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嘉勋 王维佳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交通中等待空间有着更高的期待。机场作为重要的交通空间,其中的公共艺术不仅是展现艺术和传播文化,也影响着旅行的体验。本文将通过调查问卷为主要方法结合实地调研,通过案例分析和定性归纳,对机场空间公共艺术进行研究,旨在归纳机场空间公众对公共艺术形式的偏好。基于此提出机场空间公共艺术设计发展方向及创新方式,形成机场空间公共艺术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机场空间、公共艺术、调查问卷、公众偏好
引言
随着十九大文化建设基本策略的提出,机场公共空间越加注重其艺术创新,以及文化创新,中国公共艺术开始向机场空间蔓延[1]。近年来通过飞机出行的人群数量不断增长,城市机场在新建或空间设计的更新过程中,公共艺术在空间设计中无论从功能形式还是旅行体验上,都受到了设计师和受众的重视。
一、研究综述及概念
公共艺术其存在价值除公众对美的认可外,最主要是其社会公众性。它必须从公共性出发,考虑公众审美需要,服务于大众,所以由于公共艺术在创作时要满足公共性的要求[2]。将公众对机场空间公共艺术偏好加以体现,强调公众的参与性和对机场空间公共艺术作品的建议,消除机场空间带给人群的距离感,并让人们积极参与到其中,获得更好的艺术体验。本文采取了调查问卷法,提供一种公众参与的可行性方式,以了解公众对机场空间公共艺术偏好,问卷选择均为多选形式,意旨在了解公众偏好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归纳总结,提出相应的机场空间公共艺术的设计策略。
二、公众对机场空间公共艺术偏好及其问题
公共艺术依托于空间进行进行设计,在功能上具有着综合性。公共艺术本身并不是一种孤立、单纯的现象,它与空间、人、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4]。
1.对公共艺术放置空间的偏好
机场内部空间功能组成较为多样复杂,公众所能接触的主要功能性区域分为取票及安检大厅(出发大厅)、卫生间、候机大厅、到达大厅、其他公共空间如指廊等。在所发放的200份问卷中,对于调查公共艺术放置空间的偏好采用为多选形式,回收的196份有效样本数据(见图1)。其中候机大厅是公众对公共艺术需求最高的空间。问卷中有170人对其进行选择,占选择总数的47%。候机大厅空间面积较大,人群密度高,驻留时间长也是承载服务较多的区域,公众对公共艺术需求度最高。其次,对公共艺术需求较高的空间为其他公共空间,如指廊、公共设施空间等。再次为到达大厅。公众对取票及安检大厅(出发大厅)公共艺术需求较低,原因可能由于公众在此空间内进行取票、托运行李进行安检等过程中产生的急躁心理,使公众在此空间内并不希望有过多停留。
2.公共艺术放置界面的偏好
机场内部空间公共艺术的放置界面可分为四类,分别为:墙面、地面、顶面及空间当中。置于墙面的公共艺术多以广告艺术、壁画以及雕塑为主;以地面为界面的公共艺术多以地面铺装为主要艺术形式;以顶面为界面的公共艺术多为以悬挂形式存在的装置艺术;置于空间当中的公共艺术多为雕塑及装置艺术为主。在对于公共艺术存在界面的选择中(见图2),公众对于置于空间当中的公共艺术需求最高占选择总比例的34%,结合调研发现,大多数公共艺术以空间当中为存在界面。其次公众对于以墙面为界面的公共艺术选择占选择总比例的29%。而针对于地面以及顶面为界面的公共艺术而言,公众对其需求较低,仅占总比例的19%和18%。从调研角度和分析层面来看,针对于公共艺术的放置界面而言,所调研机场的公共艺术设计与公众需求偏好相对契合。
3.公共艺术性质特点的偏好
根据空间与使用功能的区别,呈现的公共艺术作品属性具有差异性。结合调研及文献将机场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性质特点归纳为六种:艺术性,科技性,文化性,功能性,互动性,娱乐性。在所回收196份有效样本中,公众偏好度最高的为公共艺术的艺术性,占选择总比例的50%(见图3)。其次为文化性及科技性分别占选择总比例的18%和16%。公众对于功能性和互动性的选择相同占总比例的15%。最后为娱乐性占总比例的11%。可见公众对公共艺术的艺术文化方面的需求度是最高。笔者在实地调研以及结合阅读文献归纳总结了9种机场空间公共艺术,现存缺点并将其最后量化,寻找存在的主要矛盾(见图4)。在现存的机场空间公共艺术当中,公众对于其不满的主要问题在于缺少地域特色,城市记忆,作品数量较少是更为主要的矛盾。而艺术形式单一并缺少互动娱乐也是公众认为机场公共艺术现存的主要缺点。这也是公众对于公共艺术艺术性及文化性的需求度较高的内因。
三、机场空间中公共艺术设计策略
