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解毒方联合伊曲康唑胶囊治疗口腔念珠菌病40例*

2020-03-19 10:16广承栋陈兴涛
中医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念珠菌涂片扶正

广承栋,陈兴涛,刘 涛

(1.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 金昌 737100; 2.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口腔念珠菌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真菌感染[1]。虽然该病在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如正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HIV感染者[2]中更为常见,但是戴义齿者或滥用抗生素的老年人也容易发生[3]。多年来,抗真菌药物被广泛运用于预防和临床治疗,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4]。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具有抗肿瘤、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等多种药理活性,且具有毒副作用小等优势,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5]。2016年6月—2018年6月,笔者采用扶正解毒方联合伊曲康唑胶囊治疗口腔念珠菌病患者4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金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口腔念珠菌病患者80例,按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8~45岁,平均(35.3±12.5)岁;病程10 d ~3个月,平均(25.1±9.7)d。对照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8~45岁,平均(34.7±11.9)岁;病程14 d~3个月,平均(24.3±8.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的标准。口干、口腔黏膜充血发红,出现散在的乳白色小斑点,甚则口腔黏膜有烧灼和疼痛感、斑状及结节状增生,吞咽困难,食欲不振,舌尖红,舌苔黄腻等。

2.2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口腔黏膜病学》[7]中的标准。符合口腔念珠菌病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涂片检查或真菌培养)明确诊断。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 ②年龄18~50岁; ③未使用其他治疗药物;④同意使用扶正解毒方联合氟康唑治疗;⑤能够按照医嘱定期治疗,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病例标准者;②伴有其他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病变或严重的并发症患者,有血液病史者;③拒绝随访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伊曲康唑胶囊(由中国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H20020367,100 mg/粒),100 mg/次,2次/d。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扶正解毒方,药物组成: 炙黄芪15 g,党参15 g,茯苓10 g,半夏9 g,白花蛇舌草9 g,半枝莲9 g,甘草片6 g。加减:心脾积热者,加生大黄6 g(后下)、生地黄6 g、黄连6 g、栀子6 g;阴虚火旺者,加玄参6 g、石斛6 g、知母6 g、黄柏6 g。1剂/d,水煎400 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两组均治疗2周。

5 观测指标

5.1 临床症候评分

主要测量指标包括临床症状(疼痛和烧灼感觉分级)和体征(假膜和红斑分级)。临床症状评分:无症状,计0分;轻度症状,计1分;中度症状,计2分;重度症状,计3分。体征评分:无病损,计0分;红斑或可移动白斑病变测量<0.5 cm2,计1分;红斑或可移动白斑病变测量0.5~1 cm2,计2分;红斑或可移动白斑病变测量> 1 cm2,计3分。

5.2 血清IL-4、IL-6、IL-17水平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IL-4、IL-6和IL-17水平的变化,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5.3 安全评价和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进行安全性评价;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6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病损区色泽正常,白色角化物消失,白色念珠菌检查涂片和培养均为阴性。显效:红斑大部分消失,白色角化物消退,白色念珠菌检查涂片为阴性,培养为阳性。有效:病损区缩小,白色角化物消退,白色念珠菌检查涂片为可疑阳性,培养为阳性。无效:病损及症状均无明显改善,白色角化物不易擦掉,白念珠菌检查涂片和培养仍为阳性。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7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口腔念珠菌病患者疗效对比 例

8.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候评分对比

见表2。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409.52±2.422.79±0.48∗#对照组409.13±1.974.63±0.75∗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8.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L-6、IL-17水平对比

见表3。

组 别例数时间IL-4IL-6IL-17治疗组45治疗前41.82±6.7547.57±7.1370.75±8.17治疗后21.56±4.38∗#26.75±5.74∗#27.71±4.61∗#对照组45治疗前42.36±6.5446.94±6.9571.23±8.26治疗后14.63±3.17∗19.67±4.29∗36.28±6.37∗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8.4 两组安全评价和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皮肤过敏1例,胃烧灼感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对照组皮肤过敏1例,急性胃肠炎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不良反应均自行消失。

9 讨 论

口腔念珠菌病是口腔的一种机会性感染。在老年人和婴儿中很常见,尤其是在那些戴假牙的老年患者中。近几十年来,口腔念珠菌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都有所上升。大约54%戴假牙的人患有口腔念珠菌病,36%的婴儿中1%~37%有鹅口疮。总的来说,15%~60%的癌症患者由于免疫抑制而患口腔念珠菌病。超过90%的艾滋病患者在患病期间患上口腔念珠菌病。研究表明,免疫力低下是导致口腔念珠菌病的关键因素[8]。适应性免疫反应的一部分是适应性T辅助(Th)细胞反应,分类为“保护性”1型(Th1)和“非保护性”2型(Th2)。以产生Th1细胞因子为特征的1型反应,如IFN-γ。这些细胞因子刺激CD4 T细胞分化为 Th1 型,刺激巨噬细胞活化,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以产生Th2细胞因子为特征的2型反应,如IL-4[9]。这些因子诱导产生与过敏反应相关的IgE等,并下调Th1谱。已知干扰素能激活吞噬细胞,从而杀死念珠菌。相反,由Th2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如IL-4,会诱导替代巨噬细胞活化[10]。Th17是效应细胞的第3个子集,最近已被鉴定并以产生IL-17为特征。这些细胞的反应与促进对多种微生物的保护性免疫反应有关,包括几种细菌和真菌[11]。IL-17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的免疫机制有关。单核吞噬细胞是IL-6最重要的来源。此外,IL-6也由T和B淋巴细胞产生,有介导抗炎和促炎的作用[12-13]。

中药具有抗炎、镇痛、解热、增强免疫力等功效,能够从多方面、多环节入手,有效促进口腔念珠菌病的防治[14]。本研究采用的扶正解毒方是在扶正祛邪病机理论指导下拟定的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经验方。方中炙黄芪与党参配伍,补中气以健脾和胃;白术甘苦微温,燥湿补气,散湿除痹,配伍茯苓渗湿健脾,以助黄芪、党参健脾之力;半夏燥湿降逆;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导滞,气行则痰自化;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甘草片调和诸药。全方以健脾为主,兼顾化痰清热解毒,共取健脾和胃、解毒清热之效,标本兼顾,从而有效缓解症状。

本研究结果表明:扶正解毒方联合伊曲康唑胶囊治疗口腔念珠菌病有较好疗效,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IL-4、IL-6、IL-17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

猜你喜欢
念珠菌涂片扶正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论少见念珠菌在口腔念珠菌感染病例中的分布及其致病性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广州地区生殖系统念珠菌病的菌型及其体外药敏结果分析
血培养分离出212株念珠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应用分析
无菌部位的念珠菌属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