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王构之子王士熙是元朝的著名政治家,也是元朝文坛的代表性作家,他的事跡仅仅依附于《元史·王构传》之后,且只有二十个字,这与他的历史地位计不相符。本文通过对他和同期的政治家兼文学家马祖常的交往进行考证研究,力图挖掘补充王士熙有关史料和文学作品,佐证以王士熙为代表的“东平学派”文士对元朝政治和文化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王士熙;马祖常;东平学派
作者简介:巩文博(2003.2-),女,山东省东平县人,东平县高级中学高三·二二班学生,业余喜爱文学创作和古典文学研究,曾获全国“叶圣陶杯”“文心雕龙杯”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3-0-02
一、王士熙其人其事
由于对东平历史文化颇感兴趣,研读我县文化学者颜建国老师所写《元朝东平学派》一书,从其《王士熙与<江亭集>》一篇中,我知道了“王士熙(字继学)是王构长子,因为家庭渊源,他十分博学多闻,在‘东平学派四代文士中,他和弟弟王士点是最为杰出的两人。”[1]于是,在颜老师的启发指导下,我走近了王士熙其人其事,对其与文学家马祖常的交往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索。
王士熙(约1265—1343),是元朝翰林学士承旨东平人王构的长子,字继学,他们父子两人都以文学闻名天下,是以文才著称的显贵世家。王士熙早年曾经师从儒士邓文原等名家,博学工文,文章典雅,在当时名声很大。在他入仕为官后,一直以儒家“道义”为宗旨,崇尚爱民之治,因为政绩突出,曾任执掌津要的中书省参知政事,后来因反对宫廷政变而免职外放,在担任南台御史中丞期间去世。王士熙擅长散文和诗歌,尤其擅长乐府歌行体,他与文士袁伯长、马伯庸、虞伯生、揭曼硕、宋诚夫等人互传诗歌,雕章丽句,成为元朝中期的代表性作家,其残存于《四库全书》中的《江亭集》成为后世欣赏王士熙文学作品的重要依据。
二、王士熙与马祖常的诗歌唱和
马祖常(1279~1338),字伯庸,元代色目人,著名诗人,他小王士熙14岁,在古代接近是两代人。马祖常他在延佑二年(1315)参加科举考试,取得会试第一、廷试第二,被朝廷授予应奉翰林文字,后来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他和王士熙几经同僚为官,且都性格豁达,喜诗乐文,为此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今可见的王士熙与马祖常之间的诗歌唱和,是他们频繁交往的佐证,也是他们患难与共的考量与友谊镜子。
(一)王士熙写给马祖常的诗
王士熙交友众多,广结善缘,与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交往甚密,互相切磋文学,以诗相应和,在他写给文朋诗友的存诗中,以写给马祖常为最多,共计4首,在仅有117存诗的《江亭集》中占有突出位置,可见王士熙对马祖常的器重与关照,也可见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上京次伯庸学士韵二首
王士熙
其一
侍臣催讲御阶西,云静觚棱晓色低。
天辟神州卑两汉,地连碣石转三齐。
含香昼永閒青琐,视草堂幽湿紫泥。
最忆东山老松树,秋风应有鹤来栖。
其二
长堤芳草遍滦河,谁买扁舟系树槎。
金帐薰风生殿角,画楼晴雾宿檐阿。
万年枝上乌啼早,九奏阶前凤舞多。
供奉老来文采尽,诗坛昨夜又投戈。[2]
读此诗,因诗题称马祖常为“学士”,可知写作时间在公元1325年之后,此时,马祖常被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任命为翰林直学士,位居从三品,是皇帝近臣,为此,他和同在翰林院任职的王士熙朝夕相处,诗文唱和颇多,此诗即是他们在元朝上都开平任职时的相互应和,看题目,当是马祖常先写两诗,王士熙唱和应答,其一赞誉了马祖常在朝堂为皇帝讲书的场景,其二描写了一个春夜他们和众多师终夜喝酒吟诗的场面,可见他们对诗歌艺术的酷爱与孜孜以求。
王士熙写给马祖常的诗歌,还有《和马伯庸寄袁学士》《玉环引送宪使伯庸北上》两诗,看诗的题目或小注可知,它们的写作时间分别为和袁桷任学士一职和马祖常任宪使之时,结合史料,元朝文士袁桷任学士一职的时间在公元1319年阴历五月,此时是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位期间,公元1320年元仁宗去世,其子硕德八剌继位,王士熙、袁桷、马祖常等人深受元英宗硕德八剌器重,此年王士熙辞职归葬父亲于东平,家居期间写下此诗一是和在京的马祖常、同时寄给在老家庆元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因病休养的侍讲学士(从二品)袁桷:
和马伯庸寄袁学士
王士熙
白雪赓歌少,朱弦咏叹长。
天池鹍独运,雾谷豹深藏。
旧地收华戟,新田买石房。
云拥鄞山雨,潮生定海洋。
何时宣室召,四马骤康庄。[3]
元英宗硕德八剌时期王士熙为翰林待制,官衔正五品,马祖常则为开平县尹,于是王士熙和诗送给在南方休养的袁桷,此时袁桷已经五十七岁,是他去世的前六年,王士熙在诗中除了赞美袁桷的为官正直和一代文星,同时对他休养身心予以抚慰,对他的复出给以期望。
王士熙写成《玉环引送宪使伯庸北上》一诗的时间当在《和马伯庸寄袁学士》一诗后十余年,宪使在元朝是指御史台或都察院的官員奉旨監察或外巡,这样可以推知《玉环引送宪使伯庸北上》一诗至顺四年(1333)任江南行台御史中丞之时,官衔为正二品,阴历六月,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即位,诏马祖常进京商议国事,于是王士熙写下《玉环引送宪使伯庸北上》一诗,对马祖常此行充满希望,同时也盼望他早日回来一起共事,继续过写诗作文的文士生活。
通过王士熙写给马祖常的数首诗,可知他们虽然有年龄差异、地域文化区别,但是,作为达观的文士,他们往来无间,相交甚密,酬唱赠答,可见文士之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