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引领大学生思想的实然困惑与应然选择

2020-03-16 18:36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共青团公众微信

宋 丽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微信凭借低廉的网络社交成本,立体鲜活的沟通方式,私密、即时的信息传播,富有弹性的社交方式,高强度的用户粘度和病毒式的传播强度等传播特征而成为用户群体最活跃、最稳当的即时通讯软件。[1]截至2018年8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98.3%。其中,大学生是手机网民的主流群体,微信使用率达98%以上。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领大学生思想发展。高校共青团如何利用微信这一交互平台,有效地引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是当前高校共青团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引领大学生思想的实然困惑

当前几乎每所高校共青团都开通有属于自己部门的微信公众平台,而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在引领大学生思想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惑。

1.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引领大学生思想实然困惑之表征

(1)共青团微信加速大学生知识学习碎片化与人际关系陌生化

恩格斯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2]微信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自身具有的技术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其文化属性。

具体来说,微信加速着大学生知识学习碎片化。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众多微信公众平台的一种,同样加速着大学生知识学习碎片化。一方面,共青团微信平台加速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碎片化。急剧变化的社会催生着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这种充满着紧张、加速度的日常生活,导致碎片化时间的诞生。比如,大学生的课间、乘车、睡前等时间。如此碎片化时间的产生,具有零散性、随机性、暂时性,大学生们很难利用这些时间完成系统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加速大学生接受信息碎片化。微信以其海量的信息传播方式,迅速成为青年大学生接受信息的重要载体。共青团微信作为信息资源传递者,其推送的信息来源碎片化,而且其信息资源本身碎片化,很多系统性的知识被“裁剪”、被“切割”、被“转换”、被“拼凑”。微信传播的信息资源打破了传统知识学习的系统性、连贯性与渐进性。

微信加速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陌生化。在微信时代,不仅大学生的知识学习碎片化,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呈现着碎片化样态。微信朋友圈的点赞、转发与评论,重塑着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关系。朋友圈信息的分享和转载使得其与受众群体,从传统的“你-我”双向互动演化为多向互动关系,使大学生人际关系从“对面人”转变为“媒介人”,加速了“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造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裂变。

(2)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引领大学生思想属性不彰与大学生价值观的迷失

当前很多高校共青团微信定位模糊,引领大学生思想的属性不彰。具体来说,站在受众用户的角度来看,其服务的大学生并未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其所宣扬的服务学生宗旨。从推送的内容来看,内容较为枯燥,仅就相关文本在微信平台上展开“复制”与“粘贴”,高校微信平台自身原创性推文则较为少见。从推送的形式来看,纯文本阐述居多,图文结合与音频视频内容较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青春活泼风格的推文更少。从推文的定位来看,其话题的设置较为呆板,不能够随社会事件、校园新闻、学生自身需求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

微信时代,大学生价值观迷失现象抬头。依托网络而生的微信,是大学生舆论的集散地。虚假信息传播、网络谣言散布、庸俗化的恶搞登场、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在大学生的微信朋友圈、微信群中扩散与“传染”,无形之中扭曲着大学生的义利观、模糊着大学生的人生目标、消解着大学生的人生理想、淡化着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致使大学生价值观迷失现象抬头。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无疑会被这些消极的微信传播信息所碾压与驱赶,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遏制这种状态,无疑会形成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呈现“格雷欣效应”①格雷欣效应在这里是一种隐喻的表达。其又称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是一条经济法则,也称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意为在双本位货币制度的情况下,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如果其中之一发生贬值,其实际价值相对低于另一种货币的价值,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将被普遍收藏起来,逐步从市场上消失,最终被驱逐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将在市场上泛滥成灾,导致货币流通不稳定。。

(3)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的形式热闹与大学生主动性缺场

在行政逻辑的主导下,一些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想引领方面,或多或少采取一些行政执行手段,即机械式的宣传和鼓吹时政要闻,异化为大学生思想引领。这种异化的自上而下式的推进模式,导致一种递进式的单向传播过程。然而囿于大学生的生活场域与社会经验的限制,其并不能精准地理解这些正确的思想。这种信息传播的优势是便于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有关引领大学生思想的信息资源,与此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与消解了大学生自主进行思想引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生打开此类微信信息资源,象征性地浏览一下,味同嚼蜡般弃阅,形成一种共青团微信信息传播海量,而大学生深度参与贫乏的“虚假繁荣”,造成共青团微信信息传播的形式热闹与大学生主动性缺场的窘境。

2.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引领大学生思想实然困惑之归因

共青团微信引领大学生思想存在困惑是由多元因素相互叠加合力影响的结果,而非单一因素诱发。

(1)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自身运行发展特点的局限

微信是科技时代催生的新生事物,其自身发展处于幼年阶段。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导致其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出现困惑。当前,高校共青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网络时代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的重要载体,其自身建设的不完善成为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现实梗阻。

