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虹臻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9办公室, 广西 南宁 530004)
毛泽东著作《古田会议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初步形成的宝贵史料和重要标志,其中系统阐述、分析且回答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八大问题,解决了在思想和组织上的建党建军问题。虽然90年前发表的《决议》 主要解决党内红军的思想政治问题,但认真研究其中论述的教育教学方法,如著名的十大教授法,挖掘毛泽东关于思政教育方法的精辟论述方法论意义,对于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桥梁和船只,完成任务必须要有方法。1934 年,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 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 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1]因此,遵循明确的思政教育方法原则且运用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对实现理想的教育目十分重要。
《决议》 突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根本政治立场,任何的方法原则都是为增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服务。政治是军事的领导,军队不是为了打仗而打仗,是为了夺取政权而战斗。只有扫清党内红军的非无产阶级思潮,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水平和军队的政治素养,才能更好发挥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土地革命三大法宝的作用。所以,首要原则是处理好党政和军事的关系原则。不只是军事服从党政,党更要积极关注和讨论军事工作,要想更好地进行军事指挥,领导革命军队胜利从而使其对党更为信服,必须深入了解并探明与军事相关的一切实际情况,才能做出尽可能准确的战略方针和决策;其次,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决议》 的第一项议题关于纠正八种党内错误思想中,毛泽东给出的解决办法都是理论教育与实际调查相结合。先从理论上下手肃清错误思想,再要使上级关注下级情况,党员注重实践调研,深入群众生活,只有基于社会考察的教育才能成为有效指导;接着,强调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没有什么比领导干部和上级军官的亲身示范而非单纯的文本学习和宣传号召对增强党员、红军和群众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更起作用的了。《决议》 要求红军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对俘虏待以平等与尊重,以实际行动让其感受党和红军的真情实意,以一言一行让其明白红白军的本质区别,自愿接受党的领导和教育;最后,多种方法齐上阵的原则。《决议》 列举的方法 “既对事又对人”,既有顶层设计又摸着石头过河,既照顾共性又针对个性。例如,面对八大问题提出8种 “对事” 方法、针对红白军和党内各有 “对人” 的方法、编制规章制度保障方法实施、统一规定教育内容又根据不同阶级或者思想政治水平采取层级分班教学等等。不论是党内红军的思政教育还是群众的思政宣传,只有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运用有针对性的大众化语言进行贴近生活实际、符合思想水平的方式方法,才能增强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在回答党内教育和士兵政治训练问题时,《决议》 明确了具体的教育方法。关于党内教育的方法,文件规定了十八项,笔者总结为四类方法,分别是:资料学习法(开训练班、读党报、政治简报、编制册子、组织分配看书等),开会讨论法(分组织的支部大会、政治讨论会等),心理开解法(个别谈话和批评),实践锻炼法(适当分配党员参加实际工作)。这四大类教学方法不仅包含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还兼顾了集体学习和个别心理辅导,力求从政治水平、思想心理、身体素质有效提升党员的整体素养。十八项方法既是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准确运用,有针对性的思想心理辅导与疏通也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在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关于士兵政治训练,立足红军实践,毛泽东针对政治课创造了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即著名的“十大教授法”。笔者认为可将十大方法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启示引导法,重语言艺术,课前准备足,讨论式教学。首先,启示引导法是“十大教授法” 的核心。毛泽东所提出的启发式(废止注入式)、由近及远和由浅入深都是这一方法的集中体现,突出反对注入式,就是要杜绝把受教育者仅仅当做是接受知识容器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提倡尊重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性的启发式,如此 “循循善诱” 的方法才能真正有效的增强军士的自觉反思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其次,重语言艺术,就是要讲究教学话语的艺术性,具体要求是:说话通俗化、要明白、要有趣味、以姿势助说话。话语只有具有使人明了、耐人寻味和感染人心的作用才能成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再者,课前准备足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包含后次复习前次的概念和要有提纲。前者要求教师处理好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以便学生能够将知识熟记于心,将内容顺畅贯通,将所学变为所有,后者要求教师精心备课、列好提纲,便于授课既具有系统性又突出重点难点;最后,讨论式教学的宗旨就是要使学生由他教变为自学,从资料收集到提出想法,不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军事研究,使学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人,在讨论中不断提高自身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决议》 不仅在如何克服非无产阶级的错误思潮方面给出了方法论的指导,还奠定了我国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基础,它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指导和理论发展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具有不可替代、不能忽视的历史意义。