通过问卷与实地调研发现公共艺术在界面层面的设计与公众偏好相对契合,针对于空间层面、性质层面以及综合层面进行设计策略的提出。
1.空间层面
公共艺术的多元化不仅局限于候机大厅,在许多调研的机场空间中都相对配套完整的公共艺术。如广州白云机场通往地铁的时光隧道,上海虹桥机场入口大厅的心椅,厦门高崎机场入口安检大厅的老照相雕塑等。但大部分机场在公众对公共艺术需求度最高的候机大厅,则少有出现。设计师可能更注重进入机场时,公共艺术带给公众的第一印象,而忽略了对公众影响最大的候机大厅。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每个指廊尽头及两侧的候机区域中都设立了不同形式的公共艺术,通过公共艺术与空间整合统一,使驻留式空间可以让乘客长时间停留。在这个空间中休息区域,公共艺术在设计合理利用空間各种界面并将公共艺术置于合适的空间中,附加适宜的功能,使艺术与功能统一协调。
2.性质层面
决定着公共艺术表现效果的最重要核心,是其本身性质指向。设计师所要表达的艺术内涵和与公众的联系方式,往往通过其性质来表达。机场公共艺术作为空间中的有机构成,应给人们带来独特的空间体验。设计师应首先从公众需求度最高的艺术性及文化性出发,技术手段以及功能是在二者完成基础上再进行附加设计。人们普遍对雕塑,壁画等基础手段创作的艺术有着广泛接受度和亲近感。其归因于相较于新媒体等技术而言,它们的表现力和文化性更强,新科技目前相较于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公众接受能力较弱。所以未来的交互性公共艺术设计,不能单靠技术来吸引群众的眼球,我们应该先要有过硬的艺术基础,然后合理的运用一些技术[4]。厦门高崎机场的公共艺术,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合情景在线的手法,以艺术化雕塑体现。在做到传达艺术文化性的同时,也做到了科技性,互动性与娱乐性的统一。机场空间公共艺术的性质也不应该是割裂的设计,应反对把艺术创作与技术分开,并加强艺术与现代科技相融合。
3.综合层面
依据问卷,公众认为于机场空间中公共艺术普遍缺少地域特色和城市记忆。机场应当给群众创造城市意象的场所,公共艺术要展现它的艺术性,同时与当地特有元素符号相结合,以此来提升机场空间的氛围营造。在艺术作品存在界面的选择上也当以空间当中和墙面作为主要的考虑对象。其次作品数量少,艺术形式单一,缺少互动娱乐也是公众认为公共艺术现存的主要缺点。在空间中的合理布置是极为重要的,适中为妙,尤其注重候机大厅公共艺术设计。互动作为公众目前较为关注的艺术性质,同样作为赋予艺术不同形式的重要手段。综合各地机场来看,互动娱乐艺术数量较低,现代机场的公共艺术应更多运用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等手段,创造更多沉浸式、互动式,使公众更好的参与到作品中。
四、结语
机场空间公共艺术建设是基于全球化机场兴建的必然趋势,也是未來旅游文化体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科技新技术的发展,公共艺术设计应以独特的设计手法在传递其艺术性、文化性的同时,注重公共艺术的多样化和互动性。让公众与机场空间产生紧密的联系,唤醒公众对地域的记忆。
公众应更多的参与到公共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形成了公众对机场空间公共艺术的意见和初步参与。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公众参与到公共艺术创作的方式将更为多样,使设计师创作出大众真正喜爱的公共艺术。
参考文献:
[1]谢晓玉 中国机场公共艺术发展研究 [D]. 中央美术学院.2018.
[2]易诗仪 当代公共艺术与城市环境设计的融合发展研究 [D].苏州大学.2018.
[3]张琳.公共艺术视角下的城市休闲空间设施设计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8.
[4]王峰. 互动数字城市雕塑 [J]. 雕塑, 2014,02:44-47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德国工业设计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实践与重构”(编号:13BG059)
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基于工业4.0下的设计4.0 研究”(编号:2015B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