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方,张淑艳,郭 静,李 冰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00)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护理服务领域需逐步从医疗机构向社区和家庭拓展,服务内容从疾病临床治疗向慢性病管理、老年护理等方面延伸[1]。所以为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健康需求,高职教育所培养的社区护士的数量和能力均需提升。社区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包含社区护理工作所必备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护生通过传统课堂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社区护理岗位胜任力有待提高,所以需要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做中学”作为教学法的基本要义在于以学生活动来架构课程,以直接经验的获得为核心,在情境化的教学场域中,通过学生的各种“做”——观察、实验、探究、劳作、游戏等来组织实施教学[2],已经有教师将其应用于护理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翻转课堂是指将知识的传递移到课外让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充分利用课堂上面对面的机会进行积极的社会化互动,实现深度学习[4]。我院基于“做中学”理论,依托自建的在线开放课程——社区护理技术,结合实际工作内容进行翻转课堂,以增进教学互动,提升学习效果,现报道如下。
2019年2月至7月,选取我院2017级护生32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 162人,年龄 18~22岁,平均年龄(20.58±0.21)岁;女性156名,占96.30%,男性6名,占3.70%。对照组158人,年龄 17~22岁,平均年龄(20.49±0.53)岁;女性 154 人,占97.47%,男性4名,占2.53%。两组护生在年龄、上学期综合测评成绩、健康教育能力得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实训以教师示教和学生练习为主,课后完成作业。实验组基于“做中学”理论,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社区护理实训教学。课前,护生明确任务,利用在线开放课程SPOC平台资源发现问题,制订计划书;课堂上,教师引导护生解决疑难点,实施计划;课后,护生登录平台,完成自测,上传实训报告。
1.2.1 确定实训项目 由社区护理学授课教师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成立“做中学”课程改革小组。教师负责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并授课,入选标准:讲师及以上职称;至少5年该课程任教经历。护士负责指导教学和考核,入选标准: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5年以上社区护理工作经历。小组成员充分学习“做中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及方法步骤,结合课程特点,确定教学实施路线的5个步骤为:情景呈现、发现问题、制订计划、护理实践、评价记录,并将实训内容确定为4个项目:(1)社区健康档案,包括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社区健康档案的管理;(2)社区健康教育,包括社区重点人群保健、常见社区慢性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健康教育;(3)家庭访视,包括新生儿家庭访视、常见社区慢性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痴呆等)家庭访视;(4)社区急救,包括社区急性事件救护、社区意外伤害救护。
1.2.2 开设社区护理技术在线开放课程 根据实训项目知识需求,制作课程资源,包括微课、教案、多媒体课件、测试题、讨论区、知识拓展等,并上传至在线开放课程SPOC平台。
1.2.3 开展社区护理实训教学 实验组护生基于“做中学”理论,开展社区护理实训教学:(1)课前准备。情景呈现,发布任务,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提前两周发布实践情景及任务,并同时发布相关知识,包括微课、多媒体课件、知识拓展等。护生7~8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机或者电脑获取学习资源。发现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问可以通过讨论区师生互动。制订计划,尝试设计实践任务计划书,并上传至学习平台,护生互评,教师指导,给出修改意见,确保其合理性。(2)课堂教学。首先引导护生解决疑难问题,然后进行护理实训,按照计划书实施护理措施,形式根据实践内容合理安排,包括实地考察、情景模拟、服务性学习等,地点包括校园、社区护理实训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实践结束后,引导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和汇报,进行自评和他评,最后记录实训报告。(3)课后强化。护生完成在线开放课程发布的单元作业和单元测试,并将实训报告上传至平台,用于评价和交流。
1.2.4 效果评价(1)技能考核成绩。采用省级护理技能大赛的形式在实训室对两组护生进行技能考核,引入标准化病人[5],满分100分,包括实训流程50分,护理质量10分,人文关怀15分,沟通能力15分,应变能力10分。监考教师为3位,取平均分,60分及格。(2)健康教育胜任力。采用由祝览铭[6]编制的实习护生健康教育胜任力自我评价问卷,该问卷包括评估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教育、执行健康教育和评价健康教育4个维度,40个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6,Cronbach's α为0.940,信度和效度良好。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计数资料以人数、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表1 两组护生技能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生技能考核成绩比较(±s,分)
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t值P值实训流程43.57±2.3941.82±4.301.0260.306护理质量7.28±0.945.64±0.864.1510.000人文关怀11.91±1.2410.27±2.002.0610.040沟通能力12.04±1.899.67±1.922.6780.007应变能力23.78±3.8922.53±4.652.1670.032总分82.45±4.1572.68±7.993.8960.000?
表2 两组护生健康教育胜任力得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生健康教育胜任力得分比较(±s,分)
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t值P值评估健康教育47.90±3.3843.40±5.212.1260.034计划健康教育27.03±2.1225.02±2.871.9910.047执行健康教育37.10±2.8531.40±3.503.3680.001评价健康教育36.20±3.0831.90±4.382.3260.021总分150.60±4.22133.70±7.594.5340.000
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技能考核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做中学”理论的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社区护理的实训教学中,可以提升技能成绩,与谈学灵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原因是将“做中学”引入社区护理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更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内化。选取合适的项目,理论联系实践,首先将常用社区情景呈现给护生,引导护生去发现问题后,尝试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熟悉实训流程。随后在尽量贴近真实工作场景的护理情境中去实践,有利于沟通和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随时处理突发状况,锻炼应变能力,提升护理质量。通过评价记录,书写报告来梳理知识,查漏补缺,强化掌握实训流程。而且在线开放课程SPOC平台支撑整个学习过程的翻转,打破了学习时空限制,网络和面授双重交互,师生有效沟通和互评,有利于提升学习体验和教学质量。两组护生实训流程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高职教育注重护生技能训练,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实训课所占课时比例较高有关。建议在社区护理实训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翻转课堂,尽量引入真实的工作情景,引导护生“做中学”,在熟练实训流程的同时,锻炼沟通、人文关怀、应变能力等临床综合能力,提升实训教学质量。
表2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健康教育胜任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做中学”理论的翻转课堂模式可以提升护生的健康教育胜任力,与陈颖超[8]所持观点一致。“健康中国”行动提出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并对重点人群及常见慢性病患者的知识知晓率制订了指标,这对护生的健康教育胜任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将“做中学”引入社区护理实训教学,护生需要通过案例去发现问题,部分项目如健康教育、家庭访视等需要深入社区,与社区居民直接沟通,准确了解居民情况,搜集患者资料,发现问题,锻炼护生评估健康教育的能力。合理制订计划,与居民,教师和同学共同讨论,确保计划的可行性。按照计划去执行,鼓励护生丰富健康教育手段,增强执行力。引导学生对指导人群进行效果评价,对本小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书写实训报告,上传平台,用于教师评分和护生交流,提升评价健康教育能力。建议教师在社区护理教学中,合理设计实训内容,将部分授课地点设置在社区内,增加护生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机会,能够针对居民状况去进行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提升护生的健康教育胜任力。
本研究基于“做中学”理论,借助社区护理技术在线开放课程开展翻转课堂,在提升实训操作成绩的同时,也锻炼了护生的健康教育胜任力、人文关怀、应急处理等临床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SPOC平台,提升教学质量。今后可尝试将此模式应用于健康促进相关课程如老年护理等的实训教学及社区护士的培训中去,借助网络资源,创设工作实景,充分实现在做中学,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