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紧张的心理是钢琴演奏需要特别重视的心理现象,能否克服它决定了演奏者的演出是否能够成功。紧张的心理现象也是许多复杂的原因综合作用下的一种主观的内心体验。本文就钢琴演奏中如何调整紧张心理,并从钢琴演奏中的集中注意力、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心理压力应对三方面加以阐述,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钢琴演奏 心理调控 注意力
钢琴演奏行为是演奏者通过内心的领悟所体现出来的具体的且带有主观能动性的运动行为,它离不开演奏者的心理活动。钢琴演奏行为不仅是动一动手指,从琴键上传达跳动的、动听的音符,还通过人的大脑经过加工整合传递音乐艺术作品的鉴赏价值,使听众获得审美感受,进而产生共鸣。钢琴演奏者通过心理调控与演奏技巧这两种因素把带有个人理解性的音符加以整合后直接反馈到演奏者的大脑皮层,从而形成感知觉输入、记忆储存和思维加工的条件反射机制来支配演奏者的心理调控系统。因此,钢琴演奏行为是由演奏者的心理活动和身体动作共同组成的,其依赖于演奏者表演时的心理状态。
一、注意力的集中
适当地分配注意力是解决演奏者怯场、紧张等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如果演奏者的注意力不受控制或者控制失衡,就会影响到手指的运动和情感的传达。研究表明:一个人过于专注某一事物,对其他的事物就会感到相对模糊。假如演奏者能够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于对艺术作品的表演上,其实也就能忽略其他客观事物带来的影响,缓解紧张的情绪,进而能够保证整场演出的顺利进行。注意力的转移和分散很容易造成演出事故,人们很难一直保持着集中的精神。有些研究表明,人集中注意力通常在15分钟左右就会出现疲劳现象,演奏者的注意力会分散,演出难免就会出现差错。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艺术作品时注意力非常集中,这样会使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从兴奋状态变为抑制状态,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大脑皮层中能量的消耗所导致的。程度范围小的注意力分散不会太影响拥有较高演奏技巧的演奏者,因为这样的注意力分散都只是暂时的,演奏者能够意识到,并且以自己的意志力可以能动地使注意力再次集中。有着丰富经验的演奏者在演出时会集中自己的全部注意力,并且在整场演出中投入充沛的情感,这也是演奏者演出时的最佳状态。
二、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
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能够使演奏者的音乐表达更为深刻,演奏者的情绪饱满也能够带动听众的感知,进而引起共鸣。而消极的不良的情感态度则会阻碍演奏的顺利进行,效果也会差强人意。研究表明,每个人的情绪和情感态度都是有起伏期的,会有波峰和波谷,所以,当演奏者的情绪低落时,它会抑制演奏者的兴奋神经,导致钢琴演奏者的发挥低于正常水平。当演奏者的情绪饱满时,它会帮助钢琴演奏者的发挥高于正常水平。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演奏者应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心理动向,切记要避免客观事物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演奏者也应该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能够解决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能动地排除一切障碍,坚信一切可以变得更好,而不是更糟。心理调控后的稳定情绪可以使大脑保持更加清醒的状态,进而能够帮助演奏者更透彻地理解音乐作品。
三、心理压力的应对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压力往往来自听众对自己的期望值及自己演奏技巧的熟练度,所以,当钢琴演奏者还不够熟悉音乐作品的乐谱,或者还把握不好艺术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时,便会引起紧张焦躁的心理情绪,这样的消极情绪会随着演出的临近而愈加明显。能够勇敢地站在舞台上演奏,并期望自己一次更比一次好,就会产生向往舞台的激情,这也是演奏者能够坚持演奏的动力所在。随着时间的推移,钢琴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会在每一次的舞台演奏中提高,紧张或怯场的心理情绪也会慢慢降低。除了演奏技巧衍生这样的消极情绪外,另一个因素便是过于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价值,也许还有过于关注自己演奏出来的作品在他人口中的评价,这些都会影响到演奏者心理的平衡状态,最终会导致演奏者无法正常地完成演出。倘若演奏者没有任何消极低迷的情绪而专心演奏,那么音乐效果也可以是轻松自在的。没有了任何心理阻礙与思想杂念,集中注意力投身于演奏之中,演奏慢慢就会进入收放自如的状态,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了。
四、结语
紧张的心理现象是影响钢琴演奏的重要因素。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够促进整场演出顺利进行,但是怯场、紧张的心理却会直接影响演奏者的表演状态。只有做好钢琴表演的心理调控,克服怯场、紧张等心理问题才能使表演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的演出效果。
参考文献:
[1]卢毅.论钢琴演奏者表演时的心理素质[J].当代音乐,2016(18).
[2]关晨忱.钢琴演奏的心理因素及调控研究[J].当代音乐,2015(23).
(作者简介:张萌,女,本科,大庆师范学院,研究方向:钢琴)(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