一方面,单向度的服务难以满足受众需求。众多高校共青团都已建立其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但是这些微信的信息源建设有着明显的缺失。就推送内容而言,推送信息仅仅是时政新闻、校园资讯,其思想引领效用低。然而对于如何筛选与创作富有教育意义的推送信息,并没有太多的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工作者深入去挖掘。

另一方面,单调的形式吸睛度不够。微信作为信息传播的“介质”,其影响力的大小与其受众群体的接受、互动的粘度密切相关。纵观当前高校共青团微信推送信息要么是以文本为主,而不能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接受形式进行推送,要么是推送内容充满庸俗化、浅表化,甚至恶搞化的表情图,使得推送信息的政治教育功能泛娱乐化,引领大学生思想的效果不甚理想。

(2)大学生主动接受思想引领教育的意识淡薄

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利用微信进行信息传播,服务大学生,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虽然拓宽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渠道,开拓了思想引领新阵地,但是作为受众群体的大学生接受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思想引领的质量。如果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的接受程度较弱,将会陷入一种自说自话,无人回应的尴尬状态。

一方面,双向互动动力不足,导致大学生主动性不足,积极性不高。传统灌输式的思政教育对大学生主动接受思政信息产生消极影响,也致使大学生主动参与热情不高。海量的微信信息充斥着大学生微信,同时也模糊着大学生对微信信息的判断与选择。

另一方面,大学生不健康的信息接受倾向导致其与共青团微信关系的疏离。微信的使用形成一定的节奏,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大学生在移动中的空间与等待中的碎片化间歇时间,查看微信,更多地倾向于接受娱乐化甚至庸俗化,带有恶搞性质的幽默与戏谑,以排遣移动中的寂寞与劳累。这种庸俗化的,甚至是不健康的信息接受倾向无形之中致使大学生精神家园贫瘠,无暇思考思想提升的意义。这也导致大学生与共青团微信传播的主流价值观相偏离。

二、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引领大学生思想的应然选择

为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高校共青团主动适应新情况,利用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引领大学生思想发展。

1.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引领大学生思想是开展网络思政的应然选择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3]微信依托网络而存在。网络构建了我们社会的新社会形态。[4]在网络中现身,跟随网络的变化是网络社会的重要特征。微信是随身携带的移动场景,能够实现点对点(个体之间)、点对面(大众媒介对大众)的信息传递,以动态、持续、渗透性的实践方式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利用共青团微信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引领大学生思想,无疑能够深入到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能够入脑、入耳、入心。

2.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引领大学生思想是创新思政教育载体的应然选择

大学生思政教育在大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关乎着“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微信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海量信息提供的多媒体交互平台,它不仅仅是传播信息的载体与工具,更是一种基于交往理性的主体间互动的平台。大学生能够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参与其中,打破了“线上-线下、真实-虚拟、言说-视觉、缺席-现身”的众多区隔,实现了众多两元的无缝连接与融合。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是共青团主动融合“互联网+”思维,创新共青团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途径与载体。传统的共青团思想引领的载体是红色歌曲、报纸、宣传板报以及海报等,其交互性不足、受众范围小、吸引力有限。然而,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以其独特的优势引领大学生思想,拓宽了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途径,创新了大学生思想引领的载体,是对共青团传统思想引领载体的补充和延伸。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引领大学生思想,能够提高其思想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创新思政教育载体的应然选择。

3.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引领大学生思想是实现碎片化知识零存整取的应然选择

微信所传播的知识与信息是海量的,同时由于其自身系统设置的关系,其知识的来源具有非线性、不系统的特点,致使知识以一种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大学生作为信息与知识的接受者与学习者,“应该在新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按知识点或知识模块进行挖掘、筛选,通过‘积件’方式建立个性化的碎片化学习资源积件库。”[5]资源积件库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表格等等。大学生在在接受共青团微信内容的时候,按照主题构建碎片化学习资源积件库,能够通过学习大量碎片知识,通过数据资源积件库的建设、归档、筛选、挖掘与整理,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实现碎片化知识学习零存整取。

三、从实然走向应然: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引领大学生思想的行动策略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打造微信、微博、QQ、贴吧、网站等新媒体阵地集群”。[6]利用高校共青团微信开展思想引领工作,发挥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载体作用,积极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将引领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迈向新台阶,开创新篇章。

1.优化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生成内容

面对大学生高度参与微信的事实,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优化其传播内容,能够增强与大学生在公共话语平台的交互,提升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实效性。

(1)优化高校共青团微信群宣传交流研讨内容

微信群是多人参与的平台,也可以说是一种虚拟社交平台。高校共青团微信群开展宣传交流研讨要结合微信群的特点进行。在微信群中及时宣传交流研讨时政新闻。比如,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一经媒体披露,广西某高校共青团微信群就推送了这一消息。顿时,群内学生展开了热情的讨论。其中土木工程系韦志华同学十分激动地说道:“总书记引用苏轼的‘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鼓励我们要励志,立鸿鹄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对我真是一种莫大的感染和鼓励”。在微信群中分享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的音频、视频及图表等内容,激发大学生参与交流互动的热情。通过音频视频及图表等形式的内容能够让群成员的情感更容易受到感染。

