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 杰
(德州市测绘研究院,山东 德州 253000)
近年来,全国各级城市都在大力推进“数字城市”的建设,“数字城市”集合了城市的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综合信息,以数字的形式加载到利用空间信息构筑的虚拟平台,为政府和社会大众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服务,这一工作也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1]。航测数字化成图可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为紧跟当前的发展形势,德州市测绘研究院近几年陆续承接了多项城市航测数字化成图项目。在生产环节中,大比例尺数据库的库体检查一直是我们重点讨论的对象。笔者通过实践,对数据库库体检查的方法及流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分块作业、制作模板、双数据库模板接边检查的具体检查方法,同时针对如何提高检查的效率以及注意点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给广大同行提供借鉴。
目前航测大比例尺数据库的生产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生产方式,比如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JX-4)或Microstation W全数字摄影测量立体采编系统,首先利用摄影测量系统进行立体数据采集,再通过外业核实、检查后将数据文件进行符号化和编辑生成制图数据文件;二是在已有库体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增量更新,首先由库体输出线划图,再对变化区域进行立体采集,经外业核实检查后,直接在库体中增加、删除和修改变化的数据,最终形成更新后的成果数据[2]。
基于数据库的中小比例尺地形图生产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制图方式,在此之前,一般的生产单位只能生产单幅的数字化划图成果,操作平台采用的是开发使用多年并已趋于成熟的Microstation W全数字摄影测量立体采编系统,该系统对于硬件配置的要求相对不高,并可设置成自动保存方式,因此数据一般不容易丢失。Microstation W全数字摄影测量立体采编系统界面友好,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易学好操作,在数据库检查时可打印出分幅纸质图进行编辑及检查,直观易读,图幅质量容易掌控。
目前大多数单位采用Arc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Arcgis虽然具有制图功能,可制作大比例尺图、专题图以及一些制图要求不高的简单要素图,但对于1∶5W、1∶25W、1∶100W等中小比例尺地形图却难以完成。基础数据库的库体数据量一般都非常大,对硬件要求相对较高,一旦作业员误操作时容易导致系统出错,异常关闭后数据不能自动存盘将会损失部分编辑成果[3]。Arcgis软件虽然有中文版,但对初学者而言,编辑操作的步骤繁琐不容易掌握,导致作业水平参差不齐。另外,所有数据按代码属性入库后,只能表示为点线面的形式,编辑和检查都极不直观,难以判读。虽可进行符号化处理,但毕竟电脑显示屏有限,难以窥见全貌,较大的数据量也使得移屏编辑和检查速度较慢。
在数据库结构、字段、坐标系等都检查无误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库体数据还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直观、准确地判读库体数据。检查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数据库的生产往往时间紧、任务急,在前期立体测图、调绘和数据编辑阶段已经花费了一定的工期,一般留给后期入库整理检查的时间都比较短。如果等到调绘、编辑、检查全部完成后再进行入库,这时数据量非常大,受计算机运行速度的限制,系统运营时容易产生卡顿,一但死机数据将永远丢失。所以建议在编辑完成后就进行分批分块的检查入库,这样不仅解决了后期数据量偏大的问题,又能够让多人同时进行操作,从而提高入库效率。
为解决库体数据点线面不易判读的问题,在数据文件符号化的基础上制作更加细化的模板,即单数据库模板。单数据库根据境界、水系、道路、居民地、地貌、管线、植被、控制点、注记各层的特点进行设置,也可参照生产者熟悉的1∶10000基础数据库DLG的分层颜色来逐层设置。主要方法是把除符号化外的各类线和面按照不同色系、不同线型来显示,通过颜色的反差、线段的粗细、线型的特点让质检人员更加直观地识别出图形中的点线面,这样各类要素都能明显的地区分出来,再一一对照属性数据的标注,就更能迅速识别出错误和遗漏的要素[4]。下面以境界、水网和道路、居民地为例来详细说明:
(1)境界层。境界层是数据库中比较重要的要素,但相对要素少,设置时比较容易。同一类境界线用同色系颜色的鲜明反差来显示,即下层浅上层深,颜色反差要大,要醒目,如地区已定界,用浅蓝色;地区跳绘线,用深蓝色细线;同理,县界用浅、深红色,乡镇界用浅、深绿色来区分已定界和跳绘界;境界面也用不同色块表示,并且标注出属性,再结合参考资料就能明确的判断出来,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色块表示已标注属性的境界面效果图
(2)水网线和道路网。水网线和道路网是整幅图的骨架,要素较多,设置时比较复杂。以道路为例,用同色系设置各类道路的结构线和边线,结构线细,边线粗,再结合图式线型和标注属性,并加载注记。如图2所示。
图2 水网线和道路网检查效果图
(3)居民地。居民地是大比例尺图生产中比较复杂的要素,在检查中需尤其注意,其出现错误的概率非常高,所以正确完整的显示就显得尤为重要。设置时也可采用不同的色块和线型来表示,再加载注记和标注属性,其他地貌、植被、管线、控制点等也可采用类似的方法。如图3所示。
图3 居民地检查效果图
为解决库体数据量偏大的问题,我们采用了分块作业检查的方法,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也产生了各块库体之间无法接边的状况。通常情况下我们是用事先设置好的模板来打开一块主数据,再将另一块数据加载进来,但往往会出现后加载进来的数据不能按照主数据设置好的模板来显示,接边后两边的数据图面完全不一致的情况,如图4所示(上半部分是模版数据)。
图4 分块作业检查时产生的接边问题
上述问题使得在数据库检查时只能查看到要素的代码属性,极不直观且容易出错。我们可以通过再设置一个双数据库模板来解决此类问题,具体方法是,在Arcgis软件中同时加载两个库体数据,分别用单数据库模板的方法将两个库体数据的代码线型、颜色设置成完全相同的模式,这样在检查接边时,只要把需要接边的库体数据分别加载进来,再结合属性标注和图面的显示,对错一看便知,操作和检查效率大幅提升[5],双数据库模板效果如图5所示。
图5 双数据库模板效果
使用双数据库模板时需要说明一点:当接边数据库的层名与模板数据库的层名完全一致时,只要在两个库中分别选一个层加载,其他的层就会自动加载进来;如果两者的层名不一致,加载数据时两个数据库的每个层都要分别逐一加载,后者操作步骤略显繁杂。所以在最初设置模板时,数据库的层名字段一定要规范统一。
在进行库体分层逐项检查时,有一项重要的检查内容就是逐层属性列表检查,主要查看相同代码属性填写的内容是否一致、属性填写是否有错漏以及排查超小面等。还有一项常规必查项目就是进行拓扑关系检查,此项检查一定要在数据拼接前检查好。
通过以上各步的检查工作后,再对各块数据进行拼接、对象化处理,并用单库模板加载数据,经图面浏览概查等常规检查后即完成库体的检查工作。
库体数据模板设置是上述的检查步骤中极为关键的步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是:通常只注意库体数据符号化处理,即只针对数据库中的点线面和有线型的数据按图式要求进行定义,对于其他的线和面没有做统一设置;作业员和检查员在作业时各自有一套差异数据,造成图面辨识性和可读性下降,编辑和检查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在生产初期就要统一设置好数据库模板,虽然开始设置时比较繁琐,但一旦设置好,就能一劳永逸地方便后期使用,这种方式提高了航测数据库库体检查的效率,进一步保证了航测数字化成图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