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辉县古戏楼管窥

2020-03-23 13:35张静
戏剧之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辉县

张静

【摘 要】辉县作为豫晋交界之地,拥有便利的交通,发达的经济,深厚的民俗信仰,娱乐和商业活动持续发展,最为突出的是戏曲在当地不断繁荣,成为当地民众的生活消遣,因此陆续修建古戏楼。辉县古戏楼数量众多,分布较广,形式多样,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逐渐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关键词】辉县;古戏楼;演出场所

中图分类号:K87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6-0199-02

辉县,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西北部,是河南省与山西省的接壤地区。东临河南卫辉市,南接河南获嘉县,西靠山西陵川县,北临河南林州市和山西壶关县,属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的结合部。辉县远古时期是共工氏部族聚居之地,唐虞时代属于冀州,殷商时期为畿内地,春秋属于卫国,战国时期归魏国管辖,秦时隶属三川郡,西汉置共县,隋朝改为共城县,隶属于河内郡,唐朝设置共州,包含共城、凡城二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废共州为共城县,又设置辉州,管辖苏门、山阳两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开始以辉县为名,1988年11月撤县建市,现为新乡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清道光《辉县志》载:“辉邑为古共城之域。山川秀丽,苏门百泉之胜,甲于通省。”[1]辉县是一个历史悠久、交通便利、风景秀美的地方。

一、辉县古戏楼概况

《中国戏曲志·河南卷》中统计出的河南省新乡市古戏楼的总数为229个[2],《明清时期新乡古戏楼研究》[3]中统计出的新乡古戏楼总数为201个,但笔者在查阅大量史料后统计出的数据与上述文献统计数据稍有出入,为232个,其中,现存35个,亡佚143个,存亡待考54个。辉县的古戏楼总数为61个,现存古戏楼为23个,约占新乡市现存古戏楼总数的三分之二,即辉县是新乡市现存古戏楼最多的地区,这也说明辉县古戏楼在历史过程中保存较好,遭受破坏的程度较小。

辉县现存戏楼的分布情况为辉县市内2个、薄壁镇3个、北云门镇1个、百泉镇1个、冀屯镇1个、高庄乡1个、西平罗乡3个、南村镇5个、南寨镇4个、沙窑镇2个,根据以上情况发现,位于辉县北部的现存戏樓数略多于南部,究其原因,从地理位置上来讲,辉县北部正是豫晋交界之地,山西作为戏曲艺术发展较好的地区,想来对河南交界地区的影响是很大的,并且两地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是戏楼得以保留下来的原因。

辉县的戏楼以清建戏楼为主,有53座清建戏楼、3座明建戏楼、1座民国建戏楼,另外有4座戏楼的创建时间不详。“到了清代,辉县的歌舞戏、高跷戏、板凳头戏、旱船戏十分盛行,古戏楼的建造也最多,山西的上党梆子,安阳一带的乐腔、四股弦,怀庆府的怀梆及封丘、阳武等县的河南梆子,在辉县的活动十分频繁。”[4]说明在清代,辉县百姓对于在戏楼看戏十分热衷,这也是辉县清建戏楼数量最多的原因。

从建筑结构上来看,大部分的戏楼是砖木结构,也有木石结构的。朝向基本是坐南面北,也有少部分戏楼是坐西朝东。辉县戏楼大多是硬山顶和悬山顶建筑。面阔在7-11米之间,进深一般是5-7米左右,台基在1.5-3.5米之间。面积最大的戏楼是辉县城内城隍庙戏楼,面积为72平方米,这说明辉县的戏楼面积较小。辉县还有一些戏楼是过路式戏台,比如城内城隍庙戏楼、南关山西会馆戏楼等。

辉县的61座戏楼当中,经初步考证发现,神庙戏楼总共有38座(包括4座会馆戏楼),村寨市井戏楼有23座,这说明辉县的戏楼是以神庙和市井为主,从侧面也反映出当地的风俗民情。尤其是神庙戏楼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也符合戏曲娱神又娱人的特征,辉县的宗教崇拜也显得更加突出。