“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问题。”[2]当时党和部队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肃清非无产阶级思想,否则统一战线不统一,革命发展阻力大。《决议》 作为党史上第一部关于思政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红四军和党的思想组织建设与民主革命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典型的要数中央苏区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的巨大建设性作用。中央苏区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在意识形态上受到王明和李立三两次 “左” 倾错误的严重干扰,党内红军存在着多种非无产阶级的错误观念,极大破坏了干部队伍的先进性。要使土地革命顺利开展以及革命根据地顺利建设,必须从思想上肃清错误意识,从组织上教育党员干部,因此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必然少不了正确的思想指南即《决议》 的指导。党在古田精神的引领和《决议》 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走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科学理论、遵循党关于思政教育原则与方法的规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工作。例如,针对干部,要求研究社会经济科学,而针对党员则侧重于进行关于党的知识教育以及群众工作锻炼,极大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正确的思想指南一旦与具体的历史境遇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相结合就能成为准确的行动指南。苏维埃政府在《决议》 的指引下运用马克思关于阶级的分析方法揭示了广大群众困苦的根源,通过宣传教育极大提高了苏区人民参与打土豪的土地革命的热情和生产的积极性。除了对教育内容针对性和教育方法科学性的运用,在教育形式上,从《决议》 关于 “各政治部负责征集并编制表现各种群众革命情绪斗争的歌谣”[3]的宣传技术方面得到启示,中央苏区创作且传唱了《八月桂花遍地开》、《要求出路须革命》、《送郎当红军》等激昂斗志、沁人心脾的红色歌谣,在鼓舞士气、鼓动群众、鼓劲干部为革命奋斗的同时还“润物细无声” 般地传播了党的理论和思想路线。
党自1921 年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由于党内政治水平不高、党员出身复杂等原因,直到古田会议,才一改先前党内“去意识形态化” 错误思潮以及部分领导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忽视、懈怠态度,推动了全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正式把思想建党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从毛泽东把纠正党内非无产阶级意识的不正确倾向问题放在《决议》 的首要位置即可看出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坚决和努力,同时也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紧急性。文件要求既要通过教育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灌输到党员红军甚至群众的脑里心里,使其在思想上真正入党,更要用对方法以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决议》 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来建设党内、整顿红军、教育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著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原则方法、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等问题,是中共党史上第一份关于党内红军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既表明了党从思想上组织上坚定地重视对党员军队进行思政教育的决心,又因其精辟独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初步形成,开启了党关于思政教育方法论的正式探索之路。自此,在《决议》 发表后的90年里,在由毛泽东开始的各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这一高度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一直传承至今,仍将长期坚持下去。
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部90 年前的于1929 年12 月28 日发表的《决议》 并没有因为时光流逝而被淡忘,反而在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凸显其重要的借鉴价值。
备课是教学的第一步,充分备课更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外示范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在备课过程中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不能忽视调查研究的作用。特别是在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在作为思政教育主阵地的高校思政课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 关于反对红军教条主义思想的著名方法论断在回答和解决任何思想问题的时候都必须坚持贯彻,否则只会削弱思政工作的威信力。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4]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价值取向、心理特点,不对学生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加以区分,不清楚学生的精神需求和现实需要,就无法上好思政课。没有针对性的方法、不合学生口味的内容、不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形式必然会引起学生对思政课的反感,起不到思政教育的作用,自然完成不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毛泽东做到了在个别 “谈话前须调查谈话对象的心理及环境,”[5]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工作,走进实地、深入群众、关心军队,才能在古田会议上指出红四军党内关于非无产阶级意识的8点不正确观点及其细分项下的8种来源及危害。