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永胜他留妇女社会生活变迁及特点

2020-03-16 13:41杨国英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代人留人妇女

杨国英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丽江 674199)

他留人也叫他鲁人,自称 “塔怒素”,俗称“他鲁苏”。他留语的 “素” 或 “苏” 是人的意思,“塔怒素” 或 “他鲁苏” 是他留先民从外地迁徙到他留山居住的意思。他留人的祖先是云南永胜高氏土司的亲军,世代军户屯军。解放前,他留人还处在封建领主制社会。1954 年国家把他留人识别为彝族支系。他留人主要生活在云南省永胜县,在云南省的华坪县、鹤庆县、四川省的盐边县、盐源县也有少量分布。永胜他留人主要聚居在距离县城30 公里的六德彝族傈僳族乡的营山、玉水、双河村。这三个村的他留人1962年有2000多人。①朱恩荣.《云南他留人》,《梅州侨乡月报》,2002年第六期。六德乡的他留人,新中国建立时,人口为1777人,其中男性893人,女性884 人;目前人口为4648 人,其中男性2332人,女性2316人。②此数据是永胜县六德乡政府提供的。永胜他留人居住的他留山地区,地形险要,群山起伏,有深箐峡谷,他留河奔入金沙江。历史上地理位置重要,古代“五尺道” 环绕而过,是内地从四川进入云南,或者出境到印度、缅甸等南亚国家必经的道口,也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历史上他留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至今还有他留古城堡遗址,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永胜县六德乡营盘村古墓群”。308 省道修通后,新道路从距离他留人居住地方十多公里的山谷下通过。从此,他留人的居住地,成为了偏僻闭塞的山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最后攻坚期的今天,生活在全国贫困县永胜,又位于永胜县偏僻山区的他留妇女,她们的社会生活状况怎样?新中国70年他留妇女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变化?她们的期盼如何?是党和政府关心的问题,习总书记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57页。

为了认识新中国70 年他留妇女社会生活的变化情况,课题组按照我国相邻两代人的年龄差,即父母与儿女之间的代差年龄,大约在25岁左右推算,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义务教育法实施等我国发生大事件的时间点,及他留妇女能担当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把新中国70 年他留妇女分为三代人,即1931 年至1956 年出生的第一代他留妇女,1957年至1982 年出生的第二代他留妇女,1983 年至2008 年出生的第三代他留妇女,对这三代人的社会生活情况分别进行研究。课题组到他留人世居的他留山地区开展调查,首先,对新中国三代他留妇女的社会生活进行问卷调查,每代妇女各20 人;其次,在问卷调查基础上,找出每代人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3位妇女,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社会生活;最后,分析问卷和访谈资料,找出每代人社会生活的共同点,得出新中国70年他留妇女的社会生活变迁及特点。

课题组调查研究发现永胜他留人族群,受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很小,他留社会中一直有恋爱自由、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的良好民俗民风。新中国70 年他留妇女三代人,对“你们夫妻二人谁当家做主?” 问题,有80%的妇女选“共同商量” 项;对 “你们家的经济权谁掌握?” 问题,有74%的妇女选 “家中日常小笔开支自己可做主,大笔开支共同商量” 项;对“你们家喜欢男孩,还是女孩?” 问题,有87%的妇女选 “都喜欢,一样”;对 “你们夫妻和睦,互敬互爱” 问题,有78%的人选 “是” 项。通过研究,课题组认识到新中国70 年他留妇女三代人的社会生活情况如下。

