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邓 珊
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奋力前行的旗帜,是有为青年奋斗爱国的动力。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把人生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1]。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新视野、新途径。我们强调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就应激励引导大学生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积极投身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
确立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前提。我们通常认为,确立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2]大学生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要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成长成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大学生应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新时代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及“五位一体”建设中积极作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大学生是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的得力助手。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帮助大学生认识国情农情、国际大势和自身实际,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国家发展战略。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大学生要明确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使命与担当,以智力支持、实践参与、资源共享等方式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例如,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学生可以为乡村振兴进程中的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帮助农民掌握农业先进技术,助推农民增产增收;可以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供知识引领和技术支持,推动农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建舒适人居环境;可以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创新思想文化宣传、社会风气引领、道德榜样教育等文化建设举措,激发农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可以为新时代村民自治、乡村法治与德治提供理论指导和业务咨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升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可以在乡村医疗服务、教育供给、养老协助等社会建设方面有所贡献,推动农村和谐社会构建,让农民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坚信党的领导教育、热爱社会主义教育、服务祖国和人民教育等方面,旨在引导大学生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认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认知祖国、人民的伟大恩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历史任务,是科学处理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规划,这将给新时代中国青年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事实上,解决好“三农”问题已成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内容与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等理想信念基本内容相互融合、紧密联系。当前,必须将乡村振兴战略及其实施等基本内容纳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对大学生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理论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大学生基本熟悉乡村振兴战略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突出几个方面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首先,这是中国共产党神圣使命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理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大学生要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人民谋幸福、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决策。
其次,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升级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冲锋号。大学生要认识到,新时代推进“三农”“强、美、富”是国家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再次,这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3]。大学生要认识到,解决“三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现实要求。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解决自身思想认识问题等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历来把社会实践作为深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教学、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涵盖了大学生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等方面,尤其是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实践体验、专业学习和创业就业等实践,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势,探索高校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高社会实践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而对于农科类高校而言,更能把立德树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让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主题实践中认识国情、锤炼精神、增长才干。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已经包括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有些高校将这些德育实践课程化、实践形式专题化、实践场地基地化,在实践中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实现了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我们应该以乡村振兴主题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和政策理论教育。
例如,成立大学生乡村振兴服务工作站,开展以扶贫开发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完成“科技扶贫服务养殖业”等社会服务活动;构建大学生乡村网络服务体系,利用互联网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成立大学生乡村振兴政策宣传机构,既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政策和各地丰富实践,又宣传农村移风易俗行动、法律服务体系、预防非法宗教宣传和境外渗透活动等;构建大学生乡村文化发展联盟,“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4];促进大学生到乡村创业就业,加强对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扶持、引导、服务,推动大学生为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然要依托一定的教育资源,依靠一定的教育队伍,才能组织保障落实并取得实效。在全党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时代,各级党政部门、高校、家庭和社会等都有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时代责任,除了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等的主导力量,还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教育力量,共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018年和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其基本要求;提出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与支撑。这些乡村振兴人才所具有的理想信念、理论素养、道德品质、科技水平和实践能力等资源,以及他们致力乡村振兴实践所取得的各领域、各方面发展成就和实际影响,都可以对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产生积极作用,乡村振兴人才实际上发挥着榜样示范的引领与教育功能。在特定的条件下,乡村振兴人才可以直接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指导大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和坚定理想信念。
高校教育改革发展要服务于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培养培训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专业技术人员、村两委干部、农村优秀青年等乡村振兴人才。与此同时,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将乡村振兴人才的优秀群体、榜样人物、典型事迹充分运用起来,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案例和生动资源。
例如,介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成就,解读“三农”配套政策体系,向大学生展示我国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光明前景,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信念;运用农村专业人才队伍整体情况或个体案例,尤其是“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的爱国爱乡情怀、矢志奋斗精神、自尊自信理念,让大学生感受中国梦想、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讲述从城市到乡村服务的“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的工作情况和生活故事,使大学生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价值观;推介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情况,宣传道德模范及其典型事迹,坚定大学生中华道德文化自信、乡村文化自信。
正确的方法是确保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条件,科学工作方法也必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可以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等,优化和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如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要求,遵循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统筹兼顾根本方法。这些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本原则,当然也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实施与优化的基本遵循。
新时代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多种多样,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立足国情农情,针对大学生思想心理特点,选取合适而有效的教育方法。
首先,要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新时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有建功新时代、实现人生发展的强烈渴望。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发展和乡村振兴相关论述,启发大学生积极投身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
其次,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学生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疑惑与实际问题,应该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得到逐步解决。在分析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之时,要综合考虑“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国际国内统筹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等多种因素,要透过现象认识大学生思想问题的本质所在。
再次,要明确教育方法适用条件。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从中国实际和乡村情况出发,了解榜样示范法、网络引导法、实践体验法等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必要时候结合实际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取得最佳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