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
摘 要:保护绿水青山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生态文明课题,因此必须要改变以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探索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因此,探讨了循环经济概念、基本特征和遵循的原则,给出了一种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02.081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第一次把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在最高政治上予以了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时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早在2013年1月,国务院就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中就我国环境现状与形势进行了客观分析。我国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且由于国土面积幅员辽阔,气候变化直接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导致局部地区干旱高温危害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加。近年来灾害严重,洪水泛滥,都是跟环境被破坏有直接的关联。联合国环境大会最近公布的数字显示,每年因为环境致死的人口占全球伤亡人口的四分之一。
目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认同的趋势。无论是从国内能源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上看,还是从全球发展趋势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上看,我国都必须改变过去靠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方式,而是要持续发展循环经济。
1 循环经济
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最早提出了循环经济这个概念。循环经济就是建立在资源回收再利用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在自然范畴内的主观人和资源,科学技术闭环链内由自然资源投入、生产的商品,社会消费过程而产生废弃物的整个系统中,我们把以往传统几乎完全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方式,转变成为生态型资源循环型发展趋势即当今绿色发展理念的经济。
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学者开始研究关于循环经济思想理论,同时把国外最早的理论成果引入到中国。目前,發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认同的两大发展趋势,世界各国的理论研究和科学实践应用使循环经济的研究发展不断深入。
研究学者在1998年把德国的循环经济概念引入到了我国,并把“3R”原理确定为中心地位;次年开始又从循环可持续发展生产的科学方向对循环经济概念、发展模式进一步研究理顺归纳;在2002—2003年期间,研究学者们又从新兴工业化的视角出发,站在更高层面即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将循环经济概念纳入,从而确立了循环经济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突出积极发展意义,并提出今后发展经济的循环经济战略,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在物质层面上进行减量,在减量化工作上作足功夫;到2004年,提出了在国家层面上包括区域、乡村、城市各行各业要积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1 循环经济概念
我们直观认知的循环经济是和传统意义的大规模消费、大规模废弃的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学者们对循环经济一词理解和确定上还有一些表述上的差别。但核心都是以物质循环系统内的经济为要点。这里还是引用国外的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国家发改委对循环经济定义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1.2 循环经济特征
主要有以下五种特征:
一是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二是提高了产出品的使用效率;
三是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减少了废弃物产生;
四是进行废弃物分类回收和循环再利用;
五是积极倡导了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理念。
1.3 循环经济遵循原则
目前,循环经济遵循的原则都是以“3R原则”为经济活动基本行为准则。循环经济首先要求资源利用上必须坚持减量化(Reduce)原则,是我们在投入端生产过程中要尽可能少使用自然资源,也就是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投入,又称减物质化;产品再使用(Reuse)原则,就是尽可能多次、重复,以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从而实现把产品使用周期尽量延长,避免生产的产品还没有到达保质期(使用年限)就过早变成了废弃物;废弃物再循环(Recycle)原则,即是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或资源化,也就是采取高效管理和新工艺从以往的废弃物中回收可再利用物质和能源。
2 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
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首先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层面上进行立法。本文主要是在技术角度上来探讨。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最主要从三条技术路线来实现,即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和对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2.1 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
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主要是指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从而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单位要素的产出率。
在农业生产领域,主要考虑两点即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一是探索集约化高效生产方式,即集约化土地、规模化利用水资源方法等,使动力消耗与土地面积相匹配。二是要改善土地有机质含量、水体等资源的品质,作业环节要节水灌溉,减量精准施肥,从而提高农业资源的承载力和持续能力。
2.2 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
我们要在加大技术投入的同时,还要加大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从而实现建立生产和生活中再生利用资源的循环路径,以达到农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我们预期绿色循环中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图示是农业领域的一种循环示意图。
在农业生产领域一般都是通过种、养、加来实现循环,主要包括了五种循环方式:
一是种植——饲料——养殖产业链;
二是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
三是养殖——废弃物——养殖產业链;
四是生态型种植——养殖产业链(利用种植的空间,散养一些对农作物无负面影响的牲畜,甚至事实上对我们种植的作物还有正面作用的家禽或水生动物,比如稻田养鱼等);
五是废弃物——能源或病虫害防治产业链。
2.3 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在农业生产领域,可以将作物秸秆还田、做牲畜饲料以及做燃料。牲畜、家禽饲养最主要是通过推广生态养殖,以及对牲畜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从而实现减少在我们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清洁养殖的目标。
3 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能极大缓解农业资源开发和保护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我们在农业方面也要大力积极推动自然资源利用上的节约化,追求种植、养殖过程中最大效率,把废物处理成为农家宝,实现农业生产、加工、消费全过程的循环过程,形成种植、养殖、加工多形式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同时要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民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1 发展节约型种植业
我们要加快淘汰老旧农业机械,推广使用节能型农业机械,提高单机作业效率,大力发展农业,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建设集雨水补灌设施,推广膜下滴灌等旱作节水技术。推广和普及节能型设施农业,如太阳能蔬菜大棚等。
3.2 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要因地制宜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等是主攻方向,积极推进秸秆过腹还田、腐熟还田和机械化还田,鼓励将富含营养成分的花生、豆类等秸秆加工制作成饲料,推广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技术,发展功能型秸秆多元利用的格局。
3.3 农田残膜、灌溉器材回收再利用
目前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农户参与、企业实施的农田残膜、灌溉器材回收优惠政策,基本形成了使用、回收、再利用各个环节相互配套的回收利用体系。2017年,农业部下发了《农膜回收行动方案》的通知,该通知制定了推广和使用标准农膜,这为今后加强治理、有效防控农膜白色污染,减少农膜使用量,提高废旧农膜再生利用方面提供了政策依据。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