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
上海歌劇院原创歌剧《晨钟》,于2018年5月18日率先以双钢琴伴奏音乐会版的形式亮相上海大剧院,同年11月在第20届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演亮相之期,上海歌剧院便早已做好演后研讨、精心打磨的准备。经过一年多的准备,《晨钟》于疫情中完成了文本和音乐的修改,复工后重回排练厅。全新版的《晨钟》将作为上海歌剧院复工以后对外公开演出的第一部歌剧,献礼党的99岁生日。
“寻道、行道、殉道”
歌剧《晨钟》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为主人公,聚焦他崇高的革命信仰,展现他为民族探寻真理、为革命奔走呐喊、为共产主义慷慨赴死的革命精神。剧名来自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上的撰文《〈晨钟〉之使命》,喻示他作为一名“铸钟者”,最终以生命撞响了唤醒民众呼唤黎明的“晨钟”。
此次新版《晨钟》邀请到多次荣获文华奖、曹禺戏剧奖的熊源伟执导。接到这样的创作任务,熊源伟感觉到了肩上担子的分量,却也愿意迎难而上。在他看来,红色题材的剧目完全可以做好,一方面艺术上要打造出精品,另一方面要在思想内涵上和年轻人有共鸣,“戏剧是活在当下的,我们的作品不能征服当代观众,就没有生命力,打动年轻人的还是先辈的信仰”。
去年,新版《晨钟》启动创作,导演熊源伟研究了专家们给出的意见,主要针对三方面打磨提高:戏剧性不够、歌剧性不够、情感表达有些单一。于是,他和编剧姚远对整个剧本的结构进行了多处修改,以李大钊“寻道、行道、殉道”贯穿全剧,展现革命先驱者们的求索路途之艰难。这看似极简的六个字,不仅是主人公李大钊伟大一生的写照,更是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先贤们探索中华民族的未来,是第一代中国的共产主义理想信仰者身体力行的初心与践行。
“2.0版”《晨钟》比起2018年首演版有了较大改动——保留了原有的故事框架,剧目从原来的两幕调整为三幕,使原本“清唱剧”式的音乐更富于戏剧性,还增加了李大钊个人情感及家庭线的内容,丰富了人物的情感色彩。
戏剧结构重新架构了,音乐也要重新调整。音乐方面,作曲许舒亚在保留了主旋律的音乐主题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李大钊慷慨就义时的咏叹调,许舒亚就进行了全面的修改,以期增加戏剧张力。此外,修改后的音乐,不仅人物情绪节奏张弛起伏有度,在宣叙调的旋律上也做了更为抒情化的处理,使得全剧音乐的整体感更为强烈,结构层次更周全。
全面复工,全力以赴
虽然疫情期间,主创团队无法聚首,但网络上的远程合作一直在稳步推进。复工后,主创和主演们不断加快进度,为7月的演出全力以赴。
5月22日,在复工复产的大好形势下,上海歌剧院新版原创歌剧《晨钟》的建组会如期举行。建组会上,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范建萍表示,虽然疫情期间排练有诸多困难,但大家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疫情各阶段的工作安排,复工的劲头都很足。
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出于安全考虑,这次排练仍将打破以往根据剧情安排进度的习惯,计划先将主要角色的戏抽出来,最后再将整部戏的内容进行组装。剧组按声部、按角色,将演员们分散到好几个排练厅分组排练,避免了人群大规模聚集。范建萍直言:“根据疫情的要求,我们必须分开排练,先分声部各自排,角色和合唱这一部分也分开排,然后舞蹈部分也根据导演和音乐的节奏分开排,一步一步地合成,尽可能地不让聚集的人员太多。从排练的工作难度和强度来说,远远超过了以往,以往可能一两次就可以完成的,现在可能要分三四次。”
即便这样,演员们依然带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排练中。范建萍表示:“春节以后,我们所有人员全部回到院里开始正常的工作了,所以这段工作时间基本功的训练并没有荒废,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舞蹈,都各自进行着专业的训练,没有停顿过。可以说,疫情中大家对《晨钟》这部作品有了更为深刻的解读,即使过了一百年,那些仁人志士的精神仍令我们激动不已。很高兴看到大家满腔热情投入到创排的各项工作中,这也是艺术工作者坚守初心的实际行动。”
让我们把晨钟敲得更响
6月以来,上海歌剧院的排练厅十分热闹,新版歌剧《晨钟》剧组每天在这里进行戏剧排练。而导演熊源伟更是以“让我们把晨钟敲得更响”为题,为剧组全体成员阐述了这一版本的创作初衷。
熊源伟导演说:“《晨钟》是红色题材、主旋律题材,如何把主旋律题材打造成艺术精品,而不是宣传品,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课题,也是中国舞台艺术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必须要做好的课题。”
熊源伟导演的新版《晨钟》,会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要讲故事,回归戏剧性叙述;二是回归正歌剧,做一个“正儿八经”的歌剧;三是加强抒情的段落,兼及亲情、爱情、友情,丰富全剧的情感色彩。
对于舞台的视觉处理,熊源伟导演将本剧舞美设计的总体原则定为:张扬物质感,追求写意性。所谓物质感,就是要体量恢宏(题材使然),材质坚实(声场需要);所谓写意性,就是要环境洗练(音乐叙事),舞台空灵(审美法度)。“《晨钟》这样一个厚重的历史题材,自然需要视觉上气度恢宏,具有视觉冲击力;而中国艺术家创作的歌剧自然应该继承东方美学的高乘境界——写意与诗化,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
熊源伟导演说:“对于红色题材、主旋律题材,我们一定要秉持磨砺出精品的决心,这次主创全是上海的艺术家。上海艺术家全力打造出一部代表上海歌剧院、代表上海水平的原创歌剧,是责任,更是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