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金丝猴在南京地区人工饲养与管理研究

2020-03-23 11:15:08王长美孙伟东葛超
畜牧与兽医 2020年3期
关键词:笼舍母猴小猴

王长美,孙伟东,葛超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管理处,江苏 南京 210028)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e)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被列入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1[1]。川金丝猴栖息于海拔1 500~3 300 m寒冷而潮湿的高山森林中,群栖生活。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 、 甘肃 、 陕西及湖北,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十大物种之一[2]。

目前,动物园已成为濒危物种保护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国野生动物迁地保护的主要场所。迁地保护水平的差异严重影响了圈养种群的可持续发展。现结合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饲养川金丝猴的笼舍条件、饲养方式、饲料供给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对川金丝猴在南京地区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饲养和管理加以研究,提出管理要点,以提高川金丝猴的人工饲养效果。

1 研究对象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饲养的25只川金丝猴个体,公母比例8∶17,成年个体 11只,亚成年个体11只,幼年个体3只。

2 研究方法

2.1 笼舍条件

川金丝猴笼舍分内笼舍和外笼舍。 内笼舍是3 m×4 m×3.5 m(高)的水泥墙,每间有门( 0.9 m×2.0 m,平开)和窗(1.0 m×1.2 m,推拉)与过道相通,有闸门(0.5 m×0.6 m,吊门)和窗与外笼舍相通,内室之间有闸门(推拉)相通。内室有栖架和产箱,过道内动物触摸不到的地方装有空调、吊扇等。外笼舍是钢筋框架加4 m×4 cm的镀锌网,每间空间为7 m×5 m×4.5 m,设有遮阳避雨的顶棚、栖架、高处的平台、秋千、轮胎和绳梯等。

2.2 饲养方式

根据现有的笼舍空间,采取2-3只小群饲养的方式。成年公母猴配种后则分开饲养。公猴单独饲养或与不再繁殖的母猴混养。繁殖母猴自配种后到生产一般都单独饲养或两只母猴放在一起饲养,到生产期临近时分开饲养,生产后2-3个月再各自带小猴饲养在一起。刚断奶的小猴与未成年的其它金丝猴放在一起饲养,有时与一只不参加繁殖的老龄母金丝猴养在一起,不单独饲养。断奶后的亚成体小猴一般一笼养3只以下(含3只)。

2.3 饲料供给

供给的饲料品种较多,日粮以树叶和瓜果蔬菜为主。5月份到9月份供应的树叶有柳树叶、桑树叶、槐树叶、桃树叶、构树叶和大叶女贞。10月到次年4月供应的树叶主要是大叶女贞,3、4月份搭配少量柳树芽。常年供应的瓜果蔬菜有芹菜、菠菜、包菜、花菜、甜椒、白萝卜、胡萝卜、山芋、西红柿、黄瓜、苹果、梨、橘子、葡萄、香蕉和冬枣等等。雄性及雌性成年川金丝猴日粮分别见下表1、表2。

表1 川金丝猴(雄性)日粮 g

表2 川金丝猴(雌性)日粮 g

在给金丝猴喂食时,不同的饲料投喂频次和喂食时间不同。每种饲料的投喂频次和喂食时间为:树叶类一天分3次喂给,上午8:15(日喂量的30%),下午1:30(日喂量的20%),下午4:00(日喂量的50%);瓜果蔬菜类一天分两次喂给,上午9:30(日喂量的40%),下午2:30(日喂量的60%);鸡蛋、窝窝头和熟制的土豆、山芋、胡萝卜、南瓜、菱角和玉米等易变质的精饲料上午9:30趁热一次喂给;每周两次,每天下午2:00—3:00喂给辅助饲料(喂量根据动物体型大小定):熟牛肉或面包虫5-10 g/只,瓜子、花生和坚果类10-25 g/只,人用营养药21金维他参照产品说明书饲喂。6—9月,温度达到33 ℃时,中午12:00增加喂给西瓜降暑,喂量为动物日采食量(不含树叶)的10%。在内笼舍始终摆放少量红土供动物自由添食。

