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写作对传媒业的影响

2020-03-22 12:24
法治新闻传播 2020年1期
关键词:传媒业机器机器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写作在传媒业的应用越来越深入。2015年,世界编辑论坛将机器写作列为当年新闻编辑室的最大趋势,目前,国际和国内的众多媒体和科技公司均开展了机器写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本文从行业应用的角度梳理了机器写作的兴起和发展,并从速度和规模、准确性和真实性、智能化和个性化三方面分析机器写作对传媒业的影响,最后对机器写作进行反思。

机器写作的兴起和发展

机器写作又称机器新闻和自动化新闻,指的是运用算法,将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转化成叙事体新闻文本的方式,进行写作的并不是有形的机器人,而是计算机程序。①

机器写作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美国信息供应商汤姆森金融公司率先使用电脑程序来撰写经济和金融方面的新闻。②2007 年,美国科技公司Automated Insights 开发了一款可以自动编写新闻稿件的软件Wordsmith。2012 年,福布斯网站宣布使用Nar⁃rative Science 的Quill 平台自动创建公司收益预览。2014 年,美联社开始使用Word⁃smith 平台自动发布公司季度收益报告,之后逐渐应用到财经、体育新闻领域。借助美联社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机器写作正式进入公众视野。目前,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卫报、路透社等多家媒体都已经将机器人应用于新闻写作。

在国内,机器写作出现的时间较晚但发展迅速。2016年,腾讯财经频道研发出国内第一个写稿机器人Dreamwriter,引起了广泛关注,标志着新闻领域自动化革命的开始。③同年11 月,新华社第一位机器人记者“快笔小新”正式上岗。此外,今日头条自主研发的写稿机器人“张小明”,百度智能写作机器人Writing-bots,南方都市报推出的南都机器人“小南”,以及封面新闻的“小封机器人”等,都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写作也越来越智能化,不仅可以依靠数据和模板自动生成新闻,还可以助力新闻智能化采集和处理。近两年,短视频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视频新闻成为重要的表达方式,机器人也随之进化,可以实现智能剪辑、自动配字幕、加特效等,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新闻表达形式。

机器写作对传媒业的影响

机器写作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把记者和编辑从重复而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提升了新闻的生产效率,在财经、体育、灾难等新闻领域优势明显。机器写作对传媒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更快、更大规模地生成新闻

“快速”是机器写作的一大特征,利用机器人可以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生成新闻稿件,有的甚至可以做到与新闻同步。一个经典的案例是,2014 年3 月18 日,美国加州发生4.1 级地震,洛杉矶时报通过Quakebot 生成系统,在收到美国地质勘探局电脑发出的地震信息后,自动将数据输入模板并提交采编系统,在3 分钟内率先发布了地震报道。④

在财经和体育新闻领域,美联社使用的Wordsmith 在速度和规模上同样出色,只要导入最新的数据,1 分钟最快可以生成2000 篇报道。⑤又如,今日头条旗下“张小明”,在里约奥运会开始后的13 天内,它共撰写了457 篇消息简讯和赛事报道,其发稿速度几乎与电视直播同步。⑥

(二)新闻准确性、真实性大大提高

准确性和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原则。一是对于机器写作而言,它可以避免受到人类经验和感情的局限,在新闻生产中严格执行算法的规则防止错误出现。以Wordsmith 为例,美联社每个季度都会发布约300 篇有关公司财报的新闻,对记者而言十分耗费时间并且容易犯错的,相比之下,Wordsmith 平台每秒可以产出2000 篇此类新闻,出错率极低。美联社前副总裁卢·费拉拉称,机器写作已经将美联社此类报道的错误率从约7%降低到约1%。2016 年里约奥运会期间,“快笔小新”全程跟踪赛程中的所有比赛,正式签发的稿件实现了零差错。

二是机器人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数据搜集和分析能力,帮助记者编辑核验新闻的准确性和真实性。2012 年,华盛顿邮报推出机器人“truth teller”,它可以将新闻报道中的文字、语音等信息全程记录,并随时与“打假”数据库进行对比,一旦发现异常,便会发出警报。

(三)新闻生产智能化和个性化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主要依赖记者和编辑的个人经验和智慧来寻找新闻线索,进行新闻采集和编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新闻生产模式也发生颠覆性的变化。目前,新闻写作机器人不再局限于自动化新闻写作,更深入到内容生产全过程。

