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守军 黎 燕 张 敏 何 盼 赵 敏 唐春然 曾云龙*
(1.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理论有机和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细聚合物可控制备与功能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湘潭 411201;2.湖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量子点(QDs)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特性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在化学、医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成像技术和化学生物传感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1,2]。早期研究的QDs主要由Ⅱ-Ⅵ族或Ⅲ-Ⅴ族元素组成的纳米晶[2],但在制备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环境生物毒性风险。为了解决这些不足,科技工作者研发了许多新型QDs[3,4],SiQDs就是其中的一类[5]。SiQDs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且制备方法简单,环境友好,非常适于构建化学生物传感检测平台[6,7]。然而,SiQDs在化学生物传感中的应用研究还不够,尤其是在生物毒素检测方面的研究更少。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 B1)具有强毒性,是已知的最强致癌物之一[8,9]。产生黄曲霉毒素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植物及其果实中,受其污染的植物与果实会留下其代谢物黄曲霉毒素,这也是AF B1引发食品安全的原因之一。因此,对食品与药品中AF B1的监测非常必要。目前检测AF B1的方法主要有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法等[10-12]。但这些方法通常存在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技术要求高,所用试剂非常容易失活,分析成本高等不足。核酸适配体(Aptamer)具有高特异性识别与结合功能,使待测试样的处理大为简化,与抗原/抗体等试剂相比,核酸适配体稳定性高、成本低廉,因此,被广泛地用于食品药品分析、环境检测、药物筛选等领域[13-15]。本工作拟以咪唑基水溶性SiQDs为荧光探针,发展新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AF B1生物传感检测方法。
RF-5301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DHG-9146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KQ-5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FHS-2A型可调高速匀质机(策途精密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黄曲霉毒素B1(AF B1)、黄曲霉毒素B2(AF B2)、黄曲霉毒素G1(AF G1)、赭曲霉毒素A(OTA)、伏马毒素B1(F 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北京华安麦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AF B1具有特异性响应的巯基修饰的寡核苷酸序列(OLN):HS-AAA AAA GTT GGG CAC GTG TTG TCT CTC TGT GTC TCG TGC CCT TCG CTA GGC CCA CA[13]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三甲基硅咪唑、柠檬酸三钠、HAuCl4、NaH2PO4、K2HPO4、三(2-羧基乙基)膦盐酸盐(TCEP)等均为分析纯(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2.7 nmol/L Au纳米粒子(AuNPs)按文献方法[16]制备,其浓度按文献方法[17]测得。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1.2.1 水溶性SiQDs的制备水溶性SiQDs按文献方法[7]合成。将1.0 g柠檬酸三钠溶于27 mL水,快速搅拌下滴加6.7 mL三甲基硅咪唑,于室温下避光继续搅拌30 min,然后转入高压反应釜,在220 ℃下反应2 h,让其在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室温,将水热反应制备的溶液置于1 kDa透析袋中透析除去大颗粒杂质,即得到SiQDs分散液,置于4 ℃储存备用。临用时,取此储备液用水稀释20倍。
