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忠
摘 要:本文在“内蒙古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之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一文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从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释。对内蒙古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深化理论研究,提高认识水平;完善设计方案,提高规划精度;狠抓实施过程,提高教学实效;强化保障措施,提高落实力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2-0097-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高等教育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然而,“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仍然强调知识质量观,重视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许多本科院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迫切需要探索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1]本文在“内蒙古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之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一文对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内蒙古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理论构建,并提出應对之策。
一、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分析
(一)应用型人才的界定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将人才分为两大类: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何谓应用型人才,众多学者和专家都做了较多的研究与阐述。
有学者认为,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活动的技术或专业人才[2]。
有学者认为,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实践的人才类型。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是应用能力强,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第一线的生产或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3]。
还有学者以本科教育为例,认为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基础性人才而言。基础性人才是指以探索未知、认识自然、发展科学为己任的基础研究专门人才,即能够研究和发现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则是能够把已经发现的一般自然规律转化为应用成果的“桥梁性”的人才[4]。
还有学者认为,应用型人才是指从事利用科学原理(包括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以及应用科学中的基础学科等)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而工作的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5]。
综上所述,学者们认为应用型人才是与学术型(或理论型)人才相对而言的;绝大部学者认为应用型人才是能将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还有学者认为应用型人才还包括将新知识用于实践领域的人。本研究认为应用型人才既包括使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人,也包括将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要面向实践和解决问题。因此,本研究认为应用型人才是与学术型人才相对的人才类型,他们主要面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能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或最新的科研成果用于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次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国际教育分类法》中高等教育包括第5级和第6级,第5级包括大专、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的教育,第6级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第5级又分两种类型的教育,即5A和5B。5B相当于职业技术型的高职高专。5A进一步分为5A1和5A2两种,即理论研究型与理论应用型。5A1是按学科分设专业,为准备做研究工作而设置的;5A2是按大的技术、行业、产业领域来分设专业,适应高科技、行业化的应用型专门教育。可见,高等教育中的5A1,5A2和5B三种类型的教育分别对应的是“研究型教育”“应用型教育”和“实用型教育”。按照这种分类,新建本科院系多属于5A2类型(应用型教育)。
除了以上按国际标准分类以外,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从宏观上主要划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而应用型人才又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有学者认为,研究生教育也可以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如在工学类研究生培养中设置工学类型硕士研究生,授予工程硕士学位(而不是工学硕士学位)。本科教育、专科教育都在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本科教育为例,应用型人才是能够把已经发现的一般自然规律转化为应用成果的“桥梁性”的人才。在本科教育中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培养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过分强调应用能力与动手能力,势必降低本科教育的质量[6]。
还有学者认为,应用型人才的层次主要分为技术应用型人才、知识应用型人才和创造应用型人才[7]。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和能力、所包含的创新程度、所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也是不同的。根据工作的“抽象——具体”的程度还可以进一步把应用型人才细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8]。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新建本科院校按照国际高等教育分类标准,应属于5A2型,即应用型教育。与研究型大学培养发现科学规律,创造新知识的学术型人才不同,新建本科院校主要培养的是应用专业知识或转化新成果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按此标准高职高专所培养的人才并非应用型人才,而是培养的具有熟练操作技能、较高职业素质的实用性人才。
(三)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征
有学者认为,应用型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即具有明确的高层次性;其职业特征是操作群体中的管理者——“高级蓝领”,或是管理群体中的运行者——“应用型白领”,亦称为“灰领人才”或“银领人才”。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9]。
还有学者提出了“五点论”:一是创新性,即从事把理论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二次创新”。二是能力性,即具有开发能力、转化能力、设计能力、应用能力等。三是复合性,即具有复合知识结构,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实现生产力的“二次创新”。四是实践性,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直接面向生产实践。五是市场性,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强,经得起市场检验[10]。
本研究认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是具有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技术、了解实践、且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四)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
有学者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专业性通才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突出表现在实践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实、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快、创新意识高、综合素质好的高层次的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的专才基础之上的通才教育[11]。
有学者认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规格为: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宽”而“全”。具体而言,应用型人才在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上应具有如下特征:素质的全面性;能力的综合性;知识的通识性[12]。有学者从知识结构、能力要求、素质要求等方面探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规格。
本研究认同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专业性通才教育的觀点,在培养的人才规格上表现为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宽”而“全”。除此之外,我们认为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对他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尤为重要。应用型人才除了要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外,健全的人格也是其工作和生活品质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健康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规格应为:健全的人格、全面的素质、综合的能力和融通的知识。
二、内蒙古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分析
根据理论研究结果和现状调查情况,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对内蒙古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一)深化理论研究,提高认识水平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内蒙古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得到自上而下的普遍认可。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和特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过程,广大师生还不是十分明确,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部分人的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广大的师生中,对其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号”层面,缺乏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发动师生进行大讨论,进而统一认识,提高理解水平,这是内蒙古地方本科院校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前提。本研究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实际,对有关“应用型人才”的一般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内蒙古地方本科院校紧跟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基本都确定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具体理解为要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即培养的学生要拥有“健全的人格、全面的素质、综合的能力和融通的知识”,培养的是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在理论上“专”而“深”的人才,也不同于高职院校在技能上“精”而“细”的人才,而是在知识和技能上相互融通的“宽”而“全”的专业性通才,同时培养的学生还要具有厚德敬业、务实致用、勤恳踏实、阳光自信、自主创新等品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完善设计方案,提高规划精度
