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来华留学生汉语专业“教学做考”一体化教改设计

2020-03-20 03:48黄柳菱
文教资料 2020年1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

黄柳菱

摘    要: 为探索符合东盟来华留学生特点的汉语国际教育新模式,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对东盟来华留学生进行学习需求、社交需求、考级需求三方面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2014年国家汉办颁布的汉语通用课程新课标,在汉语专业策划并开展东盟来华留学生“教学做考”一体化教改设计的实证研究,总结取得的成效和遇到的困难。

关键词: 汉语国际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    对外汉语    第二语言教学    东盟来华留学生

位于中越边境的M高校是一所师范类的新晋本科院校,开办来华留学生教育十余年来,规模不断扩大,质量逐渐提升。从把个别外国学生插班到中国学生中跟班学习的短期培训,到能够开办正规的本科学历教育,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如今已经达到三百多人的来华留学规模,来华留学的国家和对外签约合作的单位不断增加,提高了该校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声誉,是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教育改革开放的缩影。

笔者于2019年3月至今在M高校同时担任2016级、2017级、2018级三个年级三个班汉语言文学专业来华留学生的专业教师及专业负责人和班主任的实际工作,面向的全是東盟国家的来华留学生。笔者所指的“教学做考”一体化教改设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并实施的。

一、“教学做考”一体化教改设计的目的

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1]。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二语教学的一个分支,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既影响教学评价,又影响教学效果,更影响来华留学生长远的毕业就业、学校招生、专业建设等方面,因而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开放的重要问题。在来华留学生教育理论层出不穷,不同地区和学校教育实践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为了确立合理又合乎实际的办学定位,教学改革成为必然的选择。

(一)攻克来华留学生的学习难点

1.教师应当学会换位思考

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学生,汉语就是外语。尤其对于高中毕业汉语零起点的来华留学生来说,学汉语更有其难处。但M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来华留学生的教师基本都是学中文专业出身,从教国内学生临时转过去的,一边教中国人,一边教外国人,容易把教中国人的思维直接套在外国人身上。来华留学生所学的专业名称与国内本土学生一样,都叫汉语言文学专业,使两者更加难以区分。

比如M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来华留学生的“汉字书写”课,连续开设三个学期,前两个学期都以行书和楷书的描红字帖作为教材,请美术学院的书法教师来教,到了第三个学期,就换成教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三笔字”课程的教师来教。这样的教学安排显然是以国内本土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生作为标准的,并未考虑到来华留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其实,根据笔者对M高校来华留学生的访谈,了解到东盟来华留学生因为来自非汉字文化圈国家,学汉字面临的最大困难不在于把汉字写得多美观和用什么笔写,而在于“识字”。绝大多数东盟来华留学生不能迅速辨认出汉字的构造,看着印刷体的汉字照葫芦画瓢,很容易画错,多出一竖,少了一撇。已经学了三年汉语的东盟来华留学生,尚且不能识别中国人手写的汉字,尤其是稍微潦草的汉字,凭着记忆写汉字的时候,常常写错。因此,作为母语是汉语的中国教师,必须换位思考,解决来华留学生“汉字难学”“汉字难教”等问题。有学者认为来华留学生的识字教学可以部分借鉴中国小学生的识字教学,但又不能全盘照搬[2]。已经有学者尝试从中国传统字理教学角度探索解决来华留学生的识字问题[3][4]。

像“商务汉语”这样的课程,由于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已经设有专门针对母语非汉语考生的商务汉语标准化考试(BCT)[5],因此“商务汉语”应该是“商务知识+汉语知识+应试技巧+实践技能”四位一体的课程。这要求教师换位思考,在熟悉BCT考试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与国内本土学生不一样的教学设计。

2.教学可以适当使用媒介语[6]