1.2.2 AuNPs/寡核苷酸/SiQDs复合物制备按文献方法[18],将巯基修饰的OLN经TCEP活化,然后加入AuNPs,摇匀,再用pH=3.0 的0.5 mol/L酒石酸-HCl缓冲溶液稀释,孵化30 min后,离心,弃去离心液,再用pH=5.5的1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冲洗沉淀,离心分离,如此三次后,将沉淀分散至水中,得到AuNPs/OLN分散液。向AuNPs/OLN分散液中加入SiQDs溶液,再加入pH=5.5的PBS(10 mmol/L),摇匀,静置反应10 min,即得AuNPs/OLN/SiQDs复合物,离心沉降,弃去离心液,沉淀用pH=5.5 PBS洗涤3次,离心,除去离心液,制得AuNPs/OLN/SiQDs复合物。将所制备的AuNPs/OLN/SiQDs超声分散于pH=7.5 PBS中,即得AuNPs/OLN/SiQDs分散液,备用。
1.2.3 AF B1分析取AuNPs/OLN/SiQDs复合物分散液,向该分散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AF B1标准系列溶液,混匀反应5 min,离心分离(12 000 r/min,15 min),取上层离心液,分别测定它们的荧光强度。按同样的方法,向AuNPs/OLN/SiQDs复合物中加入其它真菌毒素(AF B2、AF G1、F B1、DON、OTB和ZEN),进行AF B1复合物传感体系的选择性试验,控制AF B1 的浓度为0.5 ng/mL,其它真菌毒素的浓度均为10 ng/mL。以上实验均以360 nm为激发波长,测定荧光发射光谱(最大发射波长为442 nm)。光谱测定都在室温下于10 mmol/L PBS(pH=7.5)中进行。所得数据均为三次测定平均值。
在本工作中,先将巯基修饰的OLN与AuNPs通过自组装,形成AuNPs/OLN,由于AuNPs和OLN都带负电荷,形成的AuNPs/OLN也带负电荷;表面带咪唑基团的SiQDs带正电荷,将该SiQDs加进AuNPs/OLN体系后,AuNPs/OLN与SiQDs通过静电自组装形成AuNPs/OLN/SiQDs复合物,复合物中SiQDs表面的正电荷被中和,AuNPs具有强烈猝灭QDs荧光特性[19]。因此,处于复合物中的SiQDs受AuNPs和外部电荷变化的共同作用,其荧光猝灭。向AuNPs/OLN/SiQDs复合物溶液体系中加入AF B1时,AF B1与复合物中的OLN发生特异性反应,生成AuNPs/OLN/AF B1并释放出SiQDs,释放出来的SiQDs的环境得以恢复,同时也摆脱了AuNPs的影响,其荧光得到恢复。SiQDs荧光光谱图和AuNPs/OLN/SiQDs复合物荧光猝灭与恢复的荧光光谱见图1。在AuNPs/OLN/SiQDs复合物溶液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AF B1,测定其所对应的荧光强度,建立AF B1浓度与体系的荧光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样品中AF B1的分析检测。
图1 (A)SiQDs荧光激发光谱(a)与发射光谱曲线(b);(B)SiQDs荧光光谱(a)、SiQDs在AuNPs/OLN/SiQDs复合物中荧光猝灭(b)和AF B1存在时荧光恢复(c)曲线Fig.1 (A)Fluorescence excitation(a) and emission(b) spectra of SiQDs;(B) Fluorescence spectrum of SiQDs(a),fluorescence quenched in AuNPs/OLN/SiQDs complex(b) and fluorescence recovered in the presence of AF B1 in the complex systems (c) of SiQDs
研究了AuNPs/OLN复合物中OLN与AuNPs的摩尔比(OLN∶AuNPs在150~250范围)对SiQDs荧光猝灭和恢复的影响。实验显示,OLN为AuNPs的150至220倍时,SiQDs的荧光猝灭随OLN的比例增大而增强,220倍时达到最大,再增大OLN用量,荧光猝灭程度下降。向发生荧光猝灭了的体系中加入AF B1,体系的荧光恢复程度随OLN的增大,在150~200倍范围呈线性增强,且220倍时达到最大。产生这种现象可能是随着AuNPs的表面OLN增大,在AuNPs/OLN/SiQDs复合物中,SiQDs受到更多的OLN(负电荷)的影响,引起更强的表面电性变化,使体系荧光猝灭程度更为强烈。同时,随复合物中OLN量的增大,处于自由状态下的SiQDs与在复合物中的SiQDs的表面电荷变化也增大、因此向复合物体系中加入AF B1后,释放出的SiQDs的荧光恢复程度也增强。当达到220倍时,体系的荧光猝灭和恢复都达到最大。由于AuNPs表面有限,AuNPs表面上OLN的量越大,OLN彼此间的距离越小,这不仅会阻碍SiQDs与AuNPs/OLN的结合,还会阻碍SiQDs从AuNPs/OLN/SiQDs表面脱离进入溶液,使荧光的猝灭与恢复程度下降。故在后续实验中选择OLN的用量为AuNPs的220倍。
