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周边外交史研究(1949—2019)》
石源华 等/著
2019年11月出版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中国是周边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环境安全与否将直接关系中国的国家主权与国家安全,在中国对外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有着辽阔的疆域和漫长的边界线,领土领海直接接壤的邻国达到20个,列入“大周边”的国家多达64个。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的历次局部战争或边境自卫反击战均与周边邻国有关,涵盖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对外战略发生重大转变,对于时代特征的评估,由“革命与战争”为主题转向“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对于既成国际体系的态度,由负面认同转为正面认同,并融入其中,成为执行者、维护者、革新者、守卫者。中国面临周边国家直接军事威胁和挑战的局面首次被打破,但中国周边仍然是世界热点问题和潜在冲突最多的地区之一。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和“印太战略”的主要目标仍是指向中国周边地区,其屡屡通过“介入”我周边地区的种种方式,威胁中国安全。一些周边邻国与中国在岛屿、海域、河流上的争端,不断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形成挑战。中国的进一步崛起和现代化建设处在将强未强的关键阶段,需要维持稳定周边安全环境,形成继续崛起的和平发展机遇期。
《新中国周边外交史研究》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立项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研究系列重点项目,本书研究宗旨是:立足解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正确制定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和政策的整体角度,回顾和研究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周边外交史,对新中国周边外交的历史、现状、理论、热点、战略、政策诸方面的重要问题进行反思与探索。
从现实层面观察,新中国成立以后,政界和学界并不使用“周边国家”和“周边地区”概念。20世纪50~60年代,美苏冷战,形成水火不容的两大阵营,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成为认知和划分周边邻国归属的标准。70~80年代,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重要理论,“发展中国家”成为认知和划分周边邻国的新标准。直到80年代中后期,中共领导人逐步提出了“周边环境”“周边国家”“周边安全”“周边战略”等新概念。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周边国家”概念,逐步成为制定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的重要概念,周边外交开始在中国外交总战略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学术层面观察,新中国周边外交史研究是一块处女地。中国学界对于周边大国的外交研究有所进展,而对中国周边众多的中小国家外交的研究,或很薄弱,或几乎空白。这既与国家外交的整体战略有关,也与档案的不开放造成资料收集困难有密切关系,该领域研究禁区太多,诸如边界问题、跨境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诸多因素。就新中国周边外交史整体研究而言,还没有形成规模研究的议事日程。已有的各种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对于周边外交研究的分量比较有限。目前出现较多的是对冷战结束后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成果。因此,将70年中国周边外交史作为一个整体开展综合研究,系统梳理70年来中国周边外交的历史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实施周边外交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特别是总结中国周边外交中存在的问题,引出必要的历史教训,正是本书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学术上具有重要创新意义。
从理论层面观察,研究新中国周边外交具有更重要的理论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界得到广泛运用和占据主导地位的,先是苏联倡导的国际关系理论,以后发生更大影响的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如何构建面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国际关系新理论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进行新中国周边外交史的研究,将有助于推进这个历史进程。
对于周边外交研究中存在的诸如革命和战争主题、和平和发展主题、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自主体系和国际体系、国家危机和国际机遇、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等重大理论问题,中国周边外交在70年间经历了重要的变化,但还没有進行认真的整理和总结。本书对这些重大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做出必要的理论总结,这将有助于理解和认识习近平在周边外交问题上提出来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并进行理论层面的总结,为创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目标的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新理论和周边外交新战略做出重要的理论贡献。
(本文为石源华著《新中国周边外交史研究》绪论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