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一
宿青平,1959年生,山西蒲县人。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侯马市委副书记、临汾市尧都区区长、临汾市市长助理、住建局局长。
曾获全国“环卫工人之友”荣誉称号,临汾市“中国华门”设计者,临汾“雕塑之城”“公厕革命”主要推动者,城市文化品牌与建筑设计专家、雕塑艺术家。
著有《干部结构管理》《环卫手记》《笑改变世界》《雕塑改变城市》《大国厕梦》等;出版《永远握着的手》全国首部环卫歌曲集;2019年入编新中国美术系列丛书《辉煌70年》(雕塑卷)。
自古迄今,中国官员中不乏多才多艺者,但堪称为雕塑家者却少有耳闻,而宿青平则是鲜有者之一。他在从政过程中把弘扬文化作为使命,长期致力于雕塑研究和创作,并亲自组织雕塑建设,是当代中国官员推动城市文化和雕塑建设的传奇人物,可谓中国雕塑百花园中绽放的一朵艺术奇葩。
最早探索雕塑艺术的政府官员
就学历与经历而言,没有人能把宿青平与雕塑艺术联系起来。我与宿青平素昧平生,与他的谋面是在2019年到临汾考察古代雕塑遗存和当代城市雕塑建设情况时的偶遇。考察期间,在与各界人士和普通百姓的交谈中,我听到了一位政府官员如何成为雕塑家的传奇故事。于是,对他的雕塑之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1982年,宿青平毕业于山西大学哲学系。早年供职于山西省委组织部,29岁即被提拔为处级干部。1992年,他主动要求下基层,担任侯马市委副书记,主管城建工作,由此与环卫工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最早把文化艺术注入到环卫行业,亲自为环卫工人创作歌曲,设计服装,倡导设立了山西“第一个环卫工人节”。由此荣获当时全国唯一的“环卫工人之友”称号。
1998年,宿青平决定为环卫工人雕像,通过雕塑形象树立环卫工人的尊严。在缺乏专业和资金的情况下,他与侯马美术工作者王建邦先生因陋就简,以侯马老、中、青三代环卫工人为原型,研究设计并建造了临汾乃至山西第一座普通环卫工人的雕像《城市美容师》。这是宿青平的第一件雕塑作品,他凭借一腔公仆情怀和超凡的艺术思维,硬生生地撞开了雕塑之门,开始了把雕塑带给百姓、用艺术美化生活的创新之旅,在从政之路上又闪现出一道独具风采的文化艺术光环。
融合规划设计与雕塑艺术的专家
宿青平并非美术和雕塑专业的科班出身,作为政府官员能成为雕塑家着实令人惊叹。在与他的接触中,我能感受到他所拥有的深厚哲学功底、强烈的民生情怀和丰富的城建工作经验,他对规划建筑设计和雕塑艺术的研究精通,完全是由振兴文化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所驱使。由此,他比其他官员多了一种用文化艺术为民造福的能力,又比职业雕塑家多了一种借助行政职能推动城市雕塑建设的条件。
临汾系上古帝尧建都之地,故称尧都。2000年,宿青平担任临汾市尧都区首任区长。为构筑帝尧根祖文化旅游品牌,他启动实施了尧庙旅游区的建设。在修复改造尧庙时,他设计的《国祖帝尧》铜像,重塑了帝尧人文先祖的艺术形象。端坐于高台之上的帝尧及四大臣雕像,与殿内颇具根祖文化特色的环境设计融为一体,使临汾根祖文化的主题更为突出,使尧都文化旅游成功起步。
被誉为“天下第一门”的华门景区,是宿青平最早将旅游与文化、建筑与雕塑融合发展的标志性创新品牌,也是临汾文化旅游和雕塑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他所主持设计的华门建筑气势雄浑,极具民族风范。走进华门,他创作设计的近百位历史人物雕像,散发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璀璨光芒;他设计的华门龙柱和连环九鼎,被誉为中国龙文化和鼎文化艺术的创新之作,受到国家外观专利保护。时任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的郑必坚为之感慨,欣然挥笔写下“文明复兴”的题词。
宿青平是临汾雕塑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每做一件事,总能站在哲学的高端进行宏观思考,又能从艺术的视角为他的构想增添亮色。他把哲学与艺术融合地如此紧密,如此完美,或许这就是他研究规划设计和雕塑创作,把文化创新作为实现政治理想的重要手段,并为之付出巨大心血的主要原因。
城市文化和“雕塑之城”建设的推动者
在临汾,令市民引以为豪,对外影响力最大的有两张“名片”:一是临汾的城市公厕,曾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最佳范例奖”;二是临汾的城市雕塑,曾获多项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奖和“世界吉尼斯之最”。