在pH=4.0~10.0范围,研究了pH对体系荧光恢复的影响,结果见图2。从图中可见,在pH=4.0~7.0时,体系荧光强度随pH升高而显线性增强,在pH=7.0~10.0范围,荧光强度稳定,改变pH,荧光强度不变。这种现象可能是SiQDs对H+敏感。在酸性条件下,SiQDs表面咪唑基接受质子发生电荷传递,同时诱导SiQDs发生团聚,引起荧光猝灭。综合考虑,在后续实验中,控制溶液为pH=7.5。
实验还考察了NaCl对体系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浓度在50 mmol/L以下时,对体系荧光无明显影响。
在室温下,考察了孵化时间对荧光恢复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可见,孵化时间5 min,体系荧光迅速恢复;继续延迟孵化时间,体系荧光强度不再变化。说明AF B1迅速与复合物中OLN结合并释放出SiQDs。因此,可以实现样品中AF B1的快速测定。
图2 pH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Fig.2 Influence of pH o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system
图3 孵化时间对体系荧光的影响Fig.3 Influence of incubation time o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system
控制AF B1浓度为0.5 ng/mL,其它真菌毒素浓度为10.0 ng/mL,试验了(AF B2)、(AF G1)、DON、F B1、OTA和ZEN等真菌毒素的影响,结果见图4。结果显示,AuNPs/OLN/SiQDs复合物传感对AF B1呈现高特异性,其它真菌毒素的存在对AF B1测定无明显干扰。
在pH=7.5的PBS中,依次在AuNPs/OLN/SiQDs体系中加入AF B1标准溶液,用PBS稀释至2 mL,室温下孵化5 min,测定体系荧光强度,结果见图5。从图5可见,随着AF B1浓度增大,荧光强度迅速增强。将AuNPs/OLN/SiQDs分散体系溶液的荧光强度记为F0,将加进不同浓度的AF B1标准溶液的体系荧光强度记为F,则体系荧光恢复程度为F-F0,从图5的插图中可以观察到,体系的荧光恢复程度与AF B1浓度在0.01~1.0 ng/mL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F-F0=7.689+147.227c(c:ng/mL),相关系数r为0.9971,方法检出限(3σ)为8 pg/mL。
图4 AuNPs/OLN/SiQDs复合物传感分析的选择性Fig.4 Selectivity of AuNPs/OLN/SiQDs sensor assayConcentration of AF B1:0.5 ng/mL,others:10.0 ng/mL.
图5 体系荧光强度随AF B1浓度的变化情况Fig.5 The dependence of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AF B1Inset shows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F0 and AF B1 concentration within the range of 0.01-1.0 ng/mL.
实验所用巧克力样品购自本地超市。称取25.0 g巧克力和5.0 g NaCl,置于高速均质机搅拌缸中,加入100.0 mL甲醇,1.25 mL二甲基甲酰胺,加盖,高速均质1 min。将均质的样品倒入折叠好的滤纸筒中过滤,收集滤液。取10.0 mL滤液,加10.0 mL水稀释,用11 cm玻璃纤维滤纸过滤至滤液澄清,即得巧克力试液,按发展方法测定。从表1中可知,该方法测定实际样品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差(RSD)分别为94%~106%和2.1%~3.5%。表明该传感体系适用于巧克力中痕量AF B1的检测。
表1 巧克力中AF B1的检测(n=3)Table 1 Detection of AF B1 in chocolates(n=3)
构建了新型纳米生物复合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对AF B1呈现出高灵敏和高选择性。同时,通过变换硅量子点纳米复合物中的核寡苷酸,可望检测不同的真菌毒素,拓展了硅量子点的应用范围,也为检测复杂食品体系中痕量真菌毒素提供了一种新的灵敏、准确、简易、快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