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应用型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以铜陵学院为例

2020-03-16 00:47曲泽静刘溢华韩德春
铜陵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培育体系

曲泽静 刘溢华 韩德春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中16 次提到质量,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的变革。“高质量”是各行业发展的关键词,对高等教育产业而言,旺盛的人才需求和全球化“生源争夺大战”,对高等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高特色高等教育质量,是质量新时代下高等院校取得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义。

一、质量新时代下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特征

(一)特色服务质量成为高校教育质量的评价基准和标杆

朱兰博士说:“21 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将成为和平占领市场最有效的武器,成为社会发展最强大的驱动力”。“得质量者得天下”是各行各业参与者适用的生存法则,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服务供给者,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乎其生存与发展。全球性愈演愈烈的“生源争夺战”对高校高效、高质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如何从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除了办学基础、条件、历史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将高校自身特色传统、发展阶段、发展条件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构建与时代特征高度契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是在同类高校中取得竞争优势,提升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支撑与途径。

(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是特色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铜陵学院是一所省属“财经特色”的本科高校,为在同类高校中取得相对竞争优势,我校于21 世纪初提出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办学定位,坚持立足于地方,反哺于地方的发展思路。多年来,铜陵学院不断创新课程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但也存在学科发展、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投入配比不均衡、不充分,高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度、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贡献度还有待提升等问题。换言之,高等教育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特色仍需凝练。

近年来,学校从地方高校积极有效对接地方经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入手,一方面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凝练办学特色:从“学科专业类型、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实施了以应用型、实践型为导向的特色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优化专业结构,完善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学科体系,提升教育质量。

二、铜陵学院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

“应用型人才”溯源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在该法律中将高等学校分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专业性应用型大学或学院、职业性技能性高等院校[1]。随着社会分工的变革与分化,在科学技术工作者内部出现了分工,出现了应用型人才的概念,即“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型工作,即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操作流程、产品构型的过程,实现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才[2]。应用型人才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功底,又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为社会创造经济收益与回报[3]。“应用型本科人才”则是“在本科专业学科基本规范基础上注重人才的岗位性与职业性要求的本科人才”[4],是在本科专业基本素养培育基础上,实践技能、应用能力的拓展,实质是通才教育基础上的专才、创新性人才的输出。

铜陵学院于2014 年开设质量管理工程专业,以机电类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为应用型人才培育的突破口。后来,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将专业方向修订为产品质量管理与控制,突出对应用性、专业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知识转移与转化能力,在最新修订的2020 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提升了实习、实训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比例,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

据2018 届、2019 届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分布来看,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宽,市场需求旺盛,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逐年提升,用人单位总体反馈情况良好。当然,也存在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人才培养需求不完全匹配,毕业生社会交往能力不佳、知识迁移转化能力不畅等问题,需要在未来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三、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新型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的构成

(一)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

社会人才的需求是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逻辑出发点,“学生在毕业时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毕业生应该满足哪种层面的社会需求”是专业培养的目标,在培养目标引导下,从质量管理能力、工程技术能力、社会综合素养能力三方面进行细化,达到人才培养的标准。其中,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直接决定和影响人才培养的结果。制度供给、社会检验等环节完善,是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改革的基本思路见图1。

(二)新型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新型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形成以系统论为指导,以质量管理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培育为主要内容,实践教学体系为保障的新型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1.质量管理能力的培育。质量管理能力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发展历程、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系统思维培训等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相关课程主要包括质量管理体系与认证、标准化管理、服务质量管理、计量管理、质量文化等课程。质量管理能力的培育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基础,离开扎实的专业知识学习,工程技术能力的学习、转化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和阻碍。

2.质量工程能力的培育。质量工程能力的培育侧重于基于产品与服务流程的设计、生产、检测、分析、控制、改进等方面技能的培养。学生通过质量工具、工程技术相关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工程分析方法。通过“任务驱动”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场景中,提升学生知识转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社会综合素养的培育。社会综合素养的培育主要体现在对质量哲学、社会基本礼仪规范、社会交往、社会责任等普适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知识的传授与学习。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综合素养的支撑[5]。社会综合素养能力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技术能力吸收和掌握的效果,也是团队协调与创新过程中所必需的基本素养。

