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軍
採訪整理:潘英懷
突發“黑天鵝” 短期承壓
今年以來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COVID-19),毫無疑問是影響民生經濟的一只巨大“黑天鵝”。目前疫情防控仍在關鍵階段,最終的經濟影響仍未可知。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潛伏期長和傳播力極強,對於人員集聚的行業衝擊最大。一段之間以來,為了防控病毒傳播和人群交叉感染,政府推出減少人流和居家不外出等防疫措施,因此旅遊、娛樂、餐飲、酒店、交通、教育等行業基本停業,損失相當大。目前,疫情受控時間點仍無法確定,尤其不知是否會出現第二波的社區感染,這些相關行業在至少未來2至3個月內難以恢復業務量,姑且樂觀一點預測,有可能需待到暑期之後才能逐步回復到疫情前的業務量。
澳門是個重要的旅遊城市,娛樂休閒服務業是支柱產業,大量旅客來自內地。以2019年有關統計為例,2019年澳門累積接待遊客達3940多萬人次,其中內地旅客超過2700萬人次,占總數9成多。而今在疫情影響下,包括因應防疫出臺的管制措施之影響,單日入境澳門的內地旅客低至千餘人,旅客量呈現懸崖式的下跌,對本澳旅遊、博彩、娛樂、餐飲、酒店、交通等行業的從業人員影響非常大,同時受此影響,將有不少中小服務企業在未來3-6個月內面臨結業及從業人員失業的較大風險。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特區政府決策果斷,各相關部門已經全部緊急動員起來,特區政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更是遇事不慌,沉著應戰,防控措施有效,對避免疫情在本澳擴散是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由於政府當局及社會各界的積極配合,澳門疫情形勢得到較好控制,逾半月未有新增確診病例,同時確診個案亦陸續康復出院,早前暫停半月的博企也於2月20日起重新開放,各類企業復工復產都在一定的防疫措施保障下有序開展。但無論政府還是業界都非常深刻認識到了這次疫情對澳門經濟產生的重大損失和不利影響,而且這些負面影響必將持續一段時間。在疫情期間,政府除了大力做好防疫工作作為首要工作之外,還積極應用多種政策措施,扶持受疫情衝擊較大的支柱產業復蘇,包括減輕普通市民之維生壓力。
除了現巳出臺的公共物業免租和提前發放“現金分享計劃”之外,政府出臺了減免稅務及規費,推行中小微企援助及利息補貼,臨時性向每名居民多發醫療券,補貼水電費,推出電子消費券等經濟應變及紓緩措施,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這些措施能夠切實解決中小微企業及市民的燃眉之急,可以說,政府相關的一系列措施是及時且富有前瞻性的。短期內對於刺激消費意願和需求,促進產業產能儘快復蘇,確保社會經濟可持續多元發展都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SARS與新冠肺炎,
經濟影響分析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很容易讓人們想到2003年的SARS疫情,因此,借鑒SARS疫情分析研判2020年經濟可能遇到的衝擊應當是可行的,也是下一階段採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所需要的。首先,此次疫情和2003年的非典疫情相似之處在於都是由尚未被充分認知的突發性冠狀病毒引起,現行醫療衛生體系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治療藥品,一旦感染對染病者的身體機能造成極大的破壞,從而導致較高的致死率。當年,非典疫情主要集中在少數城市,持續期相對較短,破壞力相對也有限。事實上,這次新冠肺炎的傳播力遠遠超過非典疫情,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確診病例和死亡數已經分別是SARS的十倍和五倍,在未來一段時間仍有可能上升,相對於SARS,新冠肺炎疫情對國民經濟造成衝擊可能是指數化的。目前國內外確診人數眾多,出現全國範圍的大規模停產、停業,社會經濟活動暫時基本停擺,因此對內地和本澳經濟帶來更大的損失。如果疫情未能盡快受控,導致的經濟損失將會是非常巨大,短期內形勢不容樂觀,至於這場疫情將持續多久,則主要取決於醫療資源配備和治療速度是否能超過病毒傳播速度、針對性的治療藥品何時出臺以及病毒是否有變異可能等,據有關專家估計,此次疫情大概率將持續一定時間。