一、穷、苦、困是新中国第一代他留妇女的社会生活及特点

新中国70 年第一代他留妇女,即1931 年至1956 年出生的妇女。这一代他留人,目前年龄在70 岁及以上的老人为211 人,其中男性92人,女性119 人。①此数据是六德乡政府提供的。这一代他留妇女的社会生活及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就是 “穷、苦、困”。穷这里指物质生活贫乏、困难,也指识字的人很少,她们几乎没有文化。问卷中“您结婚时,置办了哪些新婚用品?(新衣服、被子、衣柜、戒指、手镯、项链、缝纫机),花了多少钱?” 问题,100%的人答案相同:那时,家中没有钱,一样没有买,自己做了一件新衣服就出嫁了;对“您结婚时,婆家给彩礼吗?婆家有新房子吗?” 问题,100%的人答案一致:那时,家家困难,没有彩礼,没有新房;关于 “你读过书吗?你识字吗?” 问题,有94%的人答案是: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关于 “您做家庭主妇时,家里经济权谁掌握?” 问题,100%的人答案一样:谁掌握都一样,没有掌管的东西,没钱、粮食不够吃、东西不够用。专访中,问到“您青壮年时,在吃、穿、住、用、行方面,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老人们的回答,内容大同小异,对于“吃”:印象最深的就是家里很少有肉吃,粮食不够吃,找野菜充饥,肚子常常是饿着的。如果家中有一点吃的东西,只能先让小孩、老人吃,即使这样,他们也经常饿肚子。对于 “穿”,老人们的回答是:家中的第一个孩子,一年可以有一套新衣服穿,因为小孩长个子,原来的衣服穿不了,得给他做新衣服穿。其他的小孩,只能穿大孩穿过的旧衣服。家中的老人和当家人穿的衣服,一般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关于 “住”,老人们的回答是:那时的住房,家家都是老房子,住的拥挤。家中人口多了,就把屋里宽大一点的房屋分割成两间,让大一点的孩子住一间。很少有家庭建造得起新房子。关于“用”,老人们的回答是:家中哪里有什么衣柜!就是做饭用的锅、盆、铲,吃饭用的碗,数量都非常有限,如果小孩吃饭不小心,把碗弄碎了,就会没有吃饭碗!关于 “行”,老人们的回答,内容差不多:改革开放前,人们一没有钱,二没时间,能去哪里!最远到过她们乡政府。现在好了,身体有病,在乡卫生院看不好,家人带着到县城去治疗。

“苦” 指生产生活艰苦、劳苦。问卷中 “您青壮年时,认为生产任务重、适合、轻”,“家庭负担重、适合、轻”,“生活压力重、适度、轻”等问题,老人们的回答都一样:“重”。专访谈问到“您青壮年时,对于生活的感受是苦、乐、一般?” 被访谈者们的回答非常肯定:苦,不是一般的苦,是很苦。老人们讲:一年365天,天天干活,除非生大病,躺在床上下不来,才不干活。白天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去时,要么背一筐粪,要么背种子到地里;回来时,要么背一筐草回家给猪垫,要么背生产队收割的玉米、麦子,身背很少是空着的。若是生产队要按背东西的重量计工分,那就每次背100 多市斤。回到家,箩筐一放,就做饭伺候老人和孩子。早晚有空,就出去侍弄家里的那小块自留地,种菜、找菜。深夜还在捻线、织布、纳鞋底、做衣服。

“困” 是围困、困住的意思,指那时国家政策对农业、农民管得紧、统得死,农民致富的思想和行动受限。专访“您在青壮年时,为改善家庭生活,增加收入,难忘的尝试是什么?” 老人们的回答都一样:那时,人人都想吃饱饭,改善家庭生活,但不敢私自到外面去找活干,只能在生产队里干活。农民养的猪,宰杀后,一半肉要低价卖给国家,种的稻谷、玉米收成后,选出好的部分,上交给国家,剩下的才按照各家一年所挣工分,分到各家各户。家家户户孩子多,分到的粮食少,不够吃。有的家庭为了让粮食多吃一段时间,就用大米去跟人家换玉米。没想到,被人发现,还在生产队的会议上,被点名批评。外地人更惨,拿着红糖来我们公社的集市上偷偷售卖,被市场管理所的人发现,说他们是投机倒把,把红糖没收了,还把他们关在市场管理所里,用鞭子抽打他们,好惨的。那时国家政策统得死,管得严,人人只能在生产队干活、吃苦、受穷。

二、希望、奋斗、改变是新中国第二代他留妇女的社会生活及特点

新中国70 年第二代他留妇女,即1957 年至1982 年出生的妇女。这代人是吃过苦,经历了国家解放思想、社会变化的一代,她们的社会生活及特点也可以用三个词概括,就是“希望、奋斗、改变”。希望,指他留妇女对生活有美好的向往和目标。奋斗,指为实现生活目标,他留妇女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战胜了各种困难。改变,指他留妇女的社会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吃穿住用行有了较大改善。

