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锋
特殊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听障学生语言能力,为其将来能自食其力打好基础。这是特殊学校教育教学深入改革的要求,是特殊学校全面实施教育功能的需要,也是我们每个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特殊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听障学生自主学习,掌握阅读本领,是特殊学校语文教学这一工具学科的基本教学任务。听障学生只有学会读书,才能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才能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因此,近年来我们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大力开展阅读教学,探索培养听障学生读书能力、促其语言全面发展。
叶圣陶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点在用,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是拥有了这种生活的能力。” 听障学生由于生理的缺陷,从而导致了语言发展的障碍。而特殊学校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补偿学生的缺陷,促进语言的发展,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教学的开展对于特殊孩子更能有目的的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积累语文知识,形成语言能力,为走进社会、自食其力打好基础。
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吸取前人有效做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以“读顺、读懂、读会”为阶段目标的阅读课堂结构,以达到使听障学生最终“会读”的目的。
(一)读顺
指导方法:引导听障学生读顺。首先,由听障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通过念、说、读、问把自己初读文章的情况向大家汇报。
(二)第二阶段:读懂
指导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指导听障学生读懂。引导听障学生在读、议、思、说的过程中,借助语言知识、生活经验,抓住文章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弄清作者的思路;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知道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联系的;紧扣重点句段,努力使词句内涵具体化──使语言文字形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情景。
(三)第三阶段:读会
指导方法:在指导听障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使听障学生读会。通过朗读、背诵、复述、造句、说话、写话等形式使所學的阅读方法逐渐强化为读书的能力。
阅读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听障学生阅读过程中主体的认识规律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认识过程。它的结果主要是使听障学生获得知识,并提高认识能力。这个认识过程体现在阅读过程中是听障学生从感知到理解,再由理解到运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习主体的实践过程。只有让听障学生亲身经历这个过程,才能使其思维完成由具体形象到初步逻辑抽象的转化,才能使听障学生在无数次领会和掌握的过程中完成智力、心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而当前,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学恰恰陷入仅仅让学生理解,而不能运用的误区。阅读教学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阅读教学应坚持遵循听障学生阅读认识的规律,重视充分调动儿童积极情感,指导听障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强调“读顺”,打好感知的基础;强调“读懂”,要求听障学生经历体会、归纳进而达到理解;强调“读会”,使听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记忆、操作运用的环节得到落实。
(二)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我们要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使听障学生在领会阅读知识、掌握阅读本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我们提出的“读顺、读懂、读会”阶段目标,是把阅读学习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以促使听障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产生新的需要,产生不断努力的动力。因为这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构成了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的,成为激励听障学生不断探索的力量,是一种递进的动机强化点。它们会使听障学生在亲历阅读过程中学会自主读书,尽快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
阅读教学的几点准备工作:
1、确立固定的阅读时间。
2、确立语文教学的模式。语文课文教学必须遵循“读顺、读懂、读会”的教学顺序,最终目标是“读会”。不能敷衍了事,浮于表面。
3、建立日记本。引导学生学会动笔,养成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不但能读,而且会用。定期检查日记本的使用情况。
4、建立对学生的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