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艺术审美及艺术形式简析

2020-03-23 13:34肖天宇
艺术评鉴 2020年2期
关键词:雕塑舞蹈音乐

肖天宇

摘要:汉代是中国艺术史上审美意识突变的典型时期,这一时期的审美意识有很多新的内容和特点,艺术形式也不断地随着汉代特有的审美趣味而发展,从而使得汉代的舞蹈,音乐和雕塑等都有着汉代独特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汉代艺术   舞蹈   音乐   雕塑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2-0153-03

一、汉代艺术审美的“世俗化”

我国古代的艺术审美大多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息息相关的,汉代是历史上一个尤为世俗化的时期,所以汉代的审美也趋向日常生活化。秦朝灭六国,建立中华民族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而后秦被刘邦所灭,建立汉朝。秦汉的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两者相比,汉代的文化则更加的世俗化,艺术作品也都是多以描绘现实的社会状态为主,能真实的反应当时平民,达官贵人等各个阶级的生活状态。这样的艺术审美和统治阶级有着很大的关系,刘邦本身就是个市井之徒,没有贵族的气息,更没有贵族的繁文缛节,从统治阶级到平民老百姓,都是一个通俗,自然的状态,也就不受礼教的限制,所以汉代的艺术也就日常生活化了。以汉代的陶俑为例,在西安出土的舞女俑应该可以说是汉代陶俑的最高水平,都是轻歌曼舞,表现的异常生动,这个体现出了汉代文化对于歌舞享乐的追求,也是一个很好的世俗化的表现。汉代的这种艺术审美是和人的情感体验也是息息相关的。当时的社会歌舞盛行,达官贵人也都愿意抛下门户之见去寻求容颜身材姣好的女子作为伴侣。

当时的世俗化,让汉代的人觉得真正重要的是“此世”,也就是当下才是值得去享受的,这一观念在汉代人的生死观上表现为注重此岸,而并非彼岸。延伸到汉代的墓葬艺术中我们可以发现汉代是历史上厚葬风气最为盛行的时代,上到皇帝,下到百姓,都以厚葬为主。汉代人的棺椁名为“宫”,寓意死了之后也要像活人一样,居住在他们的宫室之中,尽全力去营造一个活人的空间,让墓主人的灵魂享受到一切生前所拥有的和未拥有的生活。墓葬之中的艺术品繁多,例如壁画《龙凤仕女图》,石雕马虎鱼,生活用的豪华青铜器等等,都是以生活为主,追求生前生后的享乐的永恒化。死后尚且如此,那么活着的时候则更加注重享乐,这样的社会风气这也使得汉代的艺术构成尤为丰富。

二、“丽美” 的汉代舞蹈艺术

整个汉代的艺术特点可以用“丽美”这个词来概括,所有的艺术形式都离不开“丽美”,舞蹈尤为突出,汉代的舞蹈从舞服的华丽,舞姿的艳丽,舞者的美丽,到场面的壮丽都是汉代舞蹈不可或缺的元素,而且这些元素全都围绕着“丽美”而展开,可见在当时那个休养生息的年代,人们对于享乐的追求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从舞服来看,汉代最著名的就是“翘袖”,她们的舞袖非常之长,舞动的时候十分的飘逸,颜色也十分的绮丽,因为只有华丽的服装才能配上当时年轻貌美的舞者,“丽靡烂漫与前,靡曼美色于后”先得有服饰的绮丽,给人眼前一亮,加上姣好的容颜,才能引人注目,“姣服极丽”,无数的长袖飘转起来,才能像万花筒一样迷住别人的眼睛,才能塑造出一个绚烂缤纷的形象世界。如果没有这种华丽的服饰,再好看的舞蹈也一样会变的朴素,变得不吸引人,变得乏味,在傅毅的舞赋中也有很细致的描写了舞者所穿的衣服的绚丽。从舞姿来看,长袖折腰是当时最著名的舞蹈方式。

在南阳画像石上有两个细腰的舞女,甩動长袖折腰而舞,两者向右侧折腰,而不是向后,两袖向左侧甩,呈现翘袖的姿态。山东曲阜画像石上同样是女子双人舞,舞者束高髻,上襦下裙,长袖细腰,甩袖的姿态与南阳画像石稍有不同。虽然折腰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折腰大体上却离不开,“扭腰而跪”,使得长长的舞袖从脑后垂下,一边从丰满的臀部垂下,流动的长裙与纤细的腰肢把女子的身形的曲线灵动之美展露无遗。有一个舞者把汉代的这种长袖折腰的美感发挥的淋漓尽致,那就是赵飞燕。她在献给汉成帝的舞中,像一个惊鸿仙子,飘逸的身姿,舞着灵动的长袖,仿佛随时可以飞走一般。“赵后腰骨纤细,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踽步”则是赵飞燕自创的一种舞蹈方式。可见舞姿之动人。从舞蹈的场面上来看,整个汉代的舞蹈场面都非常的恢弘,非常的华丽“后宫齐首高唱,声入云霄”,汉代的舞蹈多为大型的集体演出,因此汉代的舞蹈仅仅是有炫目的美色,和多变的舞姿还不行,必须要有惊天动地的恢弘的气势,才能达到“巨丽”的境界,一般的舞蹈场面是无法被称之为“动心骇耳”的,只有舞者多,乐器多,舞者衣服的华丽,舞蹈风格的多变,才能达到这一种境界,所以这样的场面不是常常可以看到的,需要动用很多的人力物力才能实现。

