式创新。
“想让红花村彻底与贫困村说再见,就要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红花村党支部书记叶飞说。
借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契机,协助当地执法部门关停了位于富金山上的采石场。多年来,饱受粉尘、噪音污染困扰的乡亲们,终于过上了“眼明耳静”的生活。在贫困群众中聘请27个护林员,22个环境保洁员,2个河道管理员,1个环境污染防治网格员,既让全村山水更加秀美,又有效帮助群众每年增收25.2万元。王俊超在实施生态修复中,带领群众造林、种茶,通过造林补贴,帮助群众增收45.02万元。受益的贫困户茶农李西同笑着说“我的茶叶卖到了国土厅”,字里行间除了自豪更多的是感恩。
青春无悔扶贫路
2019年2月11日,由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亲自主持的全省驻村第一书记座谈会上,王俊超做了典型发言。他的发言很短,却赢得了阵阵掌声。
他舍弃了自己的小家,没能及时回去照顾年迈生病的母亲、幼稚可爱的孩子,他把家庭重担交给了妻子,只因他肩上有更重的担子,每每提到此处,他都是满含泪水。王俊超说自己对不起家人,但是他更不想对不起百姓,对不起自己的责任。
提起王俊超,陈淋子镇党委书记尹春宏说:“近两年红花村有了巨大变化,群众的贫困心态去掉了,不仅是经济方面脱贫,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乡风民风大有好转。村民对党的政策和村里的干部都很认可,村集体的凝聚力变强了。王书记与镇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深厚情谊,我们大家都很敬佩他。”
山一程,水一程,脱贫攻坚又一程。
4年多,王俊超数万里行程,只为脱贫攻坚这一程;他付出青春,只为不负韶华。富金山,如今既有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红花村,既有盛开的映山红,更有红火的小日子。王俊超这一块“试金石”,从“学生书记”华丽蜕变为“泥腿书记”,用青春的磨砺,擦拭出了青春年华应有的光芒,照亮了一方热土,照耀了一段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