在川金丝猴日粮的精料中,猴馒头和面包等粮食类与熟制的山芋、土豆和胡萝卜等块根块茎类的配制比例为1∶3。

猴馒头的配方为:面粉35%、玉米粉30%、麸皮10%、豆粕23%、碳酸氢钙1.5%、盐0.5%。微量元素等添加剂依据产品说明书添加。

2.4 管理

2.4.1 季节管理

南京气候是四季分明,管理的重点是夏季防暑。夏季的高温天气和梅雨期,通过空调和风扇使用来保证笼舍温度适宜、空气流通。6月份,天气闷热时,将内室吊扇打开;当室外环境温度升至33 ℃以上时,将室内空调打开,空调温度设置在26-28 ℃;半晚和夜间温度低于33 ℃则关闭空调。除了隔离打扫和笼舍消毒时间外,正常饲养时,内外笼舍的吊门始终保持开放。

2.4.2 繁殖管理

(1)配种

按照制定的川金丝猴的配对计划,每年8月中旬到12月中旬将待繁殖的公母金丝猴按组合的家庭(1公配1母、2母或3母)各自合笼饲养。若天气凉爽,8月初便开始合笼,若天气太热(最高温度持续35 ℃以上)则到8月底或9月初合笼,喂食时分开;到12月下旬或1月上旬将公母猴分开饲养,配种后的两只母猴合笼饲养,到2月下旬分开。

(2)生产

在母猴生产临近期,做好内笼舍和产箱的清洁与消毒;保持笼舍周围的环境绝对安静;做好母猴的采食行为和行动快慢等行为变化的观察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3)育幼

生产的小猴基本上是母猴哺乳育幼。母猴生产2个月左右,将已生产的两只母猴带小猴合笼饲养,以便让两小猴在一起玩耍,锻炼小猴的胆量,便于断奶。

一般让小猴在次年的6月份到7月份断奶,哺乳期在13-15个月左右。断奶后的小猴2-3只放在一起饲养或由不繁殖的一只母猴带养,不单独饲养。一般一只母猴带养1-2只小猴。2至3只小猴放在一起饲养时,喂食饲料会投喂多处,或用手递给小猴,以免有小猴抢不到食物。

2.4.3 疾病预防管理

在川金丝猴饲养中,主要治疗并治愈的典型病例有毛首线虫病、真菌性皮肤病、中暑、产后贫血腹水综合症和肠梗阻等。主要预防管理措施有:

(1)提高饲料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

在日粮配制工作中,尽可能地提供丰富的饲料品种,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安全。同时在日常饲料中添加钙片、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添加剂,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

(2)确保笼舍、劳动工具和用品用具的卫生

坚持每天清扫笼舍内外,清洁器具,定期消毒。笼舍内室除用消毒液消毒外,每周2次用煤气火焰灼烧,即使40 ℃的高温天气也不中断。

(3)加强季节性管理

针对南京特殊的气候条件,霉雨季防饲料霉变;高温天气利用电扇和空调等加强内笼舍通风降低笼舍温度,同时避免早晨阳光长时间的照晒动物。

(4)日常健康管理

定期称重,定期为金丝猴进行体检,每只猴子都建有健康档案。一般3-6个月进行一次金丝猴的粪便检查,定期驱虫。加强行为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减少应激

在川金丝猴的饲养工作中努力减少应激因素:保持笼舍周围安静的饲养环境;不强制过笼;运输途中减少干扰等。

另外,园区持续开展动物行为训练,以减少川金丝猴在治疗、过笼和运输等过程中的应激危害。

3 结果与分析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自1988年开始饲养川金丝猴,至今已有30年的饲养历史。由于饲养条件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种群规模不断壮大,目前种群数量为25只,饲养最长寿命24岁(现健康成活)。近几年,该种群每年能繁殖成活幼仔2-4只,种群呈较为稳定增长状态(自2009年至2019年,各年份的种群数量分别为:6、6、8、15、16、14、16、18、20、23和25)。