三、“以悲为美”的汉代音乐艺术

汉代的音乐随着“礼崩乐坏”,雅乐逐渐在社会上不再被人们所追捧,俗乐开始登上社会舞台,逐渐的补雅乐的不足,成为社会的主流音乐。俗乐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自身有着很大的关系,本身刘邦就出身草莽,文化修养不高,对于高雅的东西不是很感兴趣。虽然雅乐还存在,但是我们只能在必要的仪式,里面能听到,而俗乐主要是反映人们的生活状态,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而雅乐逐渐成为了一种礼制的需要,而不在平时的享乐之中。但是还是有一些人在不断的维护雅乐,抵制俗乐,这样一来促进了雅俗的融合和发展,相互推动。

在汉代“新声”,同样也是颇为盛行,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李延年,他对于新声的变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首先新声的弹奏手法非常复杂,在演奏方式上多以金石丝竹为主,将四音阶发展到五音阶,效果非常的好。但是有的人就把新声归为淫声,认为是用来取悦夫人用的,再加上新声配合上舞蹈,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发展,虽然不能成为礼乐的正宗,但是也有着一定的化民的作用。

汉代音乐的情感还是以悲为美,以楚声来看啊,往往楚声的背后多有着很多忧伤的民间故事,非常感人,项羽在亥下时候的“四面楚歌”,导致项羽军心涣散,凄恻悲凉,最终兵败。从音乐的背后来看,哀乐兴盛是有基础的,春秋的时候,局面动荡,战火纷起,人们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所以音乐也是以悲哀为主。但是从当时的社会去看,还是当时的大一统局面下,以前的哀乐能亡国这个理论已经不为大多数人所支持了,统治阶级也不相信哀乐会亡国,这时期大家听起哀乐来也没有了很多的顾虑。同时在战争结束后,人们会不断的反思战争,不断的去思考去挖掘战争的残酷,当大家的思想变得深沉的时候,听的音乐也会越发人深省。

这个悲,不仅仅是悲伤,凄惨,更多的是中和,温润的一种肃穆的审美感受,能更好地表达主体的生命体验。

四、“力量、生活”汉代雕塑和瓦当艺术

在秦朝的时候,雕塑以兵马俑和瓦当为代表的。秦朝的雕塑主要很朴实,很实用,这个和秦国的文化息息相关,而汉代雕塑则是汉代艺术的重要载体,吸收了南北文化而形成的,主要是以奇丽为主,也和当时社会的休整和享乐有关。汉代的雕塑也是汉代人们对于自我的本質力量进行确认和表现的产物,所以汉代的雕塑的种类技法非常的多。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雕塑与审美意识的距离最近,因为雕塑天然具有审美意识的特质,其蕴含的精神性和生命性正是审美意识的主要特征,是汉代人对自我的本质力量进行确认和表现的产物,汉代的雕塑非常常见,并且汉代所处的时代我们中华文化并未受到佛教的影响,因而能很好的保留我们民族的精神特点,加上汉代的雕塑已经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能从其中看出汉代的审美意识。

还有一种雕塑在秦汉雕塑的体系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那就是瓦当,瓦当上的图像、图案和文字及其纹饰造型的变化,也是研究秦汉审美意识的重要内容。在秦汉瓦当不仅仅是作为建筑中的“零件”来使用的,而且其性质与传统的玉器造型比较接近,因而人们也认为瓦当是玉珰的一种。在传统的思想观念中,玉器及其纹饰造型从来都是沟通神人的重要工具,瓦当的制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器具,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象征含义与功能。秦汉瓦当的图像和纹饰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其一,表现无限的宇宙空间的;其二,表现时间万物构成的;其三,表现人类生活的;其四,文字和图案并重的文字瓦当。

汉代的艺术形式还有很多,都很好的诠释了汉代这一时期的世俗化、丽美、悲美,天人合一等艺术特征,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

猜你喜欢
雕塑舞蹈音乐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舞蹈课
写实雕塑
音乐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音乐
秋夜的音乐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