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2020-03-18 16:39史兆先
建筑与装饰 2020年1期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技术

摘 要 近些年来,市政道路路面改造工程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是当今公路建设重要的方面之一。研究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简述了市政道路路面改造工程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了当前阶段市政道路路面中的病害种类,并且根据作者自身的从业经验,从混凝土改造和路基改造等方面进行道路路面改造施工技术的研究,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给有关人员可供参考之处。

关键词 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技术

引言

市政道路路面改造工程在实际中对于施工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其自身特殊性较为明显。对路面改造技术进行充分的研究,有利于更加科学合理的分析和掌控路面改造技术,从而在工程中通过更加合理的措施来使整个项目质量和效果得以优化。

1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概述

市政道路建成后,每天承受众多压力,在长期负荷的影响下很可能出现错台和裂缝等问题,这对于市政道路的安全使用和质量效果是十分不利的。当这些问题出现时,对市政道路的改造就必不可免,关系到道路的正常使用。因此当前阶段对于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技术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1]。

2市政道路病害分析

2.1 裂缝问题

在市政道路病害中裂缝是最为常见的种类之一。出现裂缝的原因在于基层材料、沥青混合料性质、交通负荷以及使用环境多方面的影响。表面裂缝和反射裂缝是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其中,对于反射裂缝来说,大多数是由半刚性基层产生,这种基层伸缩性较大,当发生温缩或失水时,就很可能发生开裂现象,当裂缝产生后,会将相应的拉力进行傳递,并集中于沥青面层,最终造成反射裂缝的形成。同时还因为工艺问题以及施工技术问题而导致很多裂缝的出现,例如沥青混合料的孔隙率设计不合理,或者碾压密实度不达标,导致市政道路的空隙过大。这时路面会有更大的面积与空气和阳光发生接触,使得路面材料老化速度变快,降低抗裂性能,当路面在长期荷载使用下边有可能造成裂缝的出现。

2.2 车辙问题

目前车辙主要有结构性、失稳型以及磨耗型。对于这种病害,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说,其形成是沥青混合料自身特点、路面荷载以及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因素也就是沥青混凝土抗剪强度不能达标,或者是由于摊铺厚度低而造成的。外部因素也就是车辆荷载问题,超载问题严重,或者是长期从处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导致车辙的形成。

2.3 坑槽问题

市政道路的坑槽问题通常是由于车辆漏油造成腐蚀以及水损害而造成的。其中水损害是指路面存在细微裂缝,而积水可以借此渗入到路面内部,从而在沥青混合料空隙中保留,再经过车辆荷载的影响进而导致真空吸力的形成,在混合料中吸出沥青,使得混合料的松散度大大增加,最终造成坑槽问题的形成[2]。

3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技术

3.1 路基改造技术

(1)打压施工技术。在打压技术中,打裂和压实是两个基本技术。所谓打压技术指的就是通过破碎机来打碎路面的混凝土和水泥,从而使路面出现一些细小的裂缝,从而将路面的积水吸收,但不会对路面稳定性造成影响。这一方面能够更加紧密的衔接板块,同时也能使混凝土板块的面积有所减少。打裂技术能够提高路面路基的稳定性,同时其施工周期较短,施工简便,将混凝土打碎后直接作为路面的基层,大大降低了由于道路拓宽改造而产生的成本。

(2)碎石技术。碎石施工中主要涉及碎石技术以及压实技术两个方面,就基础方面来说主要在于压实技术。近年来,在压实技术的基础上碎石施工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并且越来越成熟。相比于传统的施工技术,在道路路面改造方面碎石技术有着更加显著的优势。在市政道路路面增铺混凝土来拓宽路面时,碎石施工技术将土板块打碎,使其成为细小均匀的石颗粒,有效防止反射性裂缝出现,对市政道路路面进行彻底的改造和扩宽,使施工质量有所保证。

(3)冲击压实技术。这种技术基本原理在于通过机械的深度作用和强大冲击力来将混凝土或水泥打碎,然后对破裂的板块在路面基层进行加固,从而使路面保持稳定性。在进行市政道路改造时应用这种技术,首先将混凝土或水泥打碎,再将路面压实,压实完成后,在路面基层重新铺设混凝土或水泥,这样路面的密实性和平整性得以保持。

3.2 混凝土改造技术

(1)土工布施工。通常在改造混凝土、水泥路面时经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也就是在受力后,上层的沥青铺层可能会产生反射裂缝,当路面荷载较大时,甚至可能造成结构性破坏,这对于道路的使用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改造过程中怎样控制反射裂缝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当前阶段主要的措施就是铺设土工布,起到一定程度的抗拉作用,同时还能防渗。

(2)沥青砼面层施工。在摊铺沥青混合料过程中要注意多方面因素,首先要注意控制平整度。可以通过摊铺机的熨平板作为自动找平装置,设置基准线来作为标准进行控制。第二是控制摊铺温度,保证温度不低于110~130℃,同时也不高于165℃。在实际工程中还要注意使用红外测温枪等测温装置,也可以根据一些现象来进行判断,例如混合料是否结块,表面是否冒烟等等。当完成摊铺后要立刻进行检查,对于部分区域进行人工的调整,随后进行压实处理。压实应按初压、复压、终压来进行,整个过程保持匀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加强研究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技术,对于保证道路改造工程的质量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今后改造市政道路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技术层面的重视程度,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为公路的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志华.市政道路路面改造及施工技术探析[J].中国科 技投资,2015,(10):60-62.

[2] 廖立波.探析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19):240-241.

作者简介

史兆先(1982-),男,湖南省南县人;毕学历:本科,市政公用工程中级,现就职单位: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市政道路工程。

猜你喜欢
市政道路施工技术
关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伸缩缝施工技术的浅述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市政道路下穿高速铁路技术简述及应用
市政道路施工中的伸缩缝施工技术研究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设计分析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