3.1 采用现在的饲养方式和笼舍条件的饲养效果

川金丝猴是群居生活的,采取一间2-3只小群饲养的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猴子活动自如,可以互相理毛、玩耍,食物获取也有保障;由于内外笼舍有栖架和丰富的丰容设施,笼舍的空间利用比较充分;在气候适宜时,川金丝猴大多时间都待在室外运动场活动,在地面寻找食物或在栖架上行走,下雨天也待在外笼的雨棚下;有食物时,猴子取食后在运动场自由走动或攀爬栖架,采食后则大多数时间在栖架上互相理毛或独自打盹,小猴则喜欢抱在一起休息。

3.2 饲料供给的效果

川金丝猴是世界上分布最北界的叶猴类[3],供给的饲料不仅品种丰富,保证了营养全面,而且饲料中有足够的树叶量,满足了猴子对粗纤维的需要。饲喂的顺序采取了先粗后精,保证了饲料的利用效果。每日按上述日供给量饲喂,饲料无剩余或浪费现象。猴子的生长发育正常,体况良好。

3.3 管理效果

夏季做好了猴子的防暑降温工作,适时开关电扇和空调,为猴子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猴子在笼舍可以自由进出内室和外运动场,高温时可以自行进入内室避暑。即使在持续高温的气候条件下,猴子无中暑个体。

在繁殖管理过程中,母猴4岁,公猴7岁开始参加繁殖,按配对计划在合适的时间进行1∶1、1∶2和1∶3的公母比例进行配对饲养,均无漏配现象发生,且参加配种的母猴受孕率达100%。母猴生产的月份一般在次年3-6月份, 4、5月份生产的较多,怀孕期186 d左右。产前做好了充分准备工作,母猴均能顺利生产,无难产现象发生。

小猴出生2周后,可以偶尔脱离母体,爬笼网玩耍,有异动时会迅速回到母猴怀里。哺乳3个月后,小猴开始尝试拿食物吃,随着月龄增长采食食物量逐渐增加,6个月后,小猴基本可以独立吃食,但还在哺乳。在小猴出生2个月左右,将已生产的两只母猴带小猴合笼饲养,使2只小猴尽早熟悉并在一起玩耍,为小猴断奶做好了前期准备。给小猴适时断奶,并在断奶后将2-3只小猴放在一起饲养或由不参加繁殖的一只母猴带养,不单独饲养用的育幼管理模式,提高了幼崽的成活率,川金丝猴种群得到了稳健的增长。

每只猴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定期的体检、饲料营养和笼舍卫生的保障以及减少应激措施的利用,有效地预防了疾病的发生,使川金丝猴的发病率逐年下降。

4 讨论

川金丝猴分布区域内年平均气温10-13 ℃,分布区域的最低气温-19 ℃,最高气温37.7 ℃[3]。南京的气候条件特点是冬寒夏暑,年平均气温15.4 ℃,冬天最低气温-10 ℃,夏天最高气温43 ℃;6月份的霉雨季节,室外环境温度低于33 ℃,气温不是很高,但空气湿度大,天气闷热。川金丝猴在南京不仅难耐高温,6月份的梅雨季节也是特别难熬的。南京6-9月份的气候环境不利于川金丝猴的生存,但这一时段是青绿饲料尤其是各种树叶的生长旺季,食物丰富。所以在南京的气候条件下,6-9月份笼舍要有防暑降温和通风设施,为川金丝猴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要提供丰富新鲜的青绿饲料,尤其是树叶类粗饲料。川金丝猴可以生活在-19 ℃的低温环境中,南京的最低气温大都在-10 ℃以上,川金丝猴能够在南京顺利过冬而不需要任何加温措施。南京的冬季,树叶品种单调(主要是大叶女贞),要增加叶菜类品种的供给。

金丝猴在笼养条件下活动空间受限,也不用为觅食奔波,活动量大大减少。笼养条件下,不仅要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还要做好笼舍的丰容。根据金丝猴活动特点,在内外笼舍搭建栖架供猴子攀爬和行走,建设高处的平台供其休息和互相理毛,幼猴的兽舍可悬挂绳梯和秋千供其玩耍;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喂食方式来增加猴子的活动量,如悬挂树叶、笼顶抛物、利用各种取食器等。

