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宇飞
摘 要:大卫·霍克尼是二十世纪国际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他各个阶段的艺术风格即“符号”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无论是绘画还是摄影,他的影响力都是非常强烈的。本文就以霍克尼为研究对象,浅析他在艺术创作中的“符号”选择。因此,本文将从他的早年学习、波普风格、照片拼贴以及对新技术的运用等方面浅析他在艺术创作中“符号”的选择。
关键词:大卫·霍克尼;风格;符号
符号学从广义上来说是当代哲学以及其它许多思想邻域中最核心的理论之一。他的创始人是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并由哲学家查尔斯·皮尔斯在美国兴起,但是真正将符号学理论推广至人类文化领域的是德国哲学家、文化哲学创始人恩斯特·卡西尔。在艺术领域里苏珊·朗格继承和发展了卡西尔的符号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形成了朗格符号论艺术哲学。
抛开一些概念性的语言符号,人类还有一个超乎语言符号的符号区域——绘画语言符号。绘画不仅局限于理性,它更深层次地挖掘我们的情感与审美,将一些不可见的情感转化为图像,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就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将不同的艺术作品用不同的符号来代替,那么艺术家就是在对不同的符号进行选择和表达。但是英国艺术史家E·H·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中举例分析了艺术家之间明显的风格差异,不同的画家在画面的表达上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而这种符号就可以认为是画家的个人符号。
本文将霍克尼的绘画符号语言进行概括,阐述他对于每个时期符号的旋选择与表达。
一、对于抽象主义和波普艺术的选择
霍克尼1937年出生英国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喜欢画画,憧憬以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1953年,霍克尼进入艺校学习正规的绘画训练,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1957年的霍克尼进入伦敦皇家美术学院进行学习,也就是在美院学习的过程中,霍克尼受到了美国抽象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受到这种流行趋势的强烈影响下随即他的画面开始拒绝传统的绘画方式的表达,具有不定形的,充满了饱满的色彩 。
但是,霍克尼从未停下探索观察世界新角度的步伐,很快他对抽象主义失去兴趣之后,便迅速将注意力集中与当时在二战后兴起的波普艺术。波普艺术萌生于英国,鼎盛在美国,主要是新时期艺术家将商业艺术和近现代艺术联合在一起的一种表达形式。
霍克尼对于波普艺术风格有继承有批判,他的绘画既有波普艺术的风格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他并没有一味的复制商业形象,而是在描绘自己对于商业的想象,他当时的创作呈现出了一种大色块平涂的现象。他在当时充满复制商业的大背景下,融入了个人的审美情趣与对于画面的追求。
二、立体主义和东方卷轴画的影响
霍克尼对于观察方式的态度一直都是一种积极探索的态度,他对于立体主义和东方卷轴画的研究使他在观察方式上与以往的画家有明显的不同。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以达芬奇为代表的一些画家就对透视法进行研究,这就有了后来的焦点透视或一点透视,同时在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就使用暗箱,通过小孔成像的原理来将绘画更加自然更加写实。但是随着照相机的发明,人们开始对描写现实失去兴趣,更是在绘画题材上发生了变化。
立体主义就是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孕育而生的,它是一场视觉艺术运用,它的创始人有毕加索和布拉克,他们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的分离的画面,以几何体的重组来表达艺术家们的主观感受。
在1961年,毕加索个展中霍克尼就对立体主义充满了兴趣,开始了对毕加索一生的追随,他从立体主义中学到了很多,并与自己的画面相结合,为他之后的照片拼贴奠定了基础。尽管,立体主义在艺术初期充满了各种争议,但是霍克尼还是认为立体主义的观察方式没有扭曲。实际上,霍克尼进行照片拼贴的根本原因是,在同一个画面中传统摄影不可能出现多个角度的画面。这也是毕加索对于传统摄影不喜欢的原因,所以立体主义的出现摆脱了这样的束缚。
另一个改变霍克尼观察方式的绘画就是东方卷轴画。1981年,霍克尼来到中国旅行,看到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中国画中运用的散点透视以及自右向左观看的观察方式都深深吸引着霍克尼,他在离开中国之后又去了巴黎见到了《康熙南巡图》,这件作品对霍克尼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震撼,在观看卷轴画时,眼睛就是一个不断游走的过程,即“游观”。中国卷轴画时一个连续的构图,使作品既具有空间感又具有时间的延续性。霍克尼对于视觉观察使非常敏感的,看到中国卷轴画的时候他很快感受到了其中观察方式的不同,而他也对这种观察方式深深着迷。
在回国之后,他更使学习中国画家利用记忆绘画的特点,将他记忆中的到过的中国地方加以描绘,并未他之后的照片拼贴注入了中国绘画中“游观”的思想。
在接受了立体主义与东方卷轴画观察方式的影响之后,霍克尼在1982年开始了照片拼贴的创作。而这时霍克尼受到观察方式的影响,他的画面呈现出了平面式、多角度的风格,并且充满了空间感和时间上的连续性。
三、对于新技术的运用
2006年,75岁高龄的霍克尼回到英国,但是他对于艺术的探索依然没有停下,他开始用iphone和ipad作画,开始尝试一种新的观察方式。这种新技术的运用使线条和色彩和谐共存,同时也体现了科技带来的美感。
结语
霍克尼对于艺术的探索、艺术的态度以及对于艺术的思考都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
参考文献:
[1]大卫·霍克尼著;万木春,张俊,兰友利译.《隐秘的知识 重新发现西方绘画大师的失传技艺》[英][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
[2]劉菲,张皓.浅析大卫·霍克尼摄影拼贴对他绘画空间表现的影响[J].美术之友,2009(06):126-127.
[3]孙彩霞.中国卷轴画空间观察法在大卫·霍克尼绘画中的运用[J].美术大观,2014(07):71.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从点线面构成方式寻求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的形式美》,项目编号D10501234,项目来源 校级