2015 年,纽约时报推出机器人Blossom,这款机器人的主要职责不是写文章,而是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把最有可能“引爆”社交网站的文章推荐给编辑,经过Blossom 筛选的文章点击量是普通文章的38 倍,⑦目前已被整合到了编辑团队日常使用的办公软件中,进一步实现了编辑部推荐的智能化。进入2019年,新华智云开始搭建媒体机器人矩阵,于2019年8月推出25款机器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媒体人在新闻生产过程中的痛点,更快更好地采集和处理新闻资源。⑧这些机器人涵盖经济、体育、娱乐等多个领域,既可以处理文本信息又可以处理视频信息,满足了新媒体时代多样化的生产需求。

此外,机器人还可以使用相同的数据以多种语言和不同的角度讲述故事,从而根据读者的喜好进行个性化生产。例如,“快笔小新”可根据职能和业务板块的需求定制开发程序,目前供职于新华社体育部、经济信息部和中国证券报,撰写中英文稿件。⑨

对机器写作的反思

机器写作发展到今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对传媒业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机器写作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从技术逻辑来看,机器写作的核心是利用大数据对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套用固定算法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再用人们能够接受的或新闻报道要求的格式呈现。⑩预先设置的算法并不一定适应所有的新闻题材,在一些比较复杂的深度报道中,机器写作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有人认为,机器写作的新闻是没有“温度”的,利用数据和算法组合的新闻稿件缺乏记者的人文关怀。所以目前,机器写作只能应用于一些比较简单的财经、体育、灾害性新闻资讯报道。

其次,大数据造成的个人隐私泄露和新闻伦理问题同样引人关注。对于机器写作而言,在数据采集和撰写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触及到一些个人隐私数据,有效地保护个人隐私需要政府、企业层面的共同努力。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伦理是衡量记者和编辑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新闻对社会价值取向能够起到直接的塑造作用。○1但对于机器写作来说,它本身是不带有任何价值观和个人判断的,在探索新闻热点时,很有可能会受到数据的引导,导致一些有违新闻伦理的新闻出现,这种现象值得警惕。

最后,关于“机器人是否会替代记者”的争论一直存在。从技术逻辑角度来看,目前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一个很浅的阶段,○12没有办法对新闻事件进行独立思考,机器写作只能依靠人工设定的固定算法来进行写作;从机器写作目前的应用来看,还只适用于一些相对简单的财经、体育、天气、灾难性新闻等领域,对于深度报道还需要记者来实现。另外,在一些新闻的撰写中,机器写作的稿件模板痕迹较重,读者的阅读体验较差。以上均说明了机器人目前并不会替代记者,它可以将记者从繁杂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并大大提高新闻生产效率。未来,“人机协同”将成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会必然导致某一个职业的消亡,应理性看待机器写作的发展。在人工智能时代,记者应该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何苑、张洪忠:《原理、现状与局限:机器写作在传媒业中的应用》,《新闻界》2018年第3期。

②孙振虎、张馨亚:《机器人新闻的发展与反思》,《电视研究》2016年第6期。

③唐可心:《机器写作在我国新闻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青年记者》2018年第23期。

④徐曼:《国外机器人新闻写手的发展与思考》,《中国报业》2015年12月(上)。

⑤韩雨:《记者和机器人比赛写稿,谁赢了?》,《光明日报》2019年5月30日。

⑥钟盈炯、张寒:《“快笔小新”:新华社第一位机器人记者》,《新闻战线》2018年第9期。

⑦汤天甜、李琪:《智能机器人如何辅助编辑生产社交媒体爆款——以纽约时报Blossom 为例》,《传媒评论》2017年第9期。

⑧姜继葆:《机器人写稿已经不够了 新华智云首推媒体机器人矩阵》,《中国青年报》2019年8月27日。

⑨赵新乐:《一个你不知道的“快笔小新”——新华社“机器人记者”揭秘》,《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5年11月17日。

⑩耿磊:《机器人写稿的现状与前景》,《新闻战线》2018年第1期。

11何苑、张洪忠:《原理、现状与局限:机器写作在传媒业中的应用》,《新闻界》2018年第3期。

12赵蓓、张洪忠:《2019年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传媒业的应用与思考》,《新闻与写作》2019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传媒业机器机器人
机器狗
机器狗
未来机器城
欧洲传媒系统面面观之瑞士传媒业图景下
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媒体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
移动互联网给传媒业服务业带来深刻变化 新时空 新业态 新互联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