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范凌志 刘欣 王聪 迟静怡 李莎莎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3月1日发布一份“研究报告”,声称“2017年至2019年间至少8万名维吾尔人被转移到内地工厂‘强迫劳动”。与之唱和的是,美国国会暨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11日发布所谓“新疆存在强迫劳动”的报告,一些美国议员同日提议案要求“停止进口新疆生产的产品”,并鼓噪出台“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两份“报告”看上去想给中国罗织一项新罪名——“强迫劳动”。“强迫劳动”存在吗?1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新闻发布会,予以一一驳斥。《环球时报》记者联系“报告”中提到的苹果、大众等企业,它们也都否认存在所谓“强迫劳动”。
被“点名”的中外公司回应本报
根据公开信息,“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成立于2001年,其金主除澳国防部外,还包括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这样的军火商、部分知名高科技公司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官方机构。ASPI为了所谓金主的利益,不断歇斯底里地煽动反华,澳前外长鲍勃·卡尔曾批评其宣扬“片面的亲美世界观”,澳前外交官、评论员约翰·梅纳德评价该智库“缺少诚信,让澳大利亚蒙羞”。
在“报告”出炉过程中,臭名昭著的“东突”组织“世维会”也煽风点火,忙于游说美国政客对中国实施制裁。日前,美国“灰色地带”网站经过严密的梳理证明该组织是由美国支持和操控。《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维吾尔人权项目”头目茹仙·阿巴斯在社交媒体上说,她参加了CECC报告的讨论会。
“我们在中国代表且践行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并确保我们与所有工厂、分销公司和供应商的合作均基于我们的原则,其中包括尊重少数民族、员工代表以及社会和劳工标准。”12日,被有关“报告”开篇点名的大众公司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上汽大众在乌鲁木齐的工厂雇用了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不同民族员工,每位员工与上汽大众都直接签署了劳动合同……没有迹象表明乌鲁木齐工厂里发生了任何侵犯人权的行为。”
同样被“报告”点到的苹果公司此前向媒体表示:“我们没有看到这份报告,但我们与所有供应商紧密合作,以确保我们的高标准得到遵守。”苹果公司透露,公司要求供应商提供鼓励员工表达疑虑的渠道,这些渠道包括确保匿名的热线电话,以及公司保持直接与供应商责任团队联系的能力。“2018年,公司对4.4万名供应商员工进行了采访。为验证渠道的有效性,我们还在年度评估
期间以当地语言采访了众多供应商员工,且他们的经理不在场。”
被“报告”提到的还有东莞奕东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奕东电子)及其子公司湖北奕宏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报告”通过一张关系图声称该公司及其子公司向苹果、微软、西门子等多家知名企业供应产品。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奕东电子表示对“报告”内容“感到震惊”。“在被雇用前,奕宏的法务和人力资源部门已确认过这些员工是自愿离开新疆并自愿到奕宏工作,奕宏也确保了这次招聘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无论是地方组织还是奕宏都没有强迫这些员工做任何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奕东电子表示,“报告”的描述完全没有经过正常及非正常实地取证和考察,“是极不负责任的!”