二、辉县古戏楼的演剧与社会功能

在辉县戏曲未兴起之前,泛戏剧形态在此逐渐产生:唐代歌舞已在辉县流行,后庄乡的中湖于唐中和三年(883年)所建歌楼可以佐证;辉县民间流传的在祭神活动及喜庆之日演唱的《挑轻担》《挪花盆》《三把扇》等是一种未发展成地方大戏的歌舞小戏。自明代修建戏楼,辉县的戏曲活动开始兴起,到清代时,戏曲活动已经十分频繁。修订《辉县志》记载当时的演戏情景:“喧闹之响,震及红尘,灯烛之光,明如白昼。驰情欢乐,竟忘子夜之筹……”[5]这说明在清代,辉县的戏曲发展已是一片繁荣,山西上党梆子、二夹弦、安阳乐腔、怀梆各类剧种也逐渐传入辉县,并且陆续成立了一些不同剧种的戏班。所以到清朝末期,辉县的剧种已包括山西上党梆子、乐腔、怀梆、河南梆、二夹弦。

由于辉县的神庙戏楼数量占比较大,所以辉县的戏曲活动的发展一般得益于庙会,尤其在旧时,辉县各村举行庙会时,都会有演戏的习俗。传统社会民众在长期信仰生活中基于村庙神灵能驱邪纳吉,约定俗成在某个特定时间,尤其是神诞日,形成固定时间祭祀,而这种祭祀常伴随着戏曲演出,进而基于酬神之需形成了固定时间的演剧生态。[6]庙会期间,会首请戏班为民众演戏,达到先娱神后娱人的目的。隋唐时期,辉县百泉的祭河神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庙会。到了明代,各级官吏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亲祭神明,以报神功。当地官员依次排日祭祀,会期延长,规模扩大。[7]辉县的主要庙会分别有百泉药材会、薄壁正月初八会、城内城隍庙会等,时间为3-5天。

这些以神庙为核心的庙会活动主要会有一些祭祀性的戏曲演出。在神庙里举行祭祀性的戏曲演出活动自始至终贯穿了中国戏曲史,形成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民俗戏剧现象。[8]如辉县苏村火神庙戏楼《重建戏楼碑记》所载:

(当)思神圣者,人之所依托。庙宇者,神之所安止。敬神演戏必有台阁,□可壮□离子□。壬□而握丙丁,尤祈福免祸之最急者乎。于是□,火帝庙前旧有戏楼一间,年深日久,庙宇破坏,戏楼倾颓,荒凉满目,凄惨□□。主持僧(心)□,□并四乡善男信女,秋(麦)□攒四哉圆满。又兼诸君子捐施资财,(逐)□少成多,补葺宇,重塑神像,改建戏楼三间,较大规模廓大,栋宇□□,闻者是者……快是也哉,因刻石以(矣)后之善者云尔……

乾隆四十六年[9]

对神的敬仰是民众心中的一种寄托,他们希望“祈福免祸”,“敬神演戏”则是将“祈福免祸”以演戏祭祀的形式展现出来,始为娱神,后来娱人,这也使得神庙戏楼成为附属于神堂庙宇的标志性建筑。

辉县除了火神庙戏楼这种供奉自然神的庙宇戏楼外,还有大量的供奉人格神的庙宇戏楼,比如尚庄奶奶庙戏楼、马武庄大王庙戏楼、西沙岗龙王庙戏楼等,也不缺乏供奉职能神的城内城隍庙戏楼、北流灶君庙戏楼等。