调查问卷得知,新中国70 年第二代他留妇女的文化程度为:没有读过书的有18%,读过小学的占61%,读过初中的占19%,读过高中的有2%。这代人与新中国70年第一代他留妇女只有6%的人识字相比,文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问卷中 “你们这代人与父母那代人相比,在吃、穿、住、用、行方面的变化,是一般、较大、大?” 问题,占75%的人选择 “较大”。问卷中“你们这辈人的生活比父母辈好,原因是国家政策、自己努力、还是其他”,占67%的人选择了多项。专访中,问及“是什么原因让你们的生活比父母辈好”,被专访人的答案差不多:这代人敢想、敢干,还遇上国家的好政策。课题组进一步恳问受访者:“我们很想知道,你们为了改善生活,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历程?” 被访问者看着调查人员,真诚地笑着说道:“你我是同辈人,生活的地方不同,但是,经历的时代一样,对生活的感受也会相同的!” 专访者眼光笃定地看着她,点点头,说道:“请你说一说”。被访者拉开了话闸,说道:从记事起,在农村看到生产队长、保管员家的日子,比普通社员家稍微好过一点,希望自己家的日子也像队长家一样好。后来听说村里有极个别人,被报送去读大学,成为国家干部。再后来发现,有极个别社员,经过生产队、大队推荐,到林业工程公司、供销社等单位去上班,身份由农民变成工人。那时的工人或国家干部,与农民相比,生活差距很大,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工人有购粮本,每月可以买到政府规定的低价粮食、油、肉;工人每天穿干净整洁的衣服,按时上班下班,生活体面有规律。农民天天在地里刨食,一身土,又苦又累,挣到的工分,不够吃。记得年轻时,我天天希望自己遇到好运,能成为工人。现实呢!初中毕业后,想继续读书,可是,条件不允许,家庭困难,只得回家务农。读书上大学、农转非,只是想想而已!现实就是当农民,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记得1985 年我们这里搞包产到户,生产队的土地分到了各家各户。有了土地,我们就向土地开战,向贫穷开战,向困难开战。终于粮食增产了,吃饱饭不是问题了。但是,我们这里山高地少,出产不好,一年苦到头,手中还是没有钱。为了挣钱,把家里的粮食、鸡拿到市场上去卖。有的人走出村子,到外面去挣钱。我们妇女紧赶着把自家的农活干完,也迈出家门到其他村子去给人家插秧、收割;到乡里、县里去干背抬物品的体力活,就是今天说的打工,过起了亦农亦工的生活。日子是苦一点、累一点,但是,能赚到钱,既能补贴家用,又能供养孩子读书,心里还是高兴的。我们这代人中,有机会放弃农耕生活,成为国家干部、工人或者商人的很少。只有极个别妇女,通过保送或者考试上了大学,成为国家干部;有极个别人通过接父母的班,成为工人;有极少数人先到乡里摆地摊做小买卖,后来租铺面做买卖,现在自己有铺面,是专做买卖的商人。大多数妇女就像我们一样,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农民生活,只是温饱,手里钱不多。

新中国70 年他留第二代妇女的社会生活与父母辈相比,有了一定改善,但是,他们的生活不宽裕,处于拮据水平。问卷调查得知:这代妇女中,有41%的人 “一年为自己买一套新衣服”,只有8%的人 “日常生活中用皮肤保养品”,有44%的人 “偶尔买首饰”,有53%的人“街天经常赶集”,有92%的人 “乘车去赶集”,有9%的人 “家里每天吃饭有肉”,有14%的人“家里天天有水果吃”。专访“请细细说说你们现在的吃穿住用行” 问题,答案是:吃方面,一般家庭吃饱没有问题。家家只要种好地,一年的吃粮就有了保障。天天有肉有水果吃的家庭比较少。多数家庭,5 天一个街,街天买点肉回家,吃上一两顿,买点水果回家,解解馋;穿方面,一般家庭能保障冬天有冬衣,夏天有夏衣。像你们说的看见好看、喜欢的衣服就买,大多数家庭都没有这个条件;住房方面,这代人,要么另立新户建了房,要么把老房进行了重修,住房比父母辈要好一点,宽一点;用方面,大多数人家都有电视机,有洗衣机的人家较少。化妆品,她们不习惯用,也舍不得花钱买。首饰,她们都喜欢银手镯、银戒指,好多妇女是买了戴的,项链之类的首饰,一般不买,也买不起的;行方面,她们很少主动出去旅游,一般是去打工,到过本市的县城、市城;或者是孩子在外面工作,到过孩子们住的省城或者外县。

