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爻寒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智慧农业时代的开启,农业人才的定义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人才市场对于农业人才的需求,正在从传统的单一专业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智慧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产业链的“生态融合”和“基因重组”,是信息技术、农业技术与装备技术对区域农业资源、生产、市场的重新优化配置,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业态。
随着智慧农业时代的开启,植保无人机、智能旋耕机、农情监测点、水肥一体机、物联大数据,使得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成了智慧农业时代的田地管家。
随着智慧农业时代的来临,庄稼的播种、施肥、浇水、杀虫、收割,全流程实现了智能化,这不仅需要技术的变革,更需要人才的赋能。
亟需新型农业人才
2020年10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发布《北京市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为农业技术人员量身定制清晰的职称评价标准,提出了职称评审代表作清单,增设了正高级职称,完善了评价专业,开通了新型農业人才的职称评价渠道。
通过本次改革,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人才支撑,支持农业人才将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把成果用在三农建设中。
农业系列是职称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子站、研究所、涉农企事业单位等基层一线的农业人才进行评价,是农业人才职业发展的重要渠道。目前,北京市每年有4000余人申报农业领域职称评价,涉及农学、园艺、畜牧、兽医、农业技术信息化等专业领域。
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现代农业,都需要大量人才支撑。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智慧农业时代的开启,农业人才的定义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人才市场对于农业人才的需求,正在从传统的单一专业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在浙江农林大学举办的2020年浙江省农林水资源专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全国450多家企业共提供了超过13.5万个岗位,涵盖现代农业、园艺、动物科学、生物制药、环境工程、园林规划、农业智能等50多个领域。
除了传统的农林企业,环境工程、宠物医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许多企业也出席了这次会议。许多企业表示,急需农林专业复合型人才。
提到农业人才,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春天的种植,秋天的收获,满满都是农民们辛勤的汗水。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农业人才也正在被全方位赋予新的期望,不仅要懂得农业,同时更要懂得时代的脉搏。“我们不仅需要具有农业和林业专业知识的人才,还需要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我们缺乏最全面的人才。”有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浙江农林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宣丰敏说,随着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掌握科学技术的新型农业人才肯定会越来越受到尊重。
作为农业的主体,农业人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高低。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第四篇“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中提出“推进我国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果菜茶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等农机装备的生产研发、推广应用,提升渔业船舶装备水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积极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加快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强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发展智慧气象,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
这为当前的农业现代化指明了应用方向,也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农业职业教育大热
推动农民培训工作,国家政策正持续发力。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2013年至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都对农民培育工作进行了部署,培训对象不断扩大,培训主体走向多元化,奖励扶持政策也逐渐完善。
乘着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的东风,农业职业教育领域涌现了大量的互联网企业,以往由国家主导的职业教育局面也悄悄发生了改变。
早在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新建了一批农业高等院校,在农业发展方向、管理体制、课程内容以及学科范围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到了20 世纪 80 年代,农业教育管理制度、学科设置、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都有了巨大的飞跃。
这为我国农业发展培育了大量农业技术人才。但随着科技的创新与数字时代的来临,新型农业人才缺口日益明显。
中国约有14亿人口,其中约有2.6亿种植人口,农产品市场规模超5万亿元。庞大的用户基数,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农业衍生出的农业技术咨询、种植生产需求,成了亟需开发的蓝海市场。而在这个市场中,核心的需求场景就是农业职业教育。
此时,一些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包括诸如快手、抖音这种短视频平台,和一些以农产品推广、知识付费为内核的农产品购销、农技咨询平台。
除此之外,各地政府及企业也纷纷推出农业职业教育课程。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张晔表示,农民教育已成为开发6亿农民人力资源宝库、支撑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成为广大农民实现全面发展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高素质农民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行者、应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引领者、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杨永杰看来,职业院校是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主要力量,具有师资、课程、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尤其是能对农民开展系统性、专业化的学历教育,有助于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
“高素质农民不是简单靠几场培训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对农民开展系统性、专业化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讲师赵志磊说。2019年,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启动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扩招200万人的任务,给农民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
2020年10月15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2523号建议的答复。在答复中,农业农村部表示,“十三五”以来,农业农村部培育技能服务型农民180万人,提升培训对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能力水平。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联合有关部门继续推进农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培养,努力构建农业农村技术人才队伍。
智慧农业专业赋能
2020年3月,教育部發文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华中农业大学申报的智慧农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获批。其中,智慧农业专业属于国家首次批准设立的新专业。
智慧农业专业的设立,旨在培养服务国家和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战略需求,能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现代经营管理知识与农学有机融合,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强,能胜任现代农业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产业规划、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
在智慧农业时代已开启的今天,智慧农业新专业的开设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要,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智慧农业专业是在传统农科专业基础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现代农业管理来改造传统农学专业,其也将带动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生物信息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的协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和促进新兴学科建设、培养学术领军人才的有效途径。
智慧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将加大对学生综合运用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培养,是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提高智慧农业基础研究水平和技术储备的有效途径。设立智慧农业专业将为农学、植物保护、植物科学与技术、园艺、水产、动物科学等传统农科专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各方的努力下,新型职业农民必将助力智慧农业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