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秋
摘 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自我国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由于独生子女较多,幼儿缺少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幼儿园是幼儿重要的交往环境,多数幼儿在园期间的交往同伴仅局限于同龄之间的交往。目前我国许多幼儿园开设混龄班,这样不仅增加了幼儿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而且在混龄班与同龄班共存状态下,两种班型对幼儿个体发展影响不同。以赤峰市实验幼儿园中三个混龄班与三个同龄班的师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影响,并针对交往中出現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同伴;混龄班;同龄班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2-0109-05
一、幼儿同伴交往的概述
同伴交往是指同龄或者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的一种共同合作或相互协作的行为,同伴交往的性质与亲子交往和师幼交往不同,同伴交往是一种平等互惠的水平交往,而亲子交往和师幼交往是一种互惠的垂直交往。同伴交往是幼儿发展社会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幼儿带着自身的认知、情感、技能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相互渗透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锻炼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同伴交往的成败优劣也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质量也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变化,幼儿在交往中会学习模仿同伴的情感认知与技能,获得自身较全面的发展。总而言之,同伴交往的意义有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提高幼儿认知;第二,有助于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第三,有助于提升幼儿的交往技能,激发和巩固积极行为;第四,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意识等个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二、幼儿同伴交往的种类
(一)同龄同伴交往
同龄同伴交往指年龄相同或相差十二个月以内的幼儿交往,主要是高龄幼儿交往、中龄幼儿交往、低龄幼儿交往。目前我国幼儿园班级类型以同龄班为主,所以幼儿园中幼儿与同龄同伴交往机会较多,幼儿同龄交往形式主要以合作竞争模仿为主。
(二)混龄同伴交往
混龄同伴交往指年龄在3-6岁,跨度为十二个月以上的幼儿交往。大中小三个年龄段幼儿的混合交往,在幼儿园中打破大班中班小班的班级界限,将不同年龄的学前幼儿组合成一个共同生活学习游戏的混龄幼儿群体。
三、研究对象分析
本文研究调查对象为赤峰市实验幼儿园中三个混龄班(苹果班、樱桃班、芒果班)与三个同龄班(菠萝班、石榴班、西瓜班)的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通过调查归纳出三个混龄班的幼儿年龄差距,苹果班共有幼儿31名,男幼15名,女幼16名,最大幼儿年龄7岁,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差是3岁;樱桃班共有幼儿30名,男幼17名,女幼13名,最大幼儿年龄6岁,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差是2岁;芒果班共有幼儿28名,男幼16名,女幼12名,最大幼儿年龄6岁,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差是3岁。根据数据分析,苹果班幼儿的整体年龄比樱桃班和芒果班的幼儿整体年龄稍偏大,混龄班总体幼儿年龄差距是2-3岁。
在表2三个同龄班中,菠萝班是大班,男幼16名,女幼12名,共有幼儿28名,幼儿年龄在5至6岁之间,男幼人数相对较多;石榴班是中班,男幼12名,女幼14名,共有幼儿26名,幼儿年龄在4至5岁之间,女幼人数较多;西瓜班是小班,男幼11名,女幼10名,共有幼儿21名,幼儿年龄在2.5至3.5岁之间,男女幼儿比例较平衡。同龄班多数幼儿年龄相同,幼儿年龄差距基本在12个月之内。
四、混龄班与同龄班同伴交往特点的分析与比较
(一)混龄班幼儿同伴交往特点分析
混龄班中的幼儿年龄相差十二个月以上,不同年龄与性别的幼儿自身认知技能与情感存在差异,所以在混龄同伴交往中,幼儿会更全面的汲取有利于成长的信息,掌握许多同龄班幼儿无法获得的技能。根据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观察范围包括室内教学活动、户外活动、餐后自由活动、生活活动等。
1.年龄对混龄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
利用观察法得出,混龄班的同伴交往关系相对更复杂多样。以“苹果班”为例,(见图1:三个年龄段幼儿同伴交往行为所占比例)
图1是苹果班的幼儿一日活动观察,得出三个年龄段幼儿参与同伴交往行为的比例。该混龄班一共有31个幼儿,8个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较少甚至没有,23个幼儿有较频繁的同伴交往行为。在无同伴交往行为的8个幼儿中,其中高龄幼儿1名,中龄幼儿1名,低龄幼儿6名。由此可见低龄幼儿交往以自我为中心,同伴交往行为较少,交往范围较小,高龄与中龄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较多。