三、共享、质量、发展是新中国第三代他留妇女的社会生活及特点

新中国70 年第三代他留妇女,即1982 年至2007 年出生的他留妇女。这代人有的长大成人,有的正在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代人是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推进,在国家实施义务教育法后成长的一代,她们的文化程度比父母辈要高得多,对社会生活的要求和期盼比父母辈要好得多。调查得知,这代妇女的文化程度为:读过小学的占100%, 读过初中或者正在读的占100%,读过高中或者正在读高中的占40%。这代他留人,在读大专及其以上学校的人数有46人,其中男生22 人,女生24 人;博士3 人,其中男生1 人,女生2 人。他留人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总数是60 人,其中男性41 人,女性19人①数字由六德乡政府提供。这代他留妇女的社会生活及特点仍可以用三个词概括,就是 “共享、质量、发展”。共享,指这代人希望社会生活跟上时代,享受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质量,指这代人对社会生活的需求,不仅在物质上达到“有” 的层面,还希望达到“好” 的程度。发展,既指这代人的生活比父母辈有提升,又指她们正在用劳动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问卷调查得知这代成年妇女,有61%的 “个人年收入在2万至4万之间”,有40%的 “个人一年能积攒1 万及以上元钱”,有31%的 “家里有车”。专访 “对读书或提升学历的看法” 问题,答案是:现在成年的人,后悔读书时,没有珍惜时光。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一级学校,就回家混社会,后悔只有低学历。导致现在不能像读好书的同学一样,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生活有品质。村里越来越重视读书,哪家的孩子考上大学,被作为佳话传送。正在读高中的学生,表达了要好好读书,争取考上大学,将来成才的心愿。正在读大学的学生,表达了她们与其他族别的人一样,有知识、有文化,能为家乡、为国家实现中国梦做贡献,也能享受祖国的美好。专访“个人年收入有多少,主要来源是什么?” 得知:成家的少数妇女,因为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在家种地、喂猪、养鸡,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家里买了摩托车,上街买卖东西也方便,吃穿没有问题,手里钱不宽裕。羡慕同龄人到城里打工的生活,有机会也想出去。多数成家的妇女到外地去打工,地点主要是丽江城、昆明城的超市、中介公司等单位,月工资在2000 元至3500 元左右。有的夫妻二人在外面打工,有的夫妻带上老人小孩一家到外面打工,每月工资,花去房租、生活费、小孩花销等,几乎没有剩余。但是,她们认为住在干净的城市里,享受便捷的交通,小孩能到城市读书,享受好的教育,每个月有4天时间,与家人一起逛逛公园,偶尔游一下景点,还是高兴的。她们也有忧虑:认为自己只是暂住在城市里的农民,买不起房子,吃穿用的物品,只能购买品质一般的,偶然放纵一次,买点好品质的东西。她们正在期盼:自己家乡山青水秀,有绿色纯正的他留土鸡、他留红米,有传统的他留手工纺织技艺,有祖先留下的他留古墓群。正在施工的丽江至攀枝花的高速公路,在离村不远处,为她们家乡专门开设了一个进出口。国家、省、永胜县、六德乡正在为她们村的脱贫致富努力着,她们家乡的面貌正在变好,道路畅通了。如果她们村的绿化跟上了,环境好了,像丽江的长水村、安乐村一样,去旅游的人多了,在家就能赚钱,还能与亲人在一起,她们在外打工的人,都想回到家乡生活。她们也表达了不怕苦、不怕累,只要有好日子过,既当农民,种地、栽菜、养鸡、养猪,又当服务员,做饭、做菜、打扫卫生、接待游客,她们愿意为美好的乡村生活而奋斗。课题组抓住时机既向她们宣传党的政策,又鼓励她们道: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家乡建设只能靠自己。美好生活的号角已经吹响,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指出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①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年版,第25页。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也出台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8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又强调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的农民是幸运的,赶上了好时机。只要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去挥洒汗水,奉献智慧,美好的明天就会到来!中国梦就会实现!

新中国70 年他留妇女三代人的社会生活,与祖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时代,基本上同步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了使刚刚站起来的祖国在世界上站住、站稳,实行国家计划经济,让农村农民为城市的发展及居民生活做出了贡献。新中国第一代他留妇女与全国农民一样,过着穷、苦、困的生活;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为了摆脱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农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中国第二代他留妇女,在承包地上靠自己的勤劳和汗水,过上了温饱但不富裕的生活;今天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带领全国人民朝着强起来的目标奋进,正在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克难工作,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中国第三代他留妇女,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为共享、品质、发展的美好新农村生活而努力。

猜你喜欢
代人留人妇女
18代人360多年坚持做同一件事『传承+创新』 田再田蜂业成就甜蜜事业
谁是这代人
两代人的不同
哪些人群可以被称为“i代人”?(答读者问)
引才难留人难 西部高校如何突围
点把点的他留人
当代妇女的工作
因病施治化解医院“留人难”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县级医院怎样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