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2020-03-16 03:32刘忠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态恢复

刘忠

摘要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广阔,生态环境恶劣。造林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适宜的抗旱造林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树种选择、确定造林时机、整地、覆膜、截干等方面总结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造林的关键技术,以期为造林工作者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    抗旱造林;生态恢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2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2-0131-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我国土地辽阔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条件不一,水资源分布不平衡[1]。部分地区距海较远,由于受高山阻隔及地形限制,气候环境差[2],受气象灾害影响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近年来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等项目的有效实施,使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形势仍非常严峻。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了各地区的生态文明发展,提倡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恶劣的生态环境,以避免气候对人们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1/3,并且呈上涨趋势,干旱地区地表裸露,水分严重缺失,种植难度较大。干旱灾难是我国解决生态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采用防风固沙、抗旱造林的措施,提高其植被覆盖面积,从而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恢复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环境保护与治理战略目标。国家注重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大在生态修复中投入的资金,在不久的将来生态环境问题将彻底改变。为了遏制干旱地区逐年增加的趋势、减轻土地沙漠化程度,种植是最直观有效的方式。要创新利用我国现有的造林技术,培育适合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不仅能保持水土,还可以防止干旱扩展,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重大。造林与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林业工程能够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给人们带来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能做到对森林的保护,增加森林覆盖率,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之间的平衡。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问题,恢复良好的生态循环。

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限制,降水稀少,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的最主要阻碍就是成活率低。干旱地区夏季降水稀少且蒸发量高,达不到植物基本的生存降水要求。此外,对树苗的保护工作不到位,造林技术不先进。相关技术人员对种植技术了解得不够深刻,选择的树种、种植时间不适宜,进而导致造林成活率下降。现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树种选择

对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来说,种植的树苗类型很重要。正确选择树种不仅能提高植物的存活率,还能对干旱沙化的土壤进行改善。干旱地区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土壤失去锁水功能,气温升高时水分大量蒸发,降水少导致土地干涸,植物难以生存。地表植被的缺失导致土壤暴露继续恶化。改善此类情况需要选择抗旱能力强的树种。由于干旱地区风沙大,因而要求树种能够快速成活扎根,能够适应干旱地区的气候环境。选择树种时要参照国家规定的公益林标准,并且符合本地的经济条件,保证有足够的树苗量,进而能够顺利开展种植。

2    确定造林时机

造林活动的工作量较大,种植树苗需要根据当地环境、气温的变化,确定最佳起苗时间和造林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节约财力和人力。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开展种植的时间不宜选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的季节。冬季气温低但降水过少,土壤干旱,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春、夏季降水较少,秋季降水较为集中。

3    整地

整地能够加强土壤的蓄水能力,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方式。整地即整合土地资源,是通过人为改善来调整土壤内在结构。首先,要对土壤进行翻垦,可以让土壤变得透气。对于块状的土地,整地能够清理影响植物生长的石块。其次,清除土壤中的垃圾和残根,有利于植物的吸水和生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主要选择鱼鳞坑和反坡式“品”字形整地,改变土地造型可有效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整地的最佳时间是降雨后,以达到蓄水、渗透的目的。因此,通常选择降水量充足的9—10月进行整地。整地后选择翌年春季4—5月进行栽种,能够提高成活率。

4    覆膜

覆膜能够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在农业生产中十分常见,在造林活动中也逐渐开发使用。覆膜能够在提高土壤含水量的同时,升高地表温度2~3 ℃,起到了提升土壤含水量和抗温差作用,可以有效节省水资源和人力资源。

5    截干

截干是指去掉树木侧枝和一部分顶梢,减少树苗的叶片。截干能够有效控制水分的蒸发,避免水分通過皮孔、叶片蒸发,但截干技术适用于阔叶林。经截干处理的阔叶林枝干再生能力较强,侧枝生成较快,树叶面积大,较容易蒸发水分,还能够防止低温冻伤。

6    结语

抗旱造林技术良好运用的目的是提高苗木的成活率[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对苗木品种的选择、种植前的处理方法、栽培方式以及种植后管理、浇水等,每一个步骤都会对苗木成活率造成影响,抗旱造林技术的使用有利于苗木生长[4-5]。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林业工作者需要有效地设计造林活动,完善造林项目,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增加技术性指导,科学选择抗旱造林技术手段,利用科技手段改善植物生长的环境。抗旱造林也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

7    参考文献

[1] 张兴龙,何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J].乡村科技,2019(5):70.

[2] 张艳梅.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J].现代园艺,2019(8):36-37.

[3] 安志东.北方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探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8,41(2):17.

[4] 韩淑梅,吴长林,叶艳琴,等.半干旱区造林技术初探[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1(增刊1):16-17.

[5] 赵永胜,丁学平,李瑞荣,等.半干旱区造林技术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36(2):56-57.

猜你喜欢
生态恢复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原则及方法研究
苏州太湖湖滨湿地生态恢复模式与对策
乡土景观设计在玛纳斯河生态设计中的应用
不产氧光合细菌在养殖水体生态系统恢复领域的研究进展
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与湿地的生态恢复
我国煤矿塌陷区土地利用方式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