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新平
一、合理选择品种
(一)根据品种的审定区域进行选择
选用已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且适宜河南省旱作麦作区种植的小麦品种。每个品种都有各自的审定区域,在审定区域内种植,小麦适应性较强、抗性较好,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在审定区域外种植,小麦适应性较差、抗性较低,不能取得较高的产量,甚至造成很大的损失。
(二)根据本地气候特点选择品种
南阳盆地在小麦扬花期至成熟期容易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连续降雨,很容易引起小麦赤霉病及小麦穗发芽大面积发生,造成小麦产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因此,应该选择抗病性强、抗穗发芽的小麦品种。
(三)根据品种的适应性试验进行选择
在新品种种植前,必须进行1~2年的品种适应性试验,主要看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水平及适合本地的栽培技术。通过豫南麦区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笔者认为适合南阳市气候特点和栽培习惯的小麦品种有郑麦9023、兰考198、西农979、泛麦8、中育9302、怀川919、濮麦9等。
二、适期、适量、精播
小麦精量播种技术是在比较好的地力肥水条件下,通过降低播种量,減少基本苗数,协调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控制无效分蘖,防止群体过大,促进个体发育,使穗足、穗大、粒饱、产量高。小麦精量播种技术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而且有利于进行田间管理,增加了小麦产量。实行精量播种一般每667 m2节省小麦良种4~5 kg,每667 m2增加产量50~100 kg。
(一)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是能否培育冬前壮苗的关键。播种期一般掌握在日平均气温为15~18 ℃时,并保证麦苗冬前日积温600~700 ℃。豫南小麦一般半冬性品种在10月10—20日播种,弱春性品种一般在10月15—25日播种。
(二)严格播种量
播种量准确是保证基本苗数、打好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精播麦田每667 m2播种量4~6 kg,基本苗8万~12万株;半精播麦田每667 m2播种量6~8 kg,基本苗13万~16万株。晚播麦田适当加大播种量。
(三)实行条播
规格播种、精量播种麦田全部实行条播,平均行距18~22 cm,播深4~5 cm,要求用小麦精播机播种,以求播种量准确,下种均匀,播深一致,从而保证播种质量。
三、配方施肥
(一)根据不同肥力水平确定施肥方案
根据不同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制定施肥方案:低产田每667 m2施有机肥3000 kg、标准磷肥60~70 kg、尿素25 kg;中产田每667 m2施有机肥3000~4000 kg、饼肥50 kg、标准磷肥70~80 kg、尿素25~30 kg;高产田每667 m2施有机肥4000~5000 kg、饼肥50 kg、标准磷肥80~90 kg、尿素35 kg、钾肥10~15 kg、锌肥1.5~2 kg;晚茬麦田每667 m2施有机肥4000 kg、标准磷肥75 kg、尿素25 kg。
(二)根据土壤质地和肥料特点确定施肥量
1.氮肥。旱薄型低产田,常年浇不上水的,氮肥可70%作底肥、30%作追肥,或全部作底肥;沙薄型低产田要采取少量多次的施肥方法,底肥和追肥各半;中高产田可用总氮量的50%~70%作底肥,30%~50%作追肥。
2.磷肥、钾肥。磷肥、钾肥可全部作底肥,并分层施用,70%于耕翻前撒施,30%在耕播后撒耙头。
四、抗旱浇水,“一喷三防”
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大部分农户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进行小麦田间管理,忽视田间管理,疏于抗旱浇水和病虫害防治,不能及时满足小麦对水分的正常需求,不能对小麦病虫害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一旦旱情持续,病害大面积发生,就会大幅度降低小麦产量和质量,影响粮食安全。
(一)抗旱浇水
南阳市一般春旱比较严重,且旱情持续时间较长、危害重。这一阶段,尤其是开春以后,小麦进入返青拔节的关键时期,需水量增大,一旦旱情持续,严重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因此,在开春后,如遇旱情持续,应立即进行抗旱浇水,错过了浇水时期,不仅损失大,而且小麦产量低。
(二)“一喷三防”
小麦中后期是病虫害多发期,“一喷三防”是养根护叶、防治病虫害、促进灌浆、提高抗性、改善品质的重要措施。第1次一般在4月上旬,在小麦抽穗开花后,每667 m2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 g,或12.5%戊唑醇乳油20~30 mL+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15 mL+98%磷酸二氢钾100 g混配,对水40~50 kg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