高龄幼儿主动选择的交往对象基本与自身年龄相近或者同龄,同伴交往对象数量较多并且较稳定;中龄幼儿主动选择的交往对象主要集中在同龄幼儿与高龄幼儿,并且交往同伴数量较多,交往频率高;而低龄幼儿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不善于参与集体活动,对同伴的选择具有不稳定性,同伴数量较少,游戏中主要以单独游戏为主,很少与同伴合作完成,另一方面低龄幼儿每日出勤率较低,与同伴交往机会减少。
中低龄幼儿在选择高龄幼儿作为同伴交往对象的原因是往往有求于他人,是在活动中存在了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产生的依赖心理,比如,在泥塑活动中,徐一鸣小朋友无论如何也安不上小鸭子的嘴,急得快要掉眼泪了,于是跑到常家河哥哥身边求助,在大哥哥的帮助下,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完成了。这样的情形很多,体现了高龄幼儿关爱同伴,帮助弱小,同时中低龄的幼儿在哥哥姐姐们的帮助下学到更多的技能。而选择同龄幼儿作为同伴交往对象,是因为有相近的认知与技能发展水平,更容易在游戏中达成共识。在玩积木游戏活动中,高龄的小朋友们齐心协力共同搭建一座漂亮的城堡,而低龄的孩子们坐在地板上自己玩着摞高高。高龄幼儿更多选择同龄同伴交往是由于游戏中可达成的合作与竞争的模式,这一点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初步形成了在团体中合作与竞争的两种交往模式。
2.性别对混龄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
本文选择访谈法,在混龄班樱桃班与橙子班中对幼儿采取谈话提问的方式,调查性别对同伴交往的影响,提问问题是“你喜欢和谁做朋友?”被提问幼儿一共58人,33个男孩,25个女孩,其中包含高中低三个年龄阶段幼儿,在幼儿回答的朋友中存在异性同伴所占比例整理如下图(见图2:选择异性作为同伴的幼儿所占比例)
图2表示有效回答问题的幼儿数据,在33个男幼中,39.4%男幼的同伴包含异性幼儿,其中高龄男幼占33%,中龄男幼占50%,低龄男幼占16%;在25个女幼中,64%的女幼会选择异性幼儿作为同伴交往对象,其中高龄女幼占43%,中龄女幼占30%,低龄女幼占28%;由此可见,在混龄班高龄幼儿与低龄幼儿中,女幼的异性同伴数量要多余男孩的异性同伴数量。中龄幼儿中男幼选择异性作为交往同伴的比例较大。总体来讲,混龄班女幼的异性同伴数量要多于男幼的异性同伴数量,女幼对于异性同伴的选择高于男孩。
表3是对樱桃班一日活动中男幼女幼在不同区域游戏中交往行为频次的观察。由表3可知,在小小心灵超市中,男幼参与同伴交往6次,女幼参与9次;建构区中,男幼参与同伴交往8次,女幼参与1次;娃娃家中,男幼参与同伴交往3次,女幼参与8次。男女幼儿由于情感与性格特点不同,所以在不同环境下表现的交往能力不同,男孩更擅长拼搭类游戏,逻辑思维与动手能力较强,发生的同伴交往行为频次较高;而女孩在娃娃家与小小心灵超市表现的更为活跃,女孩语言表达能力强、情感较丰富,所以更有利于游戲中对同伴交往的参与。
将性别作为影响因素研究,可以部分的体现幼儿对同伴交往的态度和交往特点,女孩选择交往同伴范围更广泛一些,受年龄与性别的局限性较小,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在同伴交往中异性同伴相对较多并且乐于与不同年龄段的同伴交往,但低龄女幼在选择同伴数量上相对较少一些。男孩普遍选择异性作为交往同伴比例较小,交往同伴主要集中在中高龄幼儿群体。
综上所述,结合年龄的影响因素可得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与交往经验的增加、幼儿的交往能力不断提高,年龄越大的幼儿越愿意发起主动交往行为。幼儿与同龄同伴交往行为更多,年龄跨度基本在一岁之内;混龄班中女孩交往能力高于男孩;高龄与中龄幼儿交往同伴更多;低龄幼儿更多属于被动交往,与高龄幼儿交往原因多数因为寻求帮助;混龄班中常常大孩子帮助小孩子,交往环境和谐友善;幼儿发起同伴交往请求的拒绝率较低。
(二)同龄班幼儿同伴交往特点分析
本文在调查同龄班幼儿同伴交往特点主要针对对象是3个同龄班幼儿,其中包含一个大班(菠萝班)26人、一个中班(石榴班)25人、一个小班(西瓜班)20人。
1.年龄对同龄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
对同龄班同伴交往调查主要采取观察法,在区域游戏与自由游戏中同伴交往次数记录如下表:
通过数据分析与观察可知,在区域游戏中的幼儿交往次数比自由游戏中交往次数多,因为区域游戏中通常是3—4个幼儿在同一个游戏区域内,例如娃娃家,角色扮演使幼儿的交往频率增加。建构区,则需要幼儿之间的合作完成,交往机会更多。小班幼儿同伴交往总体次数较少,时间与频率并不是正向关系,即便幼儿交往频率较高,可幼儿交往时间普遍较短,多则5—6分钟,少则只有2—3分钟。中大班幼儿交往则更多是以游戏合作与竞争为主,交往频率较高,在技能交往方面属于相互学习与促进。
小班幼儿更多是以自我为中心,愿意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平行游戏中也只是出于模仿玩相同的游戏,没有交互影响。小班幼儿选择的交往同伴理由并不是和自己相联系也基本不会出于关心帮助。中大班的情感与认知相对于小班幼儿细腻丰富,所以交往频率较高,交往动机多,幼儿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发起同伴交往行为。幼儿随着年龄增大交往行为越多,交往形式越丰富。
2.性别对同龄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
本文对三个同龄班中男女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发生的同伴交往频次做出以下比较表:
通过观察发现,小班中女幼儿的交往次数稍多于男幼,男幼同伴交往次数较少,但差距并不明显,由于小班幼儿对性别认知不足,所以在小班幼儿同伴交往中,性别不是影响小班幼儿交往的主要因素。中班与大班的幼儿同伴交往次数较多,女幼的交往频次多余男幼,同伴数量也较多,在选择朋友时女孩往往更受欢迎,班级中百分之七十的幼儿同伴交往中包含女孩,女孩的交往能力比男孩强,交往成功率高,交往范围广。