(2)优化高校共青团微信朋友圈分享内容

大学生“刷”朋友圈已经成为茶余饭后的必选项目,中共青团微信朋友圈要遴选与创作出具有思想引领价值的内容。比如,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震撼人心。广西某高校共青团微信朋友圈陆续分享了该讲话,并及时分享了关于马克思的个人语录、治学精神、轶事典故等方面内容的系列主题文章,获得了众多大学生的阅读、转发、好评与点赞。

(3)优化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号推文内容

共青团微信公众号是引领大学生思想的一种持续的、长期的、线性的、稳定的路径。微信公众号推文内容的质量关乎共青团微信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成败。推文内容要使公众号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实现联动效应。比如,开展“青年大学习”为主题的微视频、微音频、微图片、微文章等征集或竞赛活动,可以通过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展示,开展投票活动,增强互动。同时,在活动评比结束后,开展现场颁奖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参与度,融入大学生生活。推文内容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主旋律,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主线进行。在新时期,共青团微信公众号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阶段性的重要任务。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新实践创造新成就。[7]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应顺应时代发展,科学设置微信栏目内容,推文要把握时代脉搏,传播扩散正能量,占领大学生思想引领新阵地。

2.完善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保障条件

(1)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应主动占领新阵地

微信传播,是大众媒体传播的自然选择,代表了新技术与大众传播方式的发展方向,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8]共青团微信引领大学生思想,应主动掌控网络意识形态制高点,占领大学生思想引领新阵地。共青团微信应着力打造校园微信教育氛围,让微信的信息传播与扩散优势服务于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建立共青团微信群、校园共青团微信公众号,为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畅通信息交流沟通渠道。共青团微信要构建多级联动的微信沟通机制,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立德树人任务的驱动下,打造共青团微信教育新平台。

(2)打造高素质的高校共青团微信运营团队

开展网络思政,运营微信引领大学生思想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高素质的团队是新媒体运作良好的前提,也是高校共青团微信发挥其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一方面是团队人员结构要合理。从信息采编、主题策划、信息编辑到后台维护都要有成熟的专业人员参与。团队人员既要熟悉共青团工作,又要懂得微信运营工作。另一方面是团队培训要常态化。由于共青团微信运营团队的大部分人员是在校生,而且其新老更新速度快,所以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显得尤为必要,这样能够保证团队成员素质有效地提升。

(3)完善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良性引领机制

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若要能够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不仅需要团队人员的付出,而且还需要受众群体的参与、互动与反馈。因此,要构建完善的共青团微信机制,保障共青团微信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成效显著。一方面,要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共青团微信的运营与维护需要一定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建立资金保障制度,规范投入,能够为共青团微信正常运营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要建立微信监管机制。网络空间没有法外之地,共青团微信也不例外。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呼唤共青团微信监管测评机制。还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网络信息管控,规约网络舆情。尤其是要建立网络舆情常态监控和预警制度,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

3.合理引导大学生参与高校共青团微信

(1)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大学生媒介批判能力较弱,媒介传播中约束力不足,网络媒介道德失范等现象的出现,致使近年来,众多媒介文化悲剧的发生。新媒体的出现,尤其是微信,对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提出了新课题,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需要高校共青团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高校共青团应主动承担起这一责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时,强化其媒介素养教育,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活动,合理引导学生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同时,高校共青团还应搭建媒介素养平台,利用共青团微信、校报、宣传栏、网络易班等,宣传媒介知识,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

(2)探索大学生参与高校共青团微信的良性交互模式

微信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拓宽了大学生在网络社区的交际圈。探索大学生参与共青团微信的良性交互模式,对于深入开展共青团微信引领大学生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微信要积极推送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内容,增强用户粘度,通过朋友圈的“点赞”与“评论”功能增强共青团微信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的深度,通过对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推文的转载与分享增强共青团微信与大学生之间交流与互动的广度,通过微信群组织的系列主题活动,吸引大学生参与线上-线下的交流与互动增强共青团微信与大学生之间交流与互动的宽度。

(3)以大学生需求驱动高校共青团微信运行

共青团微信的重要职能就是联系大学生、服务大学生、凝聚与引领大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理念。高校共青团要建立相应的大学生需求调查系统,以大学生认知特点与合理的价值需求为前提,定期组织开展调查,了解新媒体环境下,尤其是微信视阈下,大学生网络学习习惯、网络社交习惯、网络生活习惯等,进而建立大学生网络使用习惯数据库,精准分析大学生的网络使用习惯,实行动态管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为共青团微信引领大学生思想做准备,能够推送出契合大学生认知特点和价值需求的内容。

猜你喜欢
共青团公众微信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微信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