戏曲自宋、金时期形成以来,一直都具有娱乐民众生活的作用,进一步说,它早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具有演戏功能的戏楼无非是人们可以进行交流、交往的活动中心,所以戏楼的功能不局限于宗教功能。以神庙和村寨为主的辉县戏楼,除了宗教祭祀功能之外,还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一个愉悦身心的公共场所,即同时承担娱乐功能。在传统社会中,鄉村娱乐形式非常有限,戏曲演出则是乡村民众的文艺大餐,全乡居民男女老少齐集。[10]所以这种热闹非凡的场面也就说明了民众对看戏的欲望十分强烈,如辉县楼村戏楼碑记所载:

盖闻创于前不可不继于后,作于始不可不鲜于终,本村旧有戏楼一座,年深日久,败坏不堪。今合社公议,修造戏楼三楹,重加改作,将见勇往直前。经之营之,庶民功之,即不日而成之矣。峻宇雕墙以动人之观瞻,丹楹刻角以动人之仰望。鸟革晕飞,克尽雕镂之功,如包松茂,倍扬轮奂之光。由此重修,春祈秋报,供奉神圣,庶不患无歌唱之地也。因此,以勒诸石,永垂不朽云。[11]

“不日而成之矣”,重修戏楼的效率十分高,说明楼村民众对于重修戏楼一事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大家都愿意贡献一份力量,“庶民功之”,这都是民众的功劳。“峻宇雕墙以动人之观瞻,丹楹刻角以动人之仰望。鸟革晕飞,克尽雕镂之功,如包松茂,倍扬轮奂之光”,如此精美,一改“败坏不堪”的样子,说明民众对于演戏场所的要求是很高的,侧面反映了戏曲这一娱乐方式在民众心里的地位是很独特的。“庶不患无歌唱之地也”直接表达了民众对于歌唱娱乐场所的向往,如果没有戏楼的存在,民众应当会忧虑没有一个可以休闲娱乐的场所。从以宗教功能为主的神庙戏楼来看,依旧具有娱乐功能。震耳的锣鼓、动人的歌舞依托庙宇内的戏楼,吸引着周围的民众,娱乐和演戏成为庙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神庙戏楼也就成为民众娱乐的重要场所。[12]

戏楼文化已成为辉县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古戏楼虽染上了历史的尘埃,但见证了辉县的风雨沧桑。辉县古戏楼不仅展现了从古到今当地的民俗风貌,还给予其历史、建筑、戏曲等方面以极大的价值。在新时代,坚持文化自信已成为共识,保护古戏楼,推动戏曲文化的发展,为人类积累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清)周际华修,戴铭纂.道光辉县志(序一)[A].中国地方志集成·河南府县志辑(17册)[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441.

[2]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志·河南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0,530.

[3]周舟.明清时期新乡古戏楼研究[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9,(3):135.

[4]河南省辉县文化局《戏曲志》编辑室编.辉县戏曲志[M].辉县文化局《戏曲志编辑组》编印,1987,2.

[5]陈月英.河南戏剧记事[M].河南省戏剧研究所,1987,13.

[6]李海安.豫西北明清戏曲碑刻所见民间戏剧史料述论[J].戏剧文学,2016,(12):192.

[7][12] 周舟.明清时期新乡古戏楼研究[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9,(3):134-135页。

[8]廖奔.中国古代剧场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187.

[9]冯小彦,范春义.河南辉县苏村火神庙及其戏楼碑刻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7):103.

[10]甘满堂.村庙与社区公共生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91.

[11] 河南省辉县文化局《戏曲志》编辑室编.辉县戏曲志[M].辉县文化局《戏曲志编辑组》编印,1987,110.

猜你喜欢
辉县
浅析辉县剪纸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辉县剪纸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Mike11一维河道溃决模型的暗渠洪水风险分析
辉县方言中的频率副词“肯”
辉县“绿红黄白”四大产业蓬勃发展
新乡市博物馆藏辉县出土青铜器
也谈辉县赵固区刻纹铜鉴的射礼画像
1939年辉县日伪政权统治下教育的实质
辉县八里沟景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