综上所述,在同龄班中幼儿认知技能情感发展水平相近,交往积极性与主动性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同伴交往行为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多,交往时间增加。女孩交往能力高于男孩,语言表达也是决定交往质量的因素。同伴交往中同性交往多余异性交往。
(三)混龄班与同龄班同伴交往特点的比较
混龄班与同龄班同伴交往特点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同伴交往特点的分析与比较得出以下表中结论:
五、促进幼儿同伴交往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给予全面的关注
混龄班教师不应将教育策略仅仅关注混龄教育发展上,也应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注意细节,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心理状态,不能只是一味地要求年长的幼儿无条件包容和谦让,幼儿身心发展无论年长年幼都应给予一定的关爱,尽力满足所有幼儿的心理需要。例如:在异龄幼儿交往发生矛盾时,应给予幼儿正面引导,既引导高龄幼儿懂得包容关爱弱小,又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引导低龄幼儿发展较完善的道德意识与认知。
(二)丰富课堂教育形式
在教育活动中,班级应合理投放材料,适应每个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需求,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与意愿选择游戏材料。丰富教育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案设计应符合各个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现状,例如:每节课的内容选择与设计应该是具备创意和拓展思维的,高龄幼儿可以学习到深层次的知识与技能,低龄幼儿也可以达到教学目标。尽力满足每一个孩子的需求是每一个混龄班级得以发展的保证。
(三)幼儿园应挖掘潜在交往资源
幼儿园内的幼儿年龄相仿,应为幼儿创造宽松和谐的交往环境,尽可能多的为幼儿创造交往机会,关注幼儿身边的交往环境,增加大规模的游戏活动组织次数。例如:在幼儿园中,可以组织跨班级的游戏活动,两个班级幼儿在一起完成活动便为幼儿增加了许多同伴交往的机会,尽量减小班级与班级的严谨分界,弥补同龄班的幼儿交往不足,将混龄同伴交往模式融合进同龄班。
(四)家园合作
幼儿的身心发展与社会交往,是家庭以及社会需要共同承担的责任。建议丰富家庭的交往环境,积极的创造交往机会,充分利用亲子交往关系完善幼儿交往模式。例如:家长可以多利用一些时间陪伴幼儿,经常与幼儿沟通,带幼儿去不同的环境观察体会,引领并鼓励幼儿积极勇敢的参加集体活动,外面的世界会更能提高幼儿的眼界与认知的发展,家长要对幼儿的交往给予积极正向的引导。
六、结论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幼儿与同伴交往有利于摆脱自我为中心、增强幼儿情感、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健全人格等多方面的发展。通过对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同伴交往特点的分析与比较,年龄、性别与环境是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决定性因素。混龄班与同龄班对幼儿的同伴交往影响各有利弊,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女幼儿认知情感发展阶段不同,所以对于同伴交往的需求各异,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与社会性发展需要教师、幼儿园、社会、与家长共同合作完成。
参考文献:
〔1〕朱虹.幼儿园混龄班中幼儿同伴交往的研究[C].陕西师范大学,2014.4-10.
〔2〕倪玲俊.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同伴交往的比较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5-12.
〔3〕吴小平,陈艳娇.混龄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建议[D].广东江门,2013.3-10.
〔4〕徐东,张燕.幼儿园混龄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C].西南师范大学,2016.4-6.
〔5〕孙俊影,张博.关于提高混龄班异龄交往质量的教师指导策略[D].华南师范大学,2016.8-12.
〔6〕王萍.混龄班幼儿交友的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3.4-5.
〔7〕王异芳,苏彦捷.混龄编班对学前儿童心理理解能力发展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9.7-9.
〔8〕曾娟,谷忠玉.混龄班幼儿园同伴冲突起因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11.
〔9〕赵冬梅,周宗奎.儿童的同伴交往与心理适应[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16.58-89.
〔10〕余雪莲,张登山.儿童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3.87-93.
〔11〕刘甜甜.浅谈幼儿的同伴交往[J].文學教育期刊,2013:1-4.
〔12〕张璐璐,高东慧.班级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原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5.2-6.
〔13〕孟庆艳.幼儿同伴交往中交往策略研究[D].集宁师范学院,2014.2.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