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蕊
(安徽省砀山中学,235300)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本质特征和关键能力,以满足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标准给出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六个主要方面,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它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特定的数学知识技能.本文就什么是核心素养、怎么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提升核心素养的目的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使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在高中阶段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张奠宙教授认为:现代公民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界定为“精准智能思维与行为的养成”.通俗地说,就是学生能把所学知识,从数学角度进行转换,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201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建立了高考评估体系框架,提出了“所需知识、关键能力、科学素养、核心价值观”的考察目标以及“基础、全面、应用、创新”的考察要求.高考是促进核心素养实施的最现实、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素质教育逐渐朝着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转向.这种改革不仅仅是为了高考,其目的本质上是让教育更进步,更人性化.我们教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冰冷的、没有感情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想考虑问题,将数学思维转换成可以给生活启示的能力.所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势在必行.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核心思想
西方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一个人的生活,良好的习惯会使人受益终生.因此,人们从小就要通过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
(1)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教育改革推动下,学生逐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提前预习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点,通过提前预习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预习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够发现一些问题,从而明确上课的目的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听课的质量,也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阶段对预习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地看看书.关键是预习什么?怎么预习?当然看教材是预习功课的第一步,其次要根据教材内容认真填写老师给同学们提前准备的导学案,最后总结自己哪些知识点没有理解好,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牢固,这样在上课时,就知道自己听课的重点是什么了.对数学学科而言,有很多概念性的定义、公理、定理和公式,如果可以提前掌握,那么在课堂上,对于老师提出的相应问题的理解和解答就会轻松许多,学习数学也不会觉得那么索然无味了.
(2)养成“听”的习惯
边听边看.对于教师用声音传来的抽象概念,配合看板书将记忆的效果加强.听、看要一致,不能听这个看那个,分散注意力.
边听边思考.听,仅仅是被动的、强制性的接受,而思考才是积极主动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可以在从听到思考的过程中,把被动听课转化为主动加强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倾听而不思考,不能算真正的掌握知识,更不用说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了.
边听边记.老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轻的墨水也比最好的记忆保存的时间久远,再好的记忆时间长了也会忘记的,合理地做笔记可以辅助记忆.并且写下来的笔记具有直观性,让我们的思路可视化和结构化,便于清理思路,也能从记录下来的笔记中发现思维的漏洞.
(3)养成“总结”的习惯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学习是要靠总结来改进的,题海无涯,总结是岸.我们不能一味地往前走,要经常回头看看我们都学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提高和改进,这将明确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不盲目前行,也不一味停留,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高中数学,总结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建立一本错题集,专门收集自己做错的题目,经常拿出来看看,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也可以学会去找每一部分知识或者题目的共同点,就好比用手抓山楂最多只能抓几个,但是把山楂串成糖葫芦可以拿很多个,其道理是一样的.把题目穿成串,将同种类型题进行分块总结,才能向着华罗庚先生所说的“读书要越读越薄”的方向靠拢.
叶圣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的目的是达到不教”.教师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自主掌握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重中之重.
2.通过课堂教学的合理安排,落实核心思想
核心素养是高度抽象的思维产物.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去传授数学知识,老师就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授课了,我们要求突破,讲创新.
首先,可以建立一个协作小组来进行小组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建立协作小组的目的是通过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可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锻炼数学表达能力.对于老师来说,要科学合理地建立合作团队,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有效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意见的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
其次,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作不同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具有较强数学能力的学生,应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解决更全面、更复杂、更困难的学习问题;对具有普通数学能力的学生,在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后,尝试思考与解决层次更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数学有困难的学生,引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的最基本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己的练习,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具有强烈的快乐感和成就感,整个班级达到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因此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最后,信息技术可以用来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高中数学课程内容抽象,概念严谨又枯燥,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的图像为动态的图像.如果教室的黑板后面都配有联网的手触屏电脑,教师可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解放出来,将要讲的问题内容直接通过教室的电脑屏幕展示给学生,不用再浪费时间将题目写到黑板上,节省了很多时间,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并且学生面对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会产生新奇感,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数学教学中有很多需要用图像演示的内容,以前用粉笔画的总是不太标准,现在可以直接在屏幕上打开几何画板,随时都能作图.复杂多变的几何关系,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动态演示功能进行渲染.生动的图形比语言更直观,动画更生动.图形的精准性能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更直观准确,久而久之可以让学生思维得到扩展.
3.加强数学教学的实际应用,强化核心思想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数学教学不再是纯理论教学和纯数学题目的教学模式,增加了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需要我们了解题目的要求,用数学的观点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实际应用问题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好的应变能力.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I第4题黄金分割点的问题为例,如何理解和应用所给条件,这就要看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补充一些生活中的常用知识,通过教学加强一些对常出现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把对知识的认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加深印象,加深理解.
只有掌握好数学和思维方法,我们才能从整体上理解教科书,进而科学、灵活地选择适合当代中学生发展的方法进行教学.科学的数学思维方法不仅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所必需的,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对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期的.知识对学生有短期的好处,但思想和方法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培养核心素养不是大话,也不是空话,而是需要以脚踏实地的方式完成.真正地把文化的培养付诸实践,对于数学教学,我们必须从扎实的基础上把握它.离开基础,离开坚实的课堂教学,文化的培养将成为一句空谈.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必须从日常教学抓起,要搞好课堂教学,夯实基础.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和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提升学生的素养为核心,结合时代的大潮流,通过教师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让学生真正了解数学的意义,以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