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梦琼
刚上五年级的女儿回来要缩写课文《猎人海力布》。女儿缩了一个开头,突发奇想:“妈妈,我可以把它缩成小古文吗?”
小古文语言简练,概括性强,当然可以。问题是她才上小学,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古文,能行吗?我一半质疑,一半期待。她得到了准许,就开始动笔闷头写。过了好一會儿,她说写好了。我拿过来一看,有点意思。尤其这一节:“百姓无不悲痛,领小儿,扶老者,牵牲口,向东走去。半夜狂风怒号,有猛虎出山之势。又过半个时辰,只听一声巨响,大山崩塌,洪水淹没了村庄。”
隔了几天,老师又布置缩写《牛郎织女》,她又要缩成小古文。这一次有点轻车熟路了,自己先试着说了几句,接着就开始动笔,不一会儿写成了。虽有诸多粗漏之处,但有些地方还是令人惊艳。比如:次日戌时,牛郎便依老牛之语,捡起粉衣,候于林中。果不然有一女子求衣,牛郎还之。牛郎说起自幼情形,仙女惜之。两人便成婚,生得一儿一女,男耕女织,生活甚好。
我表扬她缩得精妙的地方,尤其是文中“戌时”一词。我以为她随便一写,问她为什么是戌时,她不慌不忙地说:“古人一天分十二时辰,戌时是晚上七点到九点。书上说牛郎是傍晚时分去找织女的,那么在夏日时分,应该是戌时比较合适。你看,我还特地上网查了资料。”她把平板上的资料找给我看,果然分毫不差,这严谨的思维真令我高兴。
女儿是如何对小古文感兴趣呢?这要源于几个月前我和她爸爸的一次聊天。当时正值教材改版之际,部编版教材将加大古诗文的比例,我们想要通过家庭聊天,激发孩子对古诗文的阅读兴趣。我们讨论学生时代诵背经典的好处,然后我随口背出《桃花源记》,她爸爸背出《岳阳楼记》。两个人摇头晃脑,很是得意。女儿果然中计,追问《桃花源记》到底讲的是什么。后来她找到《古文观止》,翻到《桃花源记》自己读了起来。读得半通不通,意思不甚明了,我又给她讲讲。她很感兴趣,也想学习背诵这篇古文。我当时半信半疑,以为她只不过三分钟热度,没想到她真拿本子把文章抄下来,读了几天就结结巴巴背出来了。
没想到,几个月前播下的文学种子,现在忽然发了芽。这是何种因缘呀。我联想到几年前听王崧舟老师讲庄子的事情。他给小学生上庄子的《天籁》,惊讶者有之,佩服者有之,更多的是质疑者:这么高深莫测、玄之又玄的《天籁》,小学生能读懂、领悟吗?为此,他在上完庄子之后做了一个讲座,我个人觉得讲得非常精彩,并记录下来。
他说:“今年,我上庄子的《天籁》。我希望自己的天籁之课,像庄子的文章一样玄之又玄。不瞒各位说,为了上庄子的《天籁》,我大概准备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教学已经八易其稿。这个八不是多数的意思,而是实实在在改动了八次,而且是比较大的改动。每次改动,我似乎更加接近了庄子。庄子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为中国先贤有如此智慧的头脑,有如此高贵的精神而感觉到无比的自豪,庄子太伟大了。
“今天这个课,孩子们慢慢地走近了庄子,慢慢地走近天籁。他们慢慢感觉到,天籁、庄子,是那样的精彩,是那样的有滋有味。
“我没有任何要求,没有答案,没有解读,这里不需要,我唯一要做的是为孩子的心田播下一粒纯粹的文化的种子。当我在孩子心田播下这粒种子的时候,我怀着喜悦,怀着美好。而当孩子们接受了这粒种子的时候,一样是喜悦,一样是美好。我觉得这是一种共鸣。
“不定有一天,这粒种子就会生根,就会发芽,甚至就会开出一朵灿烂的属于他自己的花。正所谓,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需要静静等待,因为语文学习和文化的积淀都不会立竿见影。但等待的前提是你已经播下了种子。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言,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心田里播下一粒纯粹的文化的种子。也许这粒种子不会立刻发芽,但只要遇到合适的机会,这粒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
现在,女儿心里这粒小小的文学种子已经发芽,这大概是一种缘分吧。我相信,随着她对语文学习兴趣的不断积累,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这颗小芽会越来越茁壮,也一定会有花枝春满的日子,让我们静静守望。
编辑 王淑娟 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