对外汉语教学不是单一地向外国人灌输中国文化,而是中国文化与其他很多国家文化的对话。东盟国家的公民在东盟各国范围内是免签的,他们国家国土较小,与多个国家相邻,民间文化往来频繁,多国文化交融,这种多元文化与中国单一文化的环境有一定的差别。东盟来华留学生绝大多数都掌握多个国家的语言,比如老挝的来华留学生至少都掌握老挝语、泰国语、英语,除了汉语以外,他们对日语、韩语也非常感兴趣。因此,发挥他们的多语特长和多元文化背景特色优势,强化口语和肢体语言并用的应用翻译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来华留学生区别于国内本土汉语专业的办学方向,面对的也是更加国际化的高端就业前景。笔者换位思考感受来华留学生作为外语学习汉语的障碍,比如“警告”(notice)、“厘米”(centimeter)、“樱花”(さくら)等词,适当地使用英语等国际通用的大语种或者留学生所在国家的母语作为媒介语解释,比单纯地用汉语解释更容易让学生明白,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突破来华留学生的社交障碍

学校课堂作为汉语传播环境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来华留学生与国内本土学生之间的关系中,也存在不同程度和表现形式的社交障碍。这些社交障碍影响汉语教学效果,也困扰着教学双方,尤其是母语非汉语学习者的身心健康。对以往的教学环境和社会关系的社交局限性有所突破,是“教学做考”一体化教改设计的第二项重要宗旨。

对外汉语教育是向海外推广中国文化,推广汉语,维护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平,巩固中外官方和民间外交基础,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声誉,保证中国对外开放及长治久安的重要大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外汉语教育工作,并且成立了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每年设立高额的孔子奖学金,设立HSK考试,在世界各地成立孔子学院,大力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的人才。但是,过去M高校的来华留学生习惯教师“人灌+机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养成来华留学生学习惰性,也形成上课是老师的事情,不是学生的事情的思维误区。来华留学生去上课就是听课、写作业、对答案。师生均不重视学生自身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在实际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应用和提高。

来华留学生教育并非国民教育,对外汉语教育绝不能与面向中国公民的本土汉语教育混淆。无论是从以上大的方面还是在教学理念、教材选定、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小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来华留学生自费来中国留学,需要的是一种服务。他们大多数是商人的后代,从小家境优越,见识多广,经常去东南亚各国旅游,有家族企业可以继承,他们的就业方向不是从商就是做翻译,与M高校国内本土学生的培养定位是边远山区乡镇中小学教师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对实用性强的课程感兴趣,如果觉得学不到有用的东西,就会转学或退学,导致生源流失。

(三)结合等级考试提高教学质量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2018〕规定,汉语言专业的来华留学生毕业和拿到学位的一个硬性条件是通过HSK第5级。根据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2014年颁布的汉语教学新课标和2014年以后的HSK考试命题大纲,再对照M高校来华留学生在汉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以上所说缺失情况就愈发明显。国家汉办2014年颁布《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下文统称“新课标”),直接对应2014年以后的HSK考试命题大纲。HSK考试分为四个板块,见下图:

从赋分情况看,每个板块只能占25%左右的比重,不会再多,因此基本可以判断,语言知识只是其中一个板块,如果在授课过程中,只关心语言知识部分,而忽略其他的板块,那么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考生考得再好,最多只能得到25%的分数,而其他75%的分数将拿不到。

过去的汉语国际教育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当今国际范围内的华文教育机构开办背景各异,尤其以台湾地区2011年成立的台湾书院与孔子学院之间的竞争最激烈[7]。台湾书院之所以在海外很有市场,正是瞄准了中国大陆汉语推广的缺失。孔子学院总部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汉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障碍。

从2014年开始,国内外的汉语国际教育已经发生突破性的转变,教育目标更侧重传播,而“汉语国际传播”一词逐渐取代“汉语国际教育”的主导地位,成为学术热点和教育一线实践。为了解决这些汉语推广的问题,解除障碍,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组织了全球范围内最好的汉语教师及欧盟语言框架的国外专家重新制定了汉语教学的课程标准[8]。按照国家规定的2014年的汉语教学新课标,已经把单纯注重语言知识传授调整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沟通能力、国际视野,以实现培养国际型汉语人才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做考”一体化教改设计的方案

三、“教学做考”一体化教改的反思

综合本研究的东盟来华留学生“教学做考”一体化教改设计在M高校的实施情况看,有得也有失。

从已经取得的成效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情感交际策略、围绕课本及与课本相关的学习资源、跨学科视野等标准。笔者组织学生围绕课本话题,要求他们在课外补充资料制作PPT,之后在课堂上演讲。已有部分来华留学生学生踊跃演讲,现场互动气氛热烈,并自发在朋友圈分享教学过程的照片和视频。