從經濟方面的影響分析,綜合數據資料可看到,2003年疫情對澳門經濟的衝擊可以認定為一次性、暫時性的影響,第三產業回升速度相對較慢,實際表現可謂有驚無險。當年,第1季延續02年的良好勢頭,澳門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第2季受周邊地區SARS疫情衝擊,整體經濟發展受到抑制;但第3季之後,受戰勝SARS、全球經濟復蘇等利好因素影響,特別是得益於中央政府自由行、CEPA簽署等支持政策,澳門經濟強勁反彈,而且這一態勢一直延續到03年底,為04年澳門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整體而言,2003年前3季,以當年價格計算,澳門實現國民生產總值(GDP)445.3億澳門元(以下簡稱元),若以1996年不變價格計算,則為489.6億元。較03年同期,GDP實質增長率13.5%。根據官方消息,03年全年澳門GDP增長達到14%,大大超過年初預測的5%。財政收支方面,03年公共財政收入141.2億元,較02年增長27.4%,公共開支114.6億元,較02年同期增長22.7%。全年博彩專營稅收入達到創紀錄的101.8億元,較02年增長33.2%,佔公共財政的比重為72.1%。03年特區政府財政結餘26.58億元,為特區政府成立後公共財政年度結餘最多的一年。
當前,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各地紛紛實行交通管制,並勸告市民宅居家中,旅遊景區、酒店餐飲、批發零售、文體娛樂等本該火爆的行業也相繼宣佈暫停營業,被動的需求減少使大多數服務行業開門紅的願景泡湯。具體上,新冠肺炎疫情對本澳旅遊休閒產業的影響表現為:遊客消失、賭場停業、酒店入住率趨零、餐廳酒樓顧客驟降,海陸空交通客運量大幅度減少,客觀上導致這些服務行業短期內處於停業狀態。即使疫情受控之後,出於消費者的擔憂,對這些服務的消費意願和客流量仍需一段時間才能逐步恢復。因為旅客和消費者出於對疫情創傷的擔心,可能減少出行,或減少在外聚會飲食等,這對本澳的旅遊、博彩、酒店、餐廳食鋪會有一段時間的不利影響。
目前,受宅家隔離的影響,旅遊、餐飲和外出娛樂行業均有約75%的消費者完全取消了消費,另有17%的消費者減少了支出。但是,結合SARS疫情後期的經濟恢復以及消費結構來看,如今消費已經成為內地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動力,居民消費支出占比不斷提升,對經濟恢復增長的作用也必定會進一步增強,在這樣的背景下,當疫情過去,受衝擊的行業或將迎來強勁的反彈,屆時壓抑許久的需求或將被釋放。當然,這個大前提是特區政府要持續做好防疫工作,穩定戰“疫”成果,儘快消弭疫情爆發風險,從而堅定全體市民的信心,維護澳門良好的國際旅遊城市形象,多重政策刺激市場活躍,使整個社會迅速擺脫不利影響,才能實現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和發展經濟的雙贏。
非接觸式爆發,復蘇可期
在不斷趨緊的疫情防控措施下,“非接觸式”經營需求成為被急劇放大的一種社會經濟活動需求。這次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是減少人群集聚,封閉式管控,儘量居家不外出,減少社區感染。在一片蕭殺的疫情風險下,令人們的生活和消費方式隨之發生明顯變化。“非接觸式”經營需求突然爆發,線上消費和預約式配送成為當前非常時期的生活方式。事實上“非接觸經濟”並非此次疫情爆發下提出的嶄新概念,它的誕生也源自SARS疫情,當時的情況正如當下,隔離防護是生活中的主命題,“少出門、少聚集”是指引生活的準繩,在現實需求的催生之下,當時很多社會學和經濟學領域提出了“非接觸經濟”的生活新形態。可惜的是,受資訊技術發展的限制,“非接觸經濟”在非典時期的“高光”並不持久。但近年來隨著資訊技術進步和“互聯網+”擴展,尤其5G時代的來臨,“非接觸經濟”將逐漸釋放出更大的價值空間。
在這一形勢下,國內在疫情爆發期間就提出了以資訊技術為核心的社會活動模式,“停工不停產”、“停課不停學”為各行各業的恢復進程打開新的局面。無論是我們習以為常的線上購物、外賣送餐,還是近年來越發風生水起的VR遊戲、線上教育、線上會議等,都是資訊時代下“非接觸經濟”的縮影。雖然在疫情過後,人們會逐漸恢復接觸式消費和經營,但是這需要一段時間的觀望和調整。而且,過往未經曆非接觸式消費的人群(如中老年人)經過這段時間的體驗,可能在生活觀念和方式上發生變化,部分人會逐步接受新的經營消費模式。至於年青人則可能進一步擴大非接觸式消費。所以,這種新的生活需求和經營模式肯定會擴展,業界應該認真重視,大的突發事件往往是一種經營模式創新的加速力,值此契機積極探索,線上線下服務互補,銷售配送對接,方可保持經營業務可持續多元增長。
受這次重大突發性疫情影響,澳門經濟近期是要承受較大的損失。目前疫情受控仍然不確定,2020上半年經濟下滑壓力重大。如果疫情可在未來2個月內受控,可望下半年內地經濟快速反彈,旅遊業復蘇,本澳經濟亦可望恢復增長。同時,相信這次疫情後從中央到特區都將會不斷出臺更多的優惠政策,以促進經濟民生穩定。此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利好因素是內地經濟基本面穩定,長期增長勢頭和動力依然存在,加之澳門社會穩定,財政儲備充裕,只要政府、業界和市民同心協力,更積極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尤其是充分利用科技創新,落實大灣區建設戰略,大力扶持新經濟和經營模式更新,是可以克服短期困難,實現長期社會穩定和快速經濟發展。儘管病毒肆虐,讓這個春天多有寒意,但春來萬物生,消除疫情的日子不會讓我們等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