图1 应用型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

同时,在专任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引进来”,还要通过各种途径丰富、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经历,使其具备专业实务、实践技能。

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与平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在新型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建设中,常规性认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调查等实践教学活动是基础,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让企业家、相关用人单位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指导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

(三)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各模块的内在逻辑关系

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是质量管理能力培育子系统、质量工程能力培育子系统、社会综合素养培育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功能体,最终培育出社会所需的专业复合型管理人才。以《质量管理工程导论》、《生产计划与控制》、《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等课堂教学、课时实验、课程设计为基础,并通过《质量管理工程综合实训》等实训类课程,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

质量工程能力培育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基本工具、基本路径和方法,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专业的、专门的实习项目等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基本的专业技能,满足社会对工程类人才质量策划、质量统计等方面的实践需求。

社会综合素养培育子系统维系、贯穿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能力培育子系统始终,并通过公共基础课程、社会责任教育、公益活动开展、中国古代国学文化熏陶、暑期寒假社会调研与实践等方式,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素养和社会道德能力均衡发展的培养目的,让质管专业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正义之才、创新之才。

高水平教师队伍打造是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的框架和支撑。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决定了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的推广质量,是学生进行质量管理、质量工程能力培育的中坚力量。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是与质量管理应用型本科教学内容相衔接的重要途径,通过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推广,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对接的目标(见图2)。

四、铜陵学院质量管理工程专业新型应用型教学体系的效果分析

(一)形成了系统化、综合性、专业性、差异化为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图2 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内在逻辑关系

形成以质量管理、质量工程和社会素养为支撑的课堂教学体系,培育学生基础工程技术素养。将共性教育与个性化、差异化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即从一致性和差异化两个方面培育学生多维能力。一致性能力培育包括:学习能力、观察能力、自我表达、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通过一致性能力培育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认知、社会交往技能。差异性能力是围绕质管专业素养提升而培育的特殊能力,包括:质量管理能力和质量工程能力,着重强调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技能的过程,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工程技术能力。

(二)实现了实践教学模式多元化

实践教学质量是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学生将专业基础知识、综合素养能力转化应用到实践过程的重要途径。落实“六化”方案:校内教学实践化、校外实践教学化、企业实践实战化、实践内容项目化、实践过程标准化、实践形式多样化,让实践教学环节真正成为学生应用能力转化的载体。

(三)新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

依托当地业已形成的铜产业发展特色与优势,及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契机,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面向铜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相吻合的实践教学环节。例如铜循环产业链虚拟仿真及生产运作优化实训项目,在虚拟的环境中搭建完整的产业链条,模拟企业真实运营环境,让学生体验铜循环经济产业基本的业务流程。利用管理学、质量管理专业知识对铜循环经济产业业务流程、生产运作与组织形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设计改进方法,优化路径。即通过特定实验场景的模拟,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整合、串联在一起,积累专业岗位所需的基本技术技能。

(四)助推打造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企业家、政府相关机构专业质量人员为辅的教学团队

在课堂教学方面:形成知识结构互补、年龄梯队合理的教学团队,构建教学团队良性发展的组织框架。注意团队成员横向交流与沟通,打破课程壁垒,推广轮流代课的授课模式,实现不同课程间的互补和协调,让专业教师了解课堂教学体系内在逻辑关系,让每位教师都成为专业的“通才”。同时,经常组织教学团队成员“走出去”,参加专业会议,赴企业、社会机构挂职锻炼,参与管理实践活动,增强专业教学团队成员与社会实际结合的紧密度。

在实践教学方面:推广企业家、政府相关质量专业人员走进课堂,教师、学生进标杆企业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毕业论文完成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老师调研项目、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企业专项实践项目等创新形式完成毕业论文。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校内已有实践教学资源“流动起来”,并通过“质量总监进课堂、走进企业工程实践”活动丰富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五、结语

质量新时代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提升特色教育质量,为社会输入大量有用之才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院校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实现特色发展的途径。立足于铜陵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结合专业培养基本能力的要求,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打造质管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使用者、传播者,应用型技能的使用者、推广者,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应用型培育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