本研究理解的“应用型人才”设计,包括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的设计和课程内容的选择。
1.专业建设上
在专业设置中要树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的整体思路,特别是新专业设置、传统专业改造和一流专业创建。要确立学科与专业建设一体化的理念,不可把二者截然分开,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院校要注重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支撑,同时脱离专业建设的学科建设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也是不协调、不一致的。在专业建设上,要体现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突出应用性强的优势专业,形成特色和品牌;其次,新专业的设置要紧跟市场需要、科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时增设市场亟须的应用型专业;最后,在强调应用性专业的同时,走大专业和专业方向相结合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之路[13]。
2.培养方案的设计上
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上,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设计。根据专业需要可以聘请实践岗位中相关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还要坚持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校企结合。坚持突出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坚持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尊重个体差异,强调特色培养的原则。要合理调配各学期课时比例,适当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可以按照专业特点,交叉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根据调研结果,可以在允许的情况下,缩减公共课课时,增加专业实践课课时,或转变部分公共课授课形式,以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在设计程序上要实现从学科导向到专业导向的转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程序上,要先从专业能力入手,分析专业知识确定专业课,由专业课导向专业基础课,再根据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来确定基础课程的内容。从而做到基础课适用,专业基础课管用,专业课能用[14]。
在培养模式上,可根据专业特点采用“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或“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两段式”培养模式,即学科基础培养阶段和专业方向培养阶段。学科基础培养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学科通识教育。专业方向培养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方向培养阶段,可设置若干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15]。“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将课堂上的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结合起来,即工学交替,有厚有薄。人才培养由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合作来完成[16]。
在课程体系上,可建立“两平台+N模块+一拓展”的课程教学体系,即公共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N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素质拓展课程体系[17]。
3.课程内容的选择上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剔除难、偏、旧的内容,突出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基础性、实践性、操作性,鼓励教师新编适合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教材。
(三)狠抓实施过程,提高教学实效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
1.在课堂教学方面
课堂教学是实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通过调查发现,内蒙古地方本科院校的课堂教学多是按照传统大学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的少,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时间,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鼓励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大力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建议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教师进行有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在实践教学方面
实践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正确处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改变将实践教学简单的看作是理论教学补充的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首先要减少验证性实验,创造条件增设突出综合性、研究性实验,为学生提供自发设计实验内容的条件。二是改革传统的实习实训方式,减少观摩式、用工式的实习实训,增加具有实际操作性的顶岗实习实训,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加强校企间合作。三是改变原有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命题和考核方式,要求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设计要有相应的实践基础[18]。
3.在校园文化方面
校园文化在塑造学生品格、养成良好习惯、确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内蒙古地方本科院校在确定学校“大学精神”的前提下,统一组织和规划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课内与课外相统一,使我校学生形成各校独有的品质,这些品质更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工作和生活,也是内蒙古地方本科院校“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地方本科院校还要抓好校园文化的人文环境建设。从校风、教风、学风抓起,形成有各校特色的“大学精神”。
(四)强化保障措施,提高落实力度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主要体现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施配备、评价制度完善等。
1.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内蒙古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对学校的转型发展积极拥护,愿意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出转变,并充满信心。由于这类高校的办学传统,使得我校缺少“双师型”教师,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因此,建议内蒙古地方本科院校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校内教师应加大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学术交流、出国培训并到一线进行实践。同时,引进一线的技术骨干来校兼职,全方位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2.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
学校层面的联合办学为内蒙古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各校应进一步坚定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充分调动各二级学院的积极性,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教师也可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要充分挖掘校内的课程资源,经过考核程序,开发校内实践岗位,学生在校内岗位实践的过程中,可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合理安排公共选修课时间,切实提高公共选修课质量,能够开出学生感兴趣、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有针对性、成体系的公共选修课。积极进行公共必修课的授课方式改革。有效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积极引进校外精品课程资源,大力推行校内优秀课程上网,建立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3.在教学设施配备方面
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是在实践和实习过程中培养的,因此教学设备及实验室、实习设施的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内蒙古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得到了改善,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教学设施、设备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需加大投入。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校需要更新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设备和教学实验的科技含量,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或者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培训,进而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
4.在评价制度完善方面
内蒙古地方本科院校现有的考试评价制度相对落后,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考虑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建立由学校、实习单位、用人单位、行业团体、技能鉴定机构共同参与的人才质量社会监控体系。实现评价内容的多样化,改变过于注重知识评价学生质量的传统做法,实行知识、能力、技能的综合考核,建立以应用能力为主的质量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建立一个科学、规范、可操作、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系统。
参考文献:
〔1〕〔7〕刘健,王春,李奎山.应用型人才的层次及其实践环节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8).
〔2〕刘耘.务实致用:对地方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05).
〔3〕金国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4.
〔4〕〔6〕周敏.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
〔5〕李瑨孺.基于能力结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
〔8〕周绍斌.高等院校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5.
〔9〕〔12〕陈仲庚.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结构研究[J].现代大学研究,2008,(01).
〔10〕宋思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构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01):11-13.
〔11〕陈晓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08,(01).
〔13〕杜承铭.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构建及实现[J].教育与职业,2006,(32).
〔14〕魏朱宝,刘红.“错位”与“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07).
〔15〕〔17〕张兴旺,吕树清,查小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江西教育科研,2007,(08).
〔16〕金凌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4).
〔18〕季桂起.探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J].中国大学教学,2009,(03).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