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丹淅
(三峡大学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这次传染性强、潜伏期长的病毒特点,中央和各个地方政府积极采取应对疫情的有力措施,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进入了常态化防控期。伴随武汉按下“重启键”,湖北省以及全国各地经济社会活动也从“暂停”转向全面“重启”。值得关注的是,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影响着我国和世界各国医疗卫生保健系统,还对我国和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生态系统产生深刻长远影响。
党和国家高度关切疫情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影响。在高等教育领域,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防控系列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各省、市、地区也随即制定发布了具体对应实施方案,切实做到延迟返校学习和“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空中课堂、线上教育、云端评教等,“互联网+教育”,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为重大疫情时期有效教育治理、有序教书学习、有力质量保障提供了科技支撑。
传统教学通常以知识、书本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或技能,其在教学时空场域、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都有鲜明特性,具体如下:
1.在教与学的时空层面,教师和学生都更多地依赖于在标准的课堂时间、固定的学习场域进行学科课程的学习或知识习得,教学方式单一,学习渠道单纯,讲师内容稳定,学习知识有限。
2.在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形式层面,无论是课程目标设计,还是课程内容设计,都相对过于抽象和概括化,重视最低课程目标、轻视最高课程目标,重视结果性目标、轻视体验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重视间接经验而轻视直接经验,重视知识逻辑顺序而轻视知识传授心理顺序。教学组织形式多为班级授课制,教师通常面对一个班或几个班,讲授一门课或几门课,讲授内容更多为照本宣科。
3.在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层面,更多强调“督”而轻视“导”。教学评价内容与方式相对滞后,重视总结性评价而忽视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强调绝对性评价而对相对性评价关注不足,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之间失衡,教学管理部门质量监控方式单一,多为自上而下式,主要依靠层层安排督导听课和定期教学检查实现,教师参与性不够,为此,部分教师存有抵触心理。
4.在教学管理机制层面,教学管理组织科层化同构化特性突出。在当前大学里,学校层面教学管理部门主要为教务处或本科生院,内部根据其具体职责功能,再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平行科室,具体对应各个具体教学单位。而在各基层教学单位内部,也会相应配置分管教学院级领导,下辖教学办、各系部或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和教学诉求的更加精细化,有时会出现职能过细而造成教学治理效能的碎片化、松散化问题,甚至还产生管理上的矛盾或冲突。
相比传统教学,当前线上教学无论在教学时空场域,还是在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质量保障、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新的更高要求。教育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有之义。无论是短期内应对重大疫情的现实需要,还是适应今后教育现代化的变革需要,各级各类线上教学的涌现对传统教学都将是一场从观念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从经验到政策的全方位冲击。
21世纪以来,伴随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与教育教学融合速度也相应加快,慕课(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微课(Microlecture)等应运而生,并一直处于稳步发展期。我国学历教育在校学生数已达到2.76亿人,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强传染性疫情面前,党和国家审时度势、精准决策,提出延迟返校学习和“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等系列措施,从而使得线上教学成为当前各级各类的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刚性手段。据教育部测算,疫情期间,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了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合计1226万门次。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1]。线上教学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创建。不仅成功应对了疫情对教与学带来的危机,而且探索了在线教学的新实践、新范式。线上教学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显著优势:
1.教学资源利用高效化。当前线上教学平台纷呈,代表性有中国大学慕课、雨课堂、学堂在线、超星学习通、钉钉、腾讯会议、QQ直播、蓝慕云、智慧树等,突破了时空界限,重塑了教学形态,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超出校园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有助于学校把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果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既能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又能提升学校和教师的知名度,综合效应明显。
