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芳梅 张浩
【摘 要】干燥综合征作为一种风湿性免疫疾病,具有口眼干燥,关节疼痛等症状。根据王海东教授的临床经验,其认为脏腑失调,津液亏虚而成,阴虚为本,瘀血等是干燥综合征的发病重要原因,其通常在治疗方面运用滋阴化瘀之法,同时兼顾他脏以及变证。本文将对王海东教授用中医诊治干燥综合症经验进行总结,为临床诊疗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滋阴化瘀;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1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侵及外分泌腺体,以口干、眼干、腮腺肿大。可累及多个系统,并造成关节、皮肤、气道、肺、肾等多系统损害,其患病率为0.1%~0.46%[1]。本病的西医具体发病机制如今仍未阐明,西医认为与免疫紊乱、内分泌紊乱、遗传因素等病因有关,现在还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法,主要治疗手段是防治因口、眼等干燥症状的产生,以及造成局部损伤[2]。本病属中医学“燥证”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干燥的症状,主要与津液生成乏源、输布障碍、肾精不足及损耗过多有关。王海东教授,甘肃省名中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本病病机认识清楚,将阴虚和瘀血归纳为主要问题,并用滋阴化瘀法治疗本病,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1 对干燥综合症的认识
干燥综合症多见于女性,可累及外分泌腺,病位在唾液腺、泪腺和汗腺。表现为唾液黏稠,口干严重,有时对干燥食品违法进行相关的吞咽,还有大便干燥;眼部干燥,或痒、或痛,或灼热;鼻腔干燥,还有结痂,可能出现鼻出血,咽喉干燥,声音嘶哑,伴有干咳和呼吸困难。《素问玄机原病式》曰:“载诸涩枯涸,干劲皱揭,皆属于燥。”因此干燥综合症应属于“燥证”的范畴。
1.1 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王海东教授谈到,干燥综合症是由于多脏腑功能发生阴虚内热,津液亏耗引起的。燥邪致病,其深刻的本质是阴虚津亏。《类证治裁》说“燥有外因,有内因,因于内者,精血夺而燥生”,外燥是由于六淫之燥邪侵袭,内燥则是阴虚羸弱体质导致的,总的方面还是因为津液全面代谢失调所致。《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说了津液代谢情况。脾主运化,居中焦之位,上通下达,将津液上传输到肺,肺主宣发,关液循行。肾和膀胱的可排除体液。另外,肝可调畅气机,运输、排泄津液均和气的运动有关,所以说气可以运行津液,去润养五脏六腑。肝经循绕目系,肝的疏泄功能,还有肝藏血均能对目的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可得,多脏腑功能的不调,所引起津液失调,可以进一步引起干燥综合症的发生。三焦为水道,可以通调水道,运行水液。人体内津液通达,脾运化,肺宣发,肾蒸腾,以三焦布达全身,肺、脾、肝、肾和三焦功能失调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肾是先天之本,属元阴、阳,五行属水,阴中太阴,藏精,为唾,是脏腑阴阳的根。如果先天禀赋不足、脏腑之精失养,失去肾精濡养,疾病就发生了。肾阴不充足,就会使肝阴也不足,肝失去了濡养,就会使肾阴损伤,肝肾阴也就虚了;肺是水上源,肾是主水脏,肺肾两脏阴液互生, 正所谓“金水相生”。肾阴不够了,肺没有了濡润,津就伤了,肺就燥了,所以就能够看到肺肾阴虚同时出现的现象。脾属于后天之本,肾属于先天之本,先天促后天,后天養先天,如果肾精少了,脾没有了健运的功能,脏腑失去了濡养,枯燥之象乃出现。叶天士指出“上燥治气,下燥治血,慎勿用苦燥之品,以免劫胃津”、“燥邪延绵日久,病邪必进入血分”。肝藏血,开窍在目,其液是泪,体阴用阳,肝脏的藏血功能关系着精血的盛与衰,肝阴减少,就导致了双目干枯,肝阴虚则肾阴极度亏虚,肾在液是唾液,肾亏则唾液分泌减少而致口腔干燥,肝肾阴均虚,精血就不足,导致津液进一步枯竭,燥象乃发生。
1.2 瘀血阻滞是病机关键
本病在中医学中是内伤疾病,季节性不明显,起病不易发现,发病时间长,病程长,难愈,其症状不断加重;易导致多系统损伤。临床特征说明了此病所谓的燥与一般六淫燥邪还有不同。其病位深,伤害重,病变广,王海东教授说,这些都符合“淤血”致病的特点。肾阳是人体阳气之根,血液正常运行,依靠的是阳气温煦、推动作用。肾阳气不足,则其功能失调,血运不通,进而导致瘀血发生。SS侵犯了多个大小关节,表现通常是关节疼痛,痛处位置比较固定,夜间加重。王海东教授说,这些特征进一步在说明瘀血是SS发病的重要条件。痹闭,血脉闭而不通。先天不足,肝肾亏、虚,邪气侵犯,筋脉不通,津血不畅,化生瘀血,瘀血留滞经络、关节,不断影响津液的运行和输布,如此往复而发病。《血证论》指出“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得随气上升”,这也就是在说瘀血内停了,气机就会受阻,水液和津液也不布散,这都是瘀血致燥的病机。董振华发现,瘀血不仅仅是病理产物的一种,更是继发性致病因素[3]。通过研究发现[4],燥痹患者可能同时患有血管炎,淋巴细胞浸润严重,肢体末梢雷诺氏现象明显,伴有微循环障碍和血黏度增高,这为临床运用活血化瘀药提供了理论依据。瘀血是本病的原因,即在发病可应用活血化瘀药,预防发生。
在SS发病时,瘀血与燥毒是相互存在,也是相互化生的。张前德等[4]研究发现,燥、毒、瘀互结导致本病的发生与发展。马武开[5]发现,该病津液生成、输布和排泄障碍都会引起该病。SS是一慢性的、顽固的疾病,病程长,病情反复,血行不畅而瘀结于内,瘀血存内,气血津液均失常,津滞进而导致机体血瘀,日久变化为燥,相互纠缠,经脉阻塞,津液运行不畅,气机运行失调,脏腑失养,干涩明显,燥象愈也更加明显。此外,燥热易损伤肺脏,气机失调;病久瘀热入络,气血痹阻;燥胜则干,伤津损液,血脉干涩。凡此种种,皆可致瘀血阻络,经络不通畅,因此水津输布及代谢受阻,亦可致燥痹,故王海东教授强调,当远辛香刚燥,总以滋阴通络之品为宜,常用郁金、茜草、没药、当归、五灵脂、桃仁、红花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