只有找到根源,从源头治理,才能更好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说清危害才能警醒党员和士兵,使其自觉反省自我教育,才能根除错误思想;并在指出错误思想源于军队自身的政治素养过低和战俘所携的雇佣军队观念等28 种表现后,《决议》 详细给出了23 种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新时代大学生接触到的价值文化多元、思想观念混杂,加之主体是95 后00 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了新变化,所以思政备课需要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及其关注热点等实际情况,还要顾及课堂教学可能会出现的不可控因素,不仅要对教学环节进行更为 “多虑” 的设计,更要用新思想联系、化解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发展实际、就业实际等问题,以便对症备课,提出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案、方法,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授课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最关键的一环,明确、区分好新时代大学生的差异,于教学活动中灵活交叉的运用多种方法是上好思政课的必然要求。首先,从授课形式看,因为高校思政课面对全体大学生,其中最明显最基本的差异源于学科背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其学科特点与思政课的内容结合起来,以学生最熟悉的领域为着手点,通过引起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点,将思政课程内容融入其中,使学生自觉将所学知识和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兴旺、民族复兴联系起来,增强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意识。此外,当前思政公共课的授课都是以班级或同类学科的学生群体为单位,从《决议》 关于给士兵分类上政治课得到启示,高校可依据学生每年通过测试提供的心理素质健康和思想价值观念等调查数据进行分班,使思政公共课较有针对性地给 “分门别类” 的学生解惑思想问题;其次,从授课方法看,在信息媒介发展迅猛的时代,随着以95 后00 后为主体大学生的接触视野不断扩大,他们的知识理解能力、信息读取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所以思政课只有完全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反对先入为主,贯彻以启发为教学核心的教育理念,才能增强学生主体性、提起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抬头率。再有,即使目前高校思政课大多是大班授课,但仍要多给学生表达思想观点的机会,少不了讨论式方法的应用。课前抛出问题、课堂探讨问题的方法既能够让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又能起到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教育的作用。从启发到讨论的贯彻,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必然要求;最后,从授课话语看,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学话语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关系授课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做到以诚恳平等的表达语气、以高度热情的讲述话语、以积极响亮的讲授语调感染学生,注重运用多种宣讲技巧增强知识趣味性,提高学生求知欲;改进话语的艺术表达方式,讲好讲准讲活中国故事,变理论的枯燥晦涩为通俗明了,让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思想刻入人心。
古田会议召开时,土地革命正值 “星火燎原” 的紧要时期,《决议》 提出红军的总任务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促进革命高潮,红军的思政宣传工作极其紧要和迫切。在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的群众中进行思政理论教育是费时费力的,要想尽快普及革命思想以及党的基本路线,《决议》 指出不仅 “要依照不同的时期制出不同的宣传和鼓动口号”,还要进行红歌创作与传唱,使红色文化思想入脑入心。思政教育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虽由来已久且经验颇丰,但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信息时代下的教学方法应高度关注时代因素对教学的影响,根据教育环境、教学对象呈现出的新变化,高校思政课只有立足主客观实际、面向时代、因时而新的转变教育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的求知需求,才能有效增强思政教育力。面对 “全方位育人” 的新要求,思政课既要关注课内育人,也不能忽视课后育人的重要性。高校大学生最突出的新时代印记是成长于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的大环境,依赖网络而生。当前95、00 后的大学生自中学开始的学习方式(作业、网课、课外辅导等) 就与网络无法分割了,因此思政教师必须立足这一严峻现实,课外充分利用新媒体新平台新技术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会用新技术新媒介新话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思想,以此赢得大学生受众的高度认可,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渗透力、覆盖率。如前段时间《我和我的祖国》 在全国各校的传唱和公众平台的推送就是运用网络时代的便利,利用优美旋律穿透人心的作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教师的课程服务首先就应该是全程的、完整的,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要有充分、及时的课外沟通和反馈。” 必须注重运用大学生喜爱的网络高新技术手段,“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新思想由传统向网络信息技术过渡,以全方位融合解决传统思政课教授的死板、僵化、单调问题。”[6]具体地说,借助融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延展,使师生在课外也能形成良性互动,让理论在长期的生活渗透中内化成稳定成熟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