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娟,孔秀娟,卢伟忠,林中翔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广东 潮州 521041)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据推算,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为2.9亿,死亡率居首位。影像学检查对心的形态结构及功能都能有效反映,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该专业学生只有掌握了心脏正常的位置、外形、心腔结构、血管等知识,才能判断出异常情况,将来才能拍出高质量的影像片。因此,本次课对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尤为重要。那么,如何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在课前,笔者与组内其他教师共同讨论、集思广益、一起备课,认真分析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等,确定了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以及效果评价方法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教学设计与实践如下。
本次课选自解剖学第八章“脉管系统——心”。教材从心的功能引入,描述了心的位置和外形,分析了各个心腔的形态和功能,阐述了心壁的微细结构、心的传导系统、心的血管、体表投影及心包等内容。结构名称较多、功能联系较复杂,难理解、难记忆。因此,对内容进行梳理、优化和整合,确立了3个教学任务,分别是明确心的位置、体表投影、心包;明确心的外形;明确心各腔的形态。使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方便学生理解掌握。
结合学情特点及解剖学教学大纲,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心腔的形态,以及体表投影和心包结构;理解心瓣膜的形态和功能;了解心壁的微细结构和心的传导系统。(2)能力目标: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案例引入、问题导向、微课等方式方法,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联系相关的临床疾病,锻炼临床应用能力。(3)职业素养目标:爱护模型、尊重标本;体会心脏病患者的痛苦,理解健康的重要,懂得关爱和帮助有心脏疾病的人,逐渐培养严谨细心、尽心尽力为患者服务的高尚职业道德。
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心的位置和外形、心腔的形态、体表投影、心包等,才能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此为教学重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差、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心瓣膜形态和功能的理解存在较大困难,因此,该内容是本次课的难点。
本次教学对象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他们学习兴趣低、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但日常使用手机的频率比较高,能迅速掌握运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学习的能力,也更喜欢用这种方式来学习。
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利用思维导图、任务驱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授课在实验室进行,结合心的模型、猪心、多媒体等创建教学环境,根据学习目标设置任务,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通过教师提问,或是在实践和游戏过程中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适时提出学生熟悉的相关案例,通过组织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辅以多媒体教学和模型及猪心演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中教、做中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质量。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1)启发式学习法:在教师的引导下,由简到难、逐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自主学习法:在制作思维导图、观察心的模型等过程中,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和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合作学习法:在案例讨论等过程中,组员共同合作、互相促进,有效解决问题;(4)总结提高法:将已学知识进行总结,并讲解给其他同学和教师,巩固知识、加强记忆。
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准备、组织教学及情景导入、新课讲授、课堂总结4个环节。本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将游戏、绘图、移动终端学习平台(“学习通”)等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学、做、评为一体,师生合作,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准备:随机分组,以组为单位完成教师上传的预习任务,包括以学习目标为指导阅读教材内容、熟悉上课流程、绘制思维导图并上传等。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多媒体、心的模型、猪心及解剖猪心所需器械等。
利用“学习通”签到检查人数,强调实训室纪律,稳定学生情绪,调节课堂气氛。利用“学习通”随机选人,汇报案例讨论结果。通过比较、思考,激发学生的求证思维,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组思维导图,教师进行简单点评,选出最佳作品,引出本次课将要完成的3个任务。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为避免学生疲劳犯困,每一个任务都设置了不同的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把学习的主动权逐步交给学生,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具体实施如下。
3.3.1 明确心的位置、体表投影、心包及心包腔的概念 生活中,大家对心脏的位置和跳动有基本的认知。所以该任务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首先,请学生自主学习,互相找出彼此心脏的位置、用手去感知心跳,同时通过“心在胸部还是腹部?在左边、中间还是右边?”等问题互相提问、深入体会,进而对心的边界进行讨论。由生活到课堂,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次,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再次,请学生在“学习通”平台做相关练习,评价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最后,通过观看正常的胸部正位片,联系临床进行小结。再通过“靴型心”的胸部正位片和问题“正常心脏的外形到底是怎样的呢,有哪些特点呢?”顺利引入下一任务。
3.3.2 明确心外形的特点 心外形相关结构名称较多,结合心的模型和新鲜的猪心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各个名词的理解,以及整个心脏外形的掌握。首先,学生自主观察模型并讨论,在模型上找到心的“一尖、一底、两面、三缘、三条沟”,使抽象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其次,教师结合图片和模型逐一讲解,强调重点,使学生加深理解、加强记忆。再次,教师用猪心演示心的外形特点,激发兴趣。最后,开展游戏“大家来找碴”。用“学习通”随机选人,被选到者用模型讲解心的外形,其他组成员来找碴,活跃了气氛,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高。
3.3.3 明确各个心腔的形态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各个心腔的入口、出口及心室内的瓣膜。需要结合血流方向,逻辑性比较强,尤其心瓣膜的形态和功能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先对右心进行讲解,将左心内容留给学生自主学习。(1)教师讲解:采用问题引导,用一个一个的小问题(例如:右心房的血由哪而来,要到哪去?)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导学生思考,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结合多媒体教学,讲解右心心腔及瓣膜,使学生能清晰地理解该部分内容。(2)猪心解剖:在投影仪下,教师对猪心进行解剖,示教右心心腔的结构及瓣膜,巩固知识。(3)播放微课《心瓣膜》:心瓣膜是难点,本次微课采用边画边讲的形式,层层深入剖析瓣膜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帮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同时可以使精神高度集中的学生稍微放松一下,张弛有度,提高学习效率[1]。(4)自主观察心腔模型:请学生仔细观察心腔模型,理论联系实践,回顾右心心腔的结构及瓣膜。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通过和组员讨论、学习和探究左心的心腔结构和瓣膜,并填写全心心腔结构表,确认4个心腔的结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5)效果评价:请学生绘制全心心腔结构图。以图形方式表现解剖学知识,既可使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帮助其加深记忆[2];既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6)拓展延伸:通过设置问题引出“心的血管、传导系统”等内容,让学生自学了解。
在教师的带领下共同讨论并确定案例问题的答案,结尾点题,答疑解惑。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和学生共同总结本次课内容,再次强调重、难点,强化记忆。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完成练习题、绘制思维导图、浏览相关医学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
教学结束后,对采用本次精心设计教学的2018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小测验,平均成绩为85.2分,明显高于运用传统教学法的2017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69.4分),见表1。
表1 2017、2018级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解剖学小测验成绩比较(分)
本次课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一体化教室及移动终端,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移动终端“学习通”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反复学习,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应用解剖学知识分析临床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3]。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丰富教学、促进学习、提高效率。将思维导图应用在解剖学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而起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积极作用[4]。传授了知识,教会了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学习的方法,使学习变得有趣而有效。教学评价从知识、技能、态度等多方面进行。以教学大纲和放射医学初级技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等作为评价标准,通过“学习通”、游戏、绘图等方式,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自评、互评和师生共同评价。最终达到协助学生掌握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抽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等目的。
本次课内容较多,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自主观察模型时间不足。教师要对内容十分熟悉,要有较强的控场能力,需要实验员教师的协助。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较差,课后要多开放实验室,增加锻炼机会。总的来说,本次解剖学教学基本达到了设定的目标,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