2.学习行为与内容非标准化。“云+网+端”重塑了教育系统基本要素的结构关系,改变了教师、学生、教育中介系统之间动态互动关系。具体来看,一是丰富了学生学习方式。当前网络资源丰富,平台选择多样,而且很多平台都有直播和回访功能,学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章节任何课程开启个人化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自我效能感。二是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师的再学习。线上教师是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微课、短视频、教学课件、习题库等扩展了传统教学资源,线上直播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对教师教学素养提升也是重要契机。
3.学习过程的亲生化。通过线上教学,改善了传统教学下师生物理距离,拉近了生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借助弹幕讨论、电子板书,实时互动,增强了交流广度、深度与质量,提升了学习过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生本化,实现隔空不隔爱,隔空不隔学,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锻炼学生高阶思维认知,提高学习过程交互性、教育性和获得感。
4.教学组织的扁平化。现代技术增加了信息可达性和交流便捷性,有效降低了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的交易成本。信息更全面的掌握和及时共享,使得管理指令和基层反映不必通过传统层级结构逐级传递,避免信息失真,无疑增强了日常教学瞄准度以及教学组织管理的感应能力和反应能力,有助于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线上教学有助于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2]。但在实践中,从当前线上教学推行情况看,也存在一些突出性问题,这值得进一步反思。比如,线上教学资源质量良莠不齐,教师仅仅变成了“网络主播”,缺乏或不会互动容易产生抵触心理或倦怠心理,教学缺乏“现场感”,育人育才功能不均衡,缺乏可持续性教学管理,对学生视力影响大,甚至会产生新的教育数字鸿沟等。有课上、好上课、上好课,是后疫情时代学校课堂教学变革的重要议题,也是新时代落实高等教育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加强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需要[3]。为此,需做好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打好教研教改课改组合拳,加快教育教学理念观念转变。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应该主动精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重要文件思想,并结合“双一流”战略,因校制宜,积极探索,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加强教育教学研策施策评策,有力推动教育教学理念观念转变。逐步实现从办学思想、教学理念、课程设计、过程评价、质量保障等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跃迁,助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四个回归”,早日建成高水平本科教育。
2.构筑培训和实操行动脊梁,积极为师生线上教与学增智赋能。推行线上教与学,关键在师生参与其中。因此,除了宏观层面上的政策引导,微观层面的制度激励与保障也十分必要。为了实现线上教学良序善治,一则要加强线上教与的技能培训,让更多师生学会使用,这是保证线上教学效果的首要前提。为此,需要定期开始线上教学调查,以需定位,为师生及时开展线上教与学的培训和实操经验交流促进会,如线下线上教学名师工作坊、示范课等活动,为师生纾难解困,甚至是提供简易版操作手册,使师生既能理解线上教学思想,又会现实情境中操作,并能够及时解决线上教学突发性与常规性问题。对农村籍生源以及来自欠发达地区学生给予适度前导性能力和素质培育,破解能力恐慌,使师生都能够且愿意开展线上教学。二是要建立健全线上教学常态化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并加强先进线上教学典型的宣传与报道。网络支持、设备支持、系统维护等都是线上教学常需要提供的服务内容,高校应加强相关人员和机构的投入,当好师生教与学的后勤兵。此外,还应加强对线上教学典型遴选与宣传,并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环节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三是加大对农村籍学生重点帮扶,可启动面向重点群体的线上学习核心素养再生培训计划,帮助建档立卡家庭、残疾人家庭和少数民族地区家庭的学子公平学习。
3.织密教学质量保障网,主动建构线上教学闭环系统。统整(integrative)、包容(inclusive)、活力(innovative)的教学质量保障系统有助于激励更多师生更高质量开展线上教与学。为此,一是进一步集中和统一教学平台,实现校外内网络教学课程资源平台平稳衔接,避免因网络拥堵、平台崩溃带来的教学被迫终止或混乱事件[4]。二是要积极创新线上讲课和学习的质量评价机制,从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到评价主体、评价结果应用,都要充满适切性和人文化。三是加强高校线上教学质量评测政策瞄准度与灵活性。由于线上和线下教学情境不同,文史科与理工类知识传授媒介与方式不同,因此,坚决不能简单地把用于传统教学规则办法盲目评价线上教学,坚决不能随意地把评测理工类教学评价内容移植到文史科,否则既不能达到全面评测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目的,还会挫伤师生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四是鼓励基层教学组织定期教研与同行交流。使线上教学由战“疫”时期新鲜感走向新常态,真正成为新时代师生“打拼出彩人生的金钥匙”而非被动“逃离传统教学弊端枷锁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