新疆人在内地务工致富的故事早被媒体广泛报道“强迫劳动,是指一个人处于惩罚的威胁下、被迫从事非本人意愿的一切劳动或者服务工作。”国际劳工组织《强迫劳动公约》第2条这样定义。
新疆是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区,根据公开数据,2014年,全区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总规模为79.31万户、313.18万人,其中南疆四地州更是国家确定的深度扶贫区。在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言人伊力江·阿那依提介绍说,南疆四地州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滞后,我们把促进南疆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根据各族群众就业意愿,积极采取就地就近就业、疆内跨地区就业、对口援疆省市转移就业等措施。
新疆把“转移就业扶持一批”放在扶贫措施的首位,精准实施南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疆内疆外转移就业。伊力江·阿那依提说,自2018年以来,新疆累计转移南疆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15.1万人,其中向援疆省市企业转移就业1.47万人,他们主要从事制衣制鞋、电子电器产品制造、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等行业,人均年收入在4.5万元以上,远远高于在南疆务农的收入。
实际上,新疆人在内地务工的故事早被媒体广泛报道:乌恰县的帕夏古丽·克热木在广东东莞打工13年,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了500多名乡亲外出打工;阿克陶的热汗古丽·依米尔在浙江慈溪市务工4年,先后给家里寄回10余万元务工收入,现在家里盖起了新房;阿克苏市的艾比布拉·马木提在杭州某电器企业就业,年收入5.5万元左右。
“一是群众有迫切需求,很多南疆贫困群众想到内地省市走一走、看一看,开开眼界、学学技能,通过稳定就业多挣些钱,让生活过得更好。二是内地有大量就业岗位,劳动密集型企业多,工种适合新疆富余劳动力特点。”伊力江·阿那依提说,他们所做的就是把南疆贫困群众的需求和内地的岗位有效对接起来,让群众有钱赚、能致富。
旅游、看电影……新疆员工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奕东电子公司经员工同意后,向记者提供了他们手机上的工资发放记录照片(如图),并展示这些员工看电影、外出旅游、参加文艺活动的场景。一张当地疫情防控部门发给湖北奕宏公司的复工通知显示,所有员工必须严格符合相关标准才能返工。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一段微信聊天记录,在被同事问到是否“合同到期会回家”时,一名为“新疆古丽班长”的女孩回答:“可能有些人想继续工作,公司同意后延长合同时间。”她还补充道:“我们习惯了你们”“舍不得(离开)这里。”
喀什地区行署专员帕尔哈提·肉孜在16日的发布会上提到,这些年,到内地务工的南疆少数民族群众全部实现了脱贫致富。合同期满后,他们主动要求继续留在内地企业务工。有的在假期返岗时,还会带上自己的亲戚朋友一起到内地企业工作。现在,越来越多的南疆少数民族群众看到同乡们去内地挣到了钱,都积极到人力资源市场报名。
在西方反华势力炒作“强迫劳动”的同时,美国时装工业协会、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全国零售联合会、零售业领袖协会及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在一份声明中也称“不能容忍供应链中的强迫劳动”。新疆一家纺织公司的经理张先生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美国政客和媒体的污蔑已经并可能进一步损害少数民族及其他贫困人口的生计。张先生的公司雇了1700名员工,99%是少数民族,“他们的薪水远高于新疆最低工资,并享有社会保障和其他福利,今年将有近600个少数民族家庭摆脱贫困”。
“有的(西方)企业迫于压力会主动和中国相关的代工厂做业务切割,他们自身的利益也会受到影响。”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1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行业协会通常代表企业的利益,目的是在政府部门中进行游说,为企业在国际贸易、关税等方面争取相应的利益,“但美国行业协会也有可能被极个别人的意志所左右,做出一些并不符合很多企业利益的事情,这次针对新疆的声明就是一例。”鲁振旺说,美国行业协会的声明并不是代表所有成员企业的利益和意见,一些小企业会被裹挟。
“这些行业协会如果真在乎这件事,完全可以去新疆或内地的工厂做实地调研,这样很容易知道真相。但是目前,它们并没有提供完整的证据链,而是靠着捕风捉影的新闻,搞出这么一个联合声明。”北京经济分析师田云表示,美国行业协会的高层都有自己的政治倾向和利益团体,他们在中美博弈中各有各的考虑。一些人推动炒作,其实是想进一步让中美贸易脱钩,“摆脱中国对美国的影响”。因此,面对国外的政治干预,中国企业也要做调整,包括进一步开发内部市场、欧洲和中亚市场等。
对于这波西方媒体配合反华机构的炒作,伊力江·阿那依提在发布会上反问:“难道在澳大利亚、在美国,你们的民众跨州、跨地区就业,都是被强迫的吗?”他同时奉劝那些不负责任的记者:“请拷问一下你们的良心,你们在那些媒体为老板打工,整天写那些胡编乱造的文章,你们说的是自己的真心话吗?你们才是真正被强迫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