落实了新课标提出的文化知识、文化理解、文化比较等标准。笔者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引导来华留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习题的语境和言外之意,就课文提出的话题进行分小组讨论,参照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举办的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和江苏卫视脱口秀综艺节目《世界青年说》的形式,进行教改成果汇报展演。

就遇到的困难而言,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受老旧教材传统思维的束缚

目前M高校的来华留学生汉语授课教师基本采用1996年标准编写的《发展汉语》系列、1999年初版的《汉语教程》系列教材。笔者任课之初跟着使用这些老旧教材,很快发现这些教材(包括其修订版)的教学理念、词汇、课文内容已经距今二十多年,滞后于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不能满足高素质国际汉语人才培养的需要。

“教学做考”一体化教改设计在课本基础上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打破课内课外的界限,不再是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容易被视为“不务正业”,被误解为“脱离HSK考试大纲和汉语教学的重点”。

一些老旧教材不符合国家最新的相关规范,不应再继续使用。2015年至今,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组织世界各地孔子学院最优秀的汉语国际传播教师,博士、博导等编著了大批以新HSK考试和新课标为依据的教考结合汉语教材,体现了最新的教学科研成果,应当积极使用。

(二)对新HSK考试和新课标不了解

通過HSK(一级)的考生可以理解并使用一些非常简单的汉语词语和句子,满足具体的交际需求,具备进一步学习汉语的能力。

通过HSK(二级)的考生可以用汉语就熟悉的日常话题进行简单而直接的交流,达到初级汉语优等水平。

通过HSK(三级)的考生可以用汉语完成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基本交际任务,在中国旅游时,可应对遇到的大部分交际任务。

通过HSK(四级)的考生可以用汉语就较广泛领域的话题进行谈论,比较流利地与汉语为母语者进行交流。

通过HSK(五级)的考生可以阅读汉语报纸杂志,欣赏汉语影视节目,用汉语进行较为完整的演讲。

通过HSK(六级)的考生可以轻松地理解听到或读到的汉语信息,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用汉语流利地表达见解。

上面这个表格曾经在M高校来华留学生的微信群里流传过,但一些师生对于HSK高级别(四级、五级、六级)考试中明确要求的“就较广泛领域的话题进行谈论”“欣赏汉语影视节目”“用汉语进行较为完整的演讲”等非传统语言知识的能力要求置若罔闻,或者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仍然把HSK汉语水平考试视为多做一些真题和模拟题,靠死记硬背生词、语法,教师临时讲解一些解题技巧就能通过一般考试,没有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

新课标已经颁布了五年,近五年HSK考试都是按照这个标准命题的,国家目前所要求的“教考结合”正是这样的教考结合。HSK考试是一项由国家汉办命题的标准化汉语水平考试,而不是由某校教师命题的课程考试,也不是根据某一本脱离考试大纲的教材所命题的考试。该考试的原始分都会根据固定的通过率换算成标准分,因此M高校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水平实际上是以全球HSK考生的平均水平衡量的。从这个意义上说,HSK考试的确是检验一所办学机构汉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虽然M高校的师生过去对新课标很陌生,对其的认识和适应需要一个过程,但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汉语教学机构早已落实,M高校的来华留学生实际上是难以与其他汉语教学机构的外国学生在同一个考试中竞争的,因此对新课标的执行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丁国琳.汉语言(对外)专业日韩本科生学习需求调查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2]刘宇.从小学识字教学看在华留学生汉字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02):7-8.

[3]刘远东.字理识字法在韩国留学生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

[4]曹婧一.留学生识字教学策略设计[J].华章,2011(25).

[5]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商务汉语考试BCT·B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6]马作原.对外汉语教学中媒介语的应用[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7]林崇胜.台湾书院如何走向世界[EB/OL].http://ihl.cankaoxiaoxi.com/2011/1102/5043.shtml.

[8]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修订版[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05.

[9]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汉语考试HSK[EB/OL].http://www.hanban.org/tests/node_7486.htm.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