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鹏 韩 兵 胡永恒 周真群
摘 要: 健康知识教学对促进中考体育短期和长期目标的达成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尤以科学运动、损伤防护和心理健康类知识与中考体育的关系最为密切。体育教师可通过讲授动作原理、剖析真实案例、提供个性指导、建立家校联系等教学策略开展健康知识教学,助力学生在中考体育取得理想成绩,并为其科学锻炼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考体育;健康知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12-00-0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一次强调指出“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的要求。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体育考核进入中学升学招生考试以来,中考体育就一直是学校体育关注的重点和热点话题。四十年来,中考体育的实施巩固和提升了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促进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为扭转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趋势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作为升学“指挥棒”,中考体育也对初中乃至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健康知识对于中考体育的重要性,梳理与中考体育密切相关的内容,探索围绕中考体育的准备过程开展健康知识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健康知识教学对于中考体育的价值体现
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知识教学对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样,健康对于中考体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具体作用可以结合中考体育的短期和长期目标两方面来进行剖析。
首先,学生参加中考体育的短期目标是取得满意的分数,为升入理想的高中增添砝码。通过健康知识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疾病困扰,以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度过初三年级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与运动相关的健康知识对提升学生备考期间练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风险,提升体能和技能练习的效果,提高运动测试的成绩。
其次,国家出台中考体育政策的初衷在于改变青少年体质健康连续多年下降的状况,从长期目标来看,是为了敦促学生形成重视体育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意见》中提出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与中考体育的远景目标高度一致;其中的健康知识教学,是引导学生形成现代健康观、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最终形成积极进取健全人格的重要保障。
二、与中考体育关系密切的健康知识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所包括的健康知识,涉及“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根据笔者对部分执教初三年级体育教师的调查,梳理出与中考体育关系较为密切的健康知识,主要包括三类内容。
(一)与科学运动相关的知识
中考体育的备考带有一定的应试性质,加之学生要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科学习中,因此对初三年级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而言,体育学习和练习效率就成为首先考虑的要素。而高效的备考练习需要遵循科學运动规律的指导,因此,科学运动类的知识是考生首要应该掌握的健康知识种类。
知识点1:制订运动计划的知识。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很多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锻炼,在体育课之外还布置了一些课外自主练习的任务。教师在布置任务的同时,有必要向学生讲授制定运动计划的FITT原则等知识,即锻炼计划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次数(Frequency)、强度(Intensity)、时间(Time)和项目(Type)等四大要素,以使学生的课外练习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知识点2:缓解疲劳和快速恢复的知识。为了缓解紧张训练带来的疲劳,教师可以结合体育课结束部分的放松活动,讲解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产生原因和消除方法以及积极性休息等知识,引导学生科学地安排不同的练习内容,更好地协调学业任务和体育锻炼的关系。
知识点3:营养促力的知识。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本保障。教师可以寻找合适的时机,帮助学生了解一些补水、补糖、补充电解质等能够发挥促力作用的营养学知识,如耐久跑之前如何增加碱储备(碳酸氢钠)的方法等。
知识点4:身体结构的知识。部分地区中考体育测试项目包括坐位体前屈,有经验的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柔韧性练习时,会融入一些脊柱骨关节结构和生理弯曲等身体结构知识,对于学生掌握坐位体前屈的动作要领、提升测试成绩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与损伤防护相关的知识
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对于毕业年级的学生非常重要,任何疾病或者损伤都会对备考过程和最终成绩产生不利影响。但在现实情况中,仍然会有一些教师和学生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存在试图通过突击性的短时间高强度应试训练来提高成绩的想法和做法。且勿论其效果如何,对于那些平时不注意体育锻炼、身体底子比较薄弱的孩子而言,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埋下了一些健康和安全隐患。因此,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教学必不可少。
知识点5:运动风险知识。学生在开展中考体育的练习过程中,运动前建立风险意识非常必要,而其前提是了解“运动中的危险信号”等相关知识。一般来说,练习者在疲劳、患病或其他不适于参加运动的情况下开展练习,会收到身体传来的一些“危险信号”。如果不能对此引起重视、做出正确应对,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如运动中和运动后出现心悸、眩晕、神志迷乱等状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尽快就医;出现恶心、长时间的心跳加快、运动后持续呼吸困难或心率恢复期延长等情况要减小运动量并延长放松时间,并连续观察后续发展等。
知识点6:负荷监控知识。运动安全不仅靠预防,还需要科学监控运动过程中的负荷强度。如有的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耐久跑练习时,会为学生讲解靶心率的相关知识和计算方法,告诉学生利用心率来控制跑圈速度的方法,这样既保证了练习效果,也能有效预防运动过量。
知识点7:损伤处理知识。为了让学生遇到损伤能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掌握处理急性运动损伤的PRICE原则也非常必要,即保护(Protect)、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和抬高患肢(Elevation),以备万一发生损伤后尽可能将损伤带来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操练。