川金丝猴为树栖灵长类[4],食性很杂,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川金丝猴的野外食谱组成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以含纤维较高的植物性饲料为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川金丝猴的日粮要以树叶和瓜果蔬菜等植物饲料为主,日粮中的饲料种类要因季节性饲料不同有所改变,同时在日粮中补充必要的营养添加剂,在内笼舍始终放有红土,以弥补笼养条件下一些营养物质的缺乏,保证川金丝猴的生长繁殖需要。

朱兆泉等[5]在对野外川金丝猴的种群研究结果表明,川金丝猴是严格的季节性繁殖物种,属于一夫多妻制的松散母系社会;雌性初次生育年龄4-6岁,雄性6.5岁;陕西川金丝猴交配高峰期在8月到10月份;怀孕期6-7个月;产仔高峰期在次年3-4月份;神农架川金丝猴交配高峰期在9月到12月份,产仔高峰期在次年4-6月份。对照本园川金丝猴的配种和生产状况,说明在南京地区人工饲养的条件对川金丝猴的繁殖行为不受影响。在繁殖期,要做好适时配对工作,并在母猴怀孕、生产和育幼的时期内为其创造安静的生活环境。

川金丝猴繁殖有明显的季节性。配种季节,将参加繁殖的公母猴分组放在一起饲养更加合理,一般公母比例为1∶(1~3)。尽管公猴一开始会与心仪的母猴交配较多,但受冷落的母猴也能利用自己的方式最终获得交配机会。本园曾经人为地将3只母猴分别与同一只公猴合笼一个月,结果3只母猴均未受孕。将一只公猴同时和2~3只母猴合笼饲养后,母猴无漏配现象,且全部受孕。本园母猴生产后会咬食胎盘。个别母猴生产后不马上咬食胎盘,但一般会在24 h内咬食。有一只母猴生产5 d后,胎盘才被咬食。也有的母猴生产后咬掉胎盘但不食胎盘。生产后及时咬食胎盘的母猴体况相对较强健。如果发现母猴生产后胎盘没有及时脱落要注意观察,防止因胎盘缠绕危及幼儿。

为了保障母猴有个好的养胎和育幼环境,繁殖季节,在母猴配种结束至完成哺乳前的时间段,有条件的尽量将公猴隔离饲养。川金丝猴尤其是雌猴合作性较强,会共同抚育幼猴。较大的雌猴会时常将同笼饲养的小猴抱在怀里呵护,但2只成年雌猴共同抚育一只幼猴时,会出现争抢幼猴现象,母猴之间甚至会因此被打伤,甚至会造成幼猴伤亡。本园在川金丝猴的饲养历史中发生过母猴抢抱小猴至小猴或母猴受损的现象。所以,母猴临近生产至生产后两个月内尽量单独饲养。

做好疾病的预防管理是降低金丝猴发病的关键。由于南京特殊的气候条件,在南京饲养的川金丝猴在6-9月份易感染疾病。虽然这个时期青饲料供应充足,但潮湿、闷热、高温等恶劣的气候环境,容易使川金丝猴的食欲废退,精神变差,抵抗力减弱。这段时期病菌容易滋生,饲料易腐败变质产生有害物质,病菌和有害物质随时会危害金丝猴的健康,管理稍不留心便会导致金丝猴得病。6-9月份,除日常的饲养管理要做到细致、周到、科学合理外,同时要做好饲料的防霉和笼舍的卫生消毒工作;日常的管理中,要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定期对猴子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发现健康问题及时治疗。

猜你喜欢
笼舍母猴小猴
猎人与母猴
小品文选刊(2024年7期)2024-07-02 16:29:14
重庆动物园游蛇展示笼舍的环境丰容及其影响
养殖与饲料(2021年3期)2021-03-24 03:14:22
没耐性的小猴
快乐语文(2020年26期)2020-10-16 03:37:00
视觉丰容对幼年川金丝猴行为影响初探
獭兔球虫病有哪些防治措施
跨越物种的母爱
小猴的伞
小学生导刊(2016年5期)2016-12-01 06:02:37
性急的小猴
小学生导刊(2016年1期)2016-12-01 06:02:16
喋血燕窝
家兔笼舍建造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