宿青平正是这两大品牌的总设计和推动者。2008年,宿青平担任临汾市市长助理、住建局长。他明确提出“以文化统领建设,以建设展现文化”的理念,和打造“雕塑之城”的目标,使临汾迈上了发展城市公共文化的建设之路。連续十年,他领先全国推动了“公厕革命”,把文化艺术融入到公厕建设之中,设计建造了中国首批公厕环境雕塑,一厕一型,一厕一品,一厕一雕,一厕一联,使临汾成为全国第一个把公厕做成民生文化品牌的城市。
宿青平从政一生不为做官,只求做事,长期坚守一座城市而奉献,是中国少有的既能创作设计雕塑,又组织推动大规模城市雕塑建设的政府官员。他以住建局局长兼雕塑家的双重身份,全力开拓城市公共雕塑建设发展的创新之路,采用雕塑艺术的手段先后打造了锣鼓大桥、脸谱大桥、古城公园、鼓楼大街等诸多的城市文化品牌,他所创作设计的各类雕塑作品分布于临汾的广场、街道、公园、桥梁及企业园区和居住社区,使临汾的历史文化得以在不同的空间尽情展现。短短十年,临汾的公共雕塑从无到有,而且快速发展,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如今,雕塑艺术已经成为临汾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和对外产生文化影响力的城市名片。
20多年以來,宿青平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以超常的坚守与付出,创作设计并组织建造了各类公共雕塑300多件。他建立了临汾第一个雕塑艺术馆,如今已成为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传播基地,成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深受普通百姓欢迎的艺术观光景点。多年来,他的作品不断走出临汾,推动多地雕塑建设。2018年,他创作的青铜雕塑《九龙腾飞》,落成于中共中央党校,成为当代龙文化艺术的创新力作。
新时代红色雕塑和“百城计划”倡导者
宿青平的雕塑创作,既无科班出身的印迹,亦无门派条框的束缚。他的创作,从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始终把思想情感放在首位,皆是有感而发,相由心生。不同主题,不同手法,不同的形式,可谓不拘一格。他的作品,立意高远,情怀奔放,题材广泛,雅俗共赏,有着极强的在地性和普遍性,所以也具有极强的思想感染力和艺术魅力,散发着浓烈的思想信仰能量。
宿青平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信仰与忠诚,不仅体现在几十年的从政业绩方面,而且体现在他的雕塑创作中。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宿青平力挺红色文化,先后创作《信仰》《旗帜》《根本》《出路》《中国梦》《开国元帅》《国歌》《黄河大合唱》《强国者》《无名者》《难忘初心》《公仆本色》等一系列红色雕塑,并竭力倡导新时代红色主题的雕塑创作,体现了一位人民艺术家的价值取向。
作为一名政府官员出身的雕塑家,他有着双重职业身份的特点。2020年初,面对全国性抗疫的严峻形势,宿青平不顾疫情迅速站到抗疫创作第一线,连续创作《医者无惧》《众志成城》《最美容装》《春天的渴望》《生命之吻》等系列作品,成为中国最早以雕塑记录时代、助力抗疫的雕塑家。
面对宿青平的雕塑作品,我首先想到的是他曾作为一个政府官员能够以民生为第一要义的宗旨,能够以为人民谋求精神利益为使命的情怀,能够以雕塑艺术实践改变城市面貌的探索精神。他的作品所展现的信仰、情怀和气质,使我难以再用专业的眼光去挑剔他的创作。或许,这就是宿青平雕塑艺术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所在。
宿青平曾说:雕塑不只是艺术,而是一种生活,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是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文明追求。基于临汾“雕塑之城”建设的经验与探索实践,他把目光放在了推动全国城市雕塑建设的更高层面,最早提出了中国雕塑“百城计划”。这个计划,旨在从全国选择100座城市,通过政府与雕塑家联盟的形式,推动全国的城市雕塑建设,尽快弥补中国城市所普遍存在的文化短板,从而使更多的城市不断彰显新时代的文化魅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创造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文化建设发展的辉煌。
这就是宿青平,一个兼具哲学思维、政治理想、艺术家情怀的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