(三)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
中考体育的备考过程是一个相对漫长的阶段,学生的身体健康固然重要,心理健康也同样需要关注和呵护。在这类健康知识中,首当其冲的是应对压力和消除考前焦虑的知识。
知识点8:缓解焦虑情绪的知识。与文化课考试类似,学生在面对中考体育时也会产生焦虑情绪;有别于其他科目的考前焦虑,学生往往受到考试焦虑和运动焦虑的双重作用,因此其发生也更为常见。根据倒“U”形理论,适度的考前焦虑有利于机体保持适宜的唤醒水平,对推动考生积极备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持续的考前焦虑则可能对考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不良作用,轻者会从主观上产生不自信、怀疑自己和对自身运动能力出现消极评价等情况,严重者则可能出现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小便频繁、肌肉颤抖等生理现象,影响考试中的临场发挥,造成考试成绩不理想。任晓磊对兰州市区1500名初三考生的研究结果显示,考生认知焦虑水平与运动成绩之间呈现一定的关联,运动成绩越差的考生认知焦虑水平越高。林月萍的研究认为初三学生在中考体育中出现考试焦虑的情况比较普遍,占该研究调研对象总数的72.5%;其中出现重度状态焦虑的考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8.8%,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对于这部分考生,尽管教师的鼓励和家长的支持能够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但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知识教学和心理疏导,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和面对压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减轻心理负担,才是从根本上缓解考前焦虑的有效途径。随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很多学校会在中考体育前安排专门的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如果体育教师也能够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授,不仅能够对学生备考提供帮助,从长期来看,也有助于他们未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以更加强大的心理能力坦然应对。
三、中考体育备考过程中的健康知识教学策略
在笔者与初三体育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有教师提出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和锻炼任务非常紧张,担心增加健康知识教学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负担,是一种“添乱”的行为。这种观点的存在,与部分教师对健康知识教学形式存在固化思维,认为“健康知识教学=理论课”存在一定的关系。事实上,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知识教学早已经不止于单一的理论讲授,而是鼓励教师在重视学生参与和体验基础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针对中考体育的特殊性,教师不仅要在时间安排上见缝插针,从内容和形式选择方面更要注意将中考体育相关的健康知识与运动实践进行有机整合,强调健康知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发挥专业优势,讲清健康原理
上述所列举的与中考体育关系密切的健康知识,绝大部分可归入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心理学的范畴。体育教师在入职之前的专业学习期间,大多数人都曾经系统地学习过上述课程,对相关内容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加之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积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专业优势。教师在开展上述内容的教学活動时,要注意发挥这种优势,将与科学运动相关的规律和原理讲清楚,并提供在运动实践中应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科学备考。
(二)结合具体案例,促进行为改变
案例分析是健康知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结合真实的和学生生活有关联的案例开展教学,利于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自身的行为进行对照和反思,更容易触发学生的思想和意识,进而在行为中做出改变。例如在讲解运动风险和负荷监控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以近年来多次发生的青少年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心源性猝死的真实事件为例,分析心源性猝死的潜在危险、诱发因素、典型预警症状等,强化学生的安全锻炼意识和能力。
(三)分析学生情况,提供个性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中考体育备考既要关注和遵循共性化规律,同时针对不同个体的情况,还要施以个性化指导或者“个别辅导”。这种辅导不仅适用于体能锻炼和运动技能的提高练习中,也同样适用于备考过程中的健康知识教学,其中尤以心理健康指导最为明显。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各异,在备考过程中出现的情绪和心态变化、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和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教师需根据教学活动中的细心观察、课下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等,及时发现并施以“援助”,引导学生从心理困境中及时走出来。
(四)建立家校联系,护航考生健康
体育成为中考科目以来,随着分值的不断提高,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水涨船高”。朱婷婷等的研究显示,在其调查的初三年级家长中,重视体育课的人数比例高达75.4%。这为包括健康知识教学在内的体育教学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其中与学生健康紧密相关的营养饮食和作息习惯等,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因此,体育教师应利用家长会、班级微信群等形式,加强与家长之间的知识分享和信息沟通,将健康知识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
(五)及时总结经验,梳理教学模式
由于中考体育的重要性,承担初三年级体育课教学任务的多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相比于得心应手的运动技能教学,很多教师在开展健康知识教学方面还存在“短板”。对此,教师可以采用“边摸索、边总结”的方式,了解和梳理教学对象需要的健康知识,不断积累学生乐于接受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四、结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中考体育而言,开展健康知识教学,绝不是“添乱”和“多余”的行为,而是提高备考效率、提升考试成绩的“利器”。体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健康知识教学的重要性,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中考体育政策的深远意义,从“我要成绩”向“我要健康”转变,实现“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