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定
北宋年间有句童谣似民谚,其云:“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嚼菜根”,是说读好了苏东坡的文章,就是好样的,够吃羊肉;读得不好,就只有嚼菜根的命。这个童谣,说明当时读书求知的风气很好,也说明苏轼的诗文,在当时很流行,名气很大。
苏东坡后因反对变法,得罪了人,卷入“乌台诗案”,坐牢数月,七月获罪,十二月被贬,差点被杀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他遭贬到地方做团练使写的自嘲诗。他的字,也被朝廷封杀,市面上很少见到“苏书”,一些拥趸想尽办法收集,尤其楷书,更难得见到,于是物以稀为贵,很多人以得到一纸苏的手迹为快。
是时有位朝廷殿帅,十分喜欢苏东坡的书法,他用钱和羊肉作为交换,向人换取苏东坡的片纸只字,收藏玩味。而有个认识苏东坡的人,很贪吃,借机向苏东坡写信打秋风,骗取苏的亲笔复信,然后拿去向殿帅换羊肉吃。
苏东坡素有来而必往的习惯,对文件信函,每件必亲书回帖。这样经常收到此人没话找话的来函,苏东坡照例修书回复。时间长了,苏东坡哪能不知道?但他并不在意,一笑置之。而此人却不知进退,再三索取苏东坡的回帖,东坡诙谐地说道:“传话下去,本官今日断屠。”
由此想起唐朝杨凝式写的《韭花帖》,也是吃羊肉的书法,不过这韭花乃是别人敬送,给他炒羊肉吃,不是为打秋风来的,更不是为了换他的字。话说杨凝式吃饱之余,兴味难忘,遂写此帖答谢友人。《韭花帖》楷中带行,玉润珠圆,字字映照,气贯其间,俊逸潇散,直逼二王。
再看杨凝式其人:陕西华阴人,唐咸通十四年生,周世宗显德元年卒,享年八十二,唐末为秘书郎,五代时官至太子少师,也称“杨太师”。杨凝式因在政见上与父亲有分歧,神情沮丧,故佯装疯癫,口不臧否,人送雅号“杨疯子”。他喜欢颜真卿书法,也学二王,稽究其学,颇得其运笔转折之法,笔法纵逸遒放。黄庭坚有诗云:“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杨凝式很善良,时常将人家的馈赠,如衣料等,送给庙宇的僧尼,殊不知自己家人也缺衣少棉、啼饥号寒。而一份韭花馈赠,使他大发雅兴,写出这么典雅漂亮的字来,这正是他人格的真实写照。《海岳书评》说其“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这就是书家的真性情。评价书法,要从书法看人格、看性情,不可光看一兩个字、一两幅作品,应该全面认识,综合观察,始得其真。
两位古人的风雅故事,对今人或有所启悟:羊肉我所欲也,求知亦我所欲也,送韭花当感恩,打秋风当“断屠